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尼克狐365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按照古人來說68歲去世也算是高齡,據考證一生共生育皇子35位,皇女20位。

在35位皇子中,序齒的只有24位,實際長大成人的僅有20位。

我們通常所說“九子奪嫡”那麼參與儲君爭奪的皇子就佔了幾乎一半。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生前一共兩次大封皇子,風別是康熙三十七年和康熙四十八年,從分封情況多少可以看出一絲諸皇子的地位。

皇五子:胤祺,母親郭絡羅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康熙非常寵愛,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親王,在康熙諸子中還是比較有地位的,但是他卻並未參與奪嫡,可能與他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雍正繼位後胤祺也沒有受到打擊,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比較能反應他的性格。

皇六子:胤祚,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比胤禎小一歲多,雖然序齒但是五歲夭折,沒有機會參加奪嫡。

皇七子:胤祐,母親是成妃,從記錄來看成妃的出身一般,也並不受康熙寵愛,在康熙序齒靠前的皇子的母妃中,成妃是受封最晚的。胤祐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為多羅郡王,在諸皇子中算是中等水平。

胤祐在雍正元年晉升為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皇十一子:胤禌,一歲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母妃定妃萬琉哈氏,但是從小被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由於蘇麻喇姑精心教育的原因,胤祹並未介入皇位爭奪。

值得一提的是胤祹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直到乾隆二十八年,87歲高齡去世。雍正朝平平淡淡,乾隆繼位封為親王,負責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乾隆對其非常信任,禮遇有佳。

皇十五子:胤禑,母親為密嬪(康熙五十七年冊封),出身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胤禑由德妃撫養,康熙年間沒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才受封貝勒,被派去給康熙守靈,雍正八年晉封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和十五阿哥一母所生,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親王博果鐸一支,繼承親王爵,乾隆繼位初期比較受重用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七十三歲高齡去世。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康熙一朝沒有封爵,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十七阿哥果郡王名聲要響亮一些。

胤禮在雍正朝備受信任,先後被封為郡王,親王,對比他的出身和特殊的待遇,在“九子奪嫡”中他很可能是胤真的堅定支持者,乾隆三年去世。

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皇十九子:胤禝,三歲夭折。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襄嬪,雍正八年才被晉封為貝勒,一生主要工作是為雍正守泰陵,乾隆二十年五十歲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喜好書畫,雍正十三年被封為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皇二十二子:胤祜,謹嬪所生,雍正十二年封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第一次被冊封為鎮國公,雍正十三年被封多多羅貝勒,乾隆四十九年直到死前一年才獲得了郡王的虛銜,僅掛名不拿俸。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序齒皇子中最小的兒子,康熙六十多歲老來得子,比乾隆還小五歲,雍正十一年和弘曆,弘晝同時被冊封為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一點點歷史


康熙續齒的兒子有24人,除去參加九子奪嫡的9個兒子。未參加爭儲的兒子就是15人。這15名皇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康熙時期夭折的皇子(四人);

雍正時期病死的皇子(三人);

乾隆時期病死的皇子(八人)。



康熙時期夭折的皇子(四人)

四名夭折的皇子分別是:六阿哥胤祚、十一阿哥胤禌、十八阿哥胤祄、十九阿哥胤謖。

其中六阿哥是雍正的同母弟;十