退役士兵創業之星|硬朗的法卡山精神-吳新財

退役士兵創業之星 | 硬朗的法卡山精神-吳新財

一位低調質樸的老兵,多年來組織和引導全縣同年入伍的148名戰友,勤勞致富,使得這些戰友無一人上訪,無一人對政府提任何要求,維護了軍人形象,對於社會穩定起到了極大作用。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他用自己的行動盡情詮釋。

退役士兵創業之星|硬朗的法卡山精神-吳新財

邵陽中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新財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怎樣才能為生命賦予價值?

這樣的問題,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在追問。儘管已經有很多人用行動給予了回答,但是82年新邵老兵、中大房地產董事長吳新財的答案卻讓我們動容。

這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中越戰爭中被炮彈碎片削了一塊頭皮,他一生以法卡山精神作為旗幟的質樸老兵,一邊撫摸著從戰場撿回來珍藏的子彈殼、火箭筒,一邊與我們詮釋了他的看法: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在戰爭年代如此,現代商業社會一樣如此。

他經歷了怎樣跌宕起伏的歲月?支撐他一路走過風雨的法卡山精神究竟有怎樣的內涵?

不讓一個戰友上訪

在82年新邵籍的退伍老兵心目中,吳新財是一個有威信的人物,戰友們對這個在戰場上撿了一條命回來,自立自強,又心繫戰友困難的的同屆大哥充滿了敬畏。

這一批退伍共有148人。當年在廣西邊防三師的日子裡,他們一個個如同勇猛的獅子,穿越炮火叢林,立下不少戰功。吳新財對三師獲得的成績如數家珍:1人榮獲一等功,6人榮獲二等功,50人獲三等功,80多人火線入黨入團,13人提幹。

如今邊境炮聲已成煙雲,懷揣英雄夢的軍人轉業踏入社會,一切從頭開始。環境與身份轉變帶來的心理落差是客觀存在的,好在很多人主動調適過來,在變化激烈的社會中過著平凡或激盪的日子。吳新財便是其中一個,他通過艱苦的打拼,成長為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然而,讓大家敬畏的,卻不止是這些。

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各類社會矛盾凸顯。退伍軍人中也不少人在上訪人員的影響下,參與到上訪中,干擾了地方政府的正常秩序,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不能讓一個同年入伍老兵參加上訪!”作為曾經護衛邊境安寧的軍人,吳新財深知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為一個“實幹興邦”的企業家,他無法徹底改變這一社會現象,但暗暗發誓,一定要以自己有限的能力,影響同一屆的戰友,為政府排憂解難。

退役士兵創業之星|硬朗的法卡山精神-吳新財

“戰爭年代,我們為捍衛祖國領土立下戰功,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但是我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止步不前;繼續為社會創造價值,才能對得起自己曾經穿著的軍裝。”在一次參加過法卡山對越反擊戰的新邵籍老戰友舉行的聯誼會上,吳新財一番誠懇的話讓臺下的老兵動容,陷入了冷靜的反思。

老兵們上訪,多是有了委屈而無傾訴處。吳新財耐心瞭解戰友們的苦處,一個個悉心開導。

“你不要受別人影響。上訪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耽誤自己的時間。用這些時間來做點有價值的事情,改善生活多好。有什麼困難我們大家一起解決。”他苦口婆心地勸導上訪的戰友,分析其中的利害得失,讓戰友心服口服。

開導完戰友,吳新財轉身就去幫他們想辦法。他盡力幫助戰友就業,為他們提供職業培訓,或者帶領他們一起創業,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久而久之,吳新財搭建了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戰友之家,他成為其中的靈魂人物。為了幫助更多處於困境中的戰友,他四處奔走聯繫戰友們,聚集更多力量,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用於幫助遇到突發情況的戰友度過難關。

吳新財大哥般樸實的關愛,以及為退伍軍人解決實際困難的行動,凝聚了戰友們的心,這些年來82年入伍戰友們無一上訪,維護了軍人形象,對於社會穩定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血與火煉就“法卡山精神”

當吳新財向記者描述他對軍人與部隊的特殊情感之時,他陷入了回憶。這種情感的來源要追溯到他的家庭。

在家鄉新邵縣大新鄉,吳家是受人尊重的家庭:母親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當時的鄉婦女主任;哥哥當兵,在部隊第二年就提了幹部。少年吳新財仰望著哥哥,視其為偶像。

1981年,吳新財終於有了機會,拿到了參軍入伍的通知。但在走的前夜,聽說服役之地是廣西中越邊境時,他不禁猶豫了。他聽過老兵的分享,知道那裡還在陸續進行著戰爭,不僅艱苦,而且危險四伏。在那裡當兵,隨時都可能上前線,獻上生命。

得知了吳新財的猶豫,哥哥語重心長地鼓勵他:既然選擇了當兵,就好好表現,不能當逃兵。帶著兄長的囑咐,吳新財跟著邵陽地區的戰友們一起來到了廣西邊境,成為一名新兵。

退役士兵創業之星|硬朗的法卡山精神-吳新財

當時部隊,生存環境十分艱苦,吳新財與戰友們一起,自力更生,住搭建的茅草房,開田種地,通過與戰友們一起的努力,解決了溫飽問題,每當回憶到這些,吳新財十分激動,記憶猶新,他說到部隊的半年中,每天晚上都是含著辛酸的眼淚入睡的。部隊的生活帶給了吳新財堅強的意志,使之成為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當時的中越邊境,每個晚上,吳新財和戰友在哨位上站崗,都是身背衝鋒槍,腰間攜帶手榴彈,警惕著越南特工前來騷擾。炮擊戰在零星地進行,耳邊不時傳來隱隱的炮聲,前線離他如此之近。但是經過了半年的歷練,吳新財對於危險早已沒有了懼怕。

1983年3月8日,吳新財參加了一次真正的戰爭——廣西寧明縣板蘭邊防高地收復戰。此次戰役中,吳新財所在的尖刀排在危險的前方偵察敵情,身為副班長的他更是衝在前面。

一陣炮聲響過,大地稍微平息。班長突然指著吳新財驚呼:你的腦袋流血了!吳新財一摸後腦勺,摸出了一手的血。這才發現剛才的炮彈削去了他一塊頭皮,而他全神貫注,竟然沒有感覺到疼痛。驚險之餘,他倍感幸運。這條命,算是撿回來的!

吳新財榮立三等功,但是有戰友犧牲了,他在為自己撿回一條命感到幸運的同時,也為戰友感到惋惜和悲痛。

“戰爭是殘酷的,生命因此更見寶貴。”因為穿越過生死,吳新財從此後極其珍惜生命,只肯踏實做事為生命賦予價值,對於名利看得十分淡泊。

也正是因為體驗過戰爭的殘酷,以及戰友的犧牲,他在事業有成後,便將戰友的困難放在心裡,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讓軍人的榮光不被現實擊碎。

在部隊那四年,對吳新財的影響之大,是以後任何階段都無法超越的。他在心裡確定了人生目標,收穫了很多對社會的認知,對於以後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都起到了極重要的作用。

變故突襲 艱苦創業

艱苦的邊防歲月讓吳新財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少年,成長為成熟有擔當的男子。即使是在退伍轉業,前路尚無定數的日子裡,他對於前途也鎮定自若。

1993年,吳新財遭遇了人生中一次大的變故:哥哥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遇車禍去世了。接到消息的吳新財一時茫然,悲痛不能自已。

長兄如父,既是家裡的頂樑柱,又是吳新財的精神支柱。哥哥倒下了,留下沒有工作的嫂子和年幼的侄子,他要把家裡撐起來。當時身為副科級幹部,吳新財每月也就兩三百塊錢工資。為了多賺點錢,支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吳新財做出了決定,下海經商。

創業初期,吳新財嘗試過很多門路。他拉過板車,撿過煤渣,賣過小菜,髒活累活苦活都幹過,千方百計賺點小錢養家。在這期間還斷過手指頭。但是他不覺得苦。與在邊防站住茅屋,提著腦袋站崗比起來,這些都只是小磨鍊。

命運只會對不屈從於它,吃苦肯幹的人露出笑臉。經歷了打零工後,吳新財回到家鄉尋找新的門路。一個偶然的機會,老鄉推薦他到建築公司當小包工頭,從此打開了他進入建築行業的大門。

在家鄉,吳新財一心一意地做工程,同時用心吸收知識,從依賴朋友做小工程,到自己承包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足夠資金。養家餬口早已不是問題,但是更寬闊的路又在眼前展開。2005年,吳新財自己創業,成立了湘西州中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名利如煙雲 情懷種於心

韌勁和誠信,讓吳新財的事業花香滿徑。十餘年間,公司已成為打拼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相繼在湘西州投資開發了湘西州中大花園,乾郵嘉苑、湘西壹號等精品樓盤,在當地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吳新財是山裡走出來的孩子,在遭遇打擊和處於困境時,家鄉的政府和人民曾給予了很多幫助和鼓勵。這一份情,吳新財始終放在心裡,在公司日益發展壯大後,感情愈加發酵。

退役士兵創業之星|硬朗的法卡山精神-吳新財

家鄉底子薄,一直是脫貧扶助對象。每次回鄉,看到坑坑窪窪的路,以及鄉親貧困的光景,他心裡特別難受。為此他付出很多心血投入到鄉親的扶貧幫困和家鄉的經濟建設。

他資助貧困學生,救濟孤寡老人,向遭遇困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單純的捐錢捐物都改變不了根本,只有把家鄉的經濟建設拉動起來,才能徹底改變貧窮現狀。他出資硬化建設了家鄉塘灣村的公路,這是全縣第一條村級公路;為家鄉援建希望小學,改善家鄉的交通、教育條件。

家鄉塘灣村風景如畫,種植著他深切的遊子情思。為了活躍經濟,他投資開發了村旅遊風景區釋印寺,並多方奔走,為縣鎮鄉領導出謀劃策。如今,釋印寺被新邵縣列入旅遊開發片區之一,來釋印寺遊玩和燒香拜佛的香客越來越多,帶動了全村人脫貧致富。

為更好的發展新邵的經濟和城市建設,2014年,吳新財回到家鄉成立了分公司,參與籌劃了新邵縣城小河街棚戶區,文廣新局棚戶區的改造。如今,作為新邵首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文廣新局財富廣場主體工程全面竣工,不久後將交付使用。昔日貧困的家鄉,因為吳新財的熾熱情懷,開始煥發出新顏。

以一顆赤誠之心,在家鄉投入經濟建設,為退役軍人解除困難,為政府排憂解難。樸實的吳新財,在經歷了戰爭生死後,將生命的價值解析得如此透徹:生命不應困於名利,而是在奉獻中獲得價值。

而支撐他找到生命價值的,就是部隊給予他的法卡山精神——不怕吃苦、勇於獻身、艱苦奮鬥。在無數個難熬的時刻,正是這高高飄揚的精神旗幟,讓他一次次挺過去,迎接下一座高山。

也正是這硬朗的法卡山精神,讓所有如他這般質樸的老兵,擁有不會老去的精神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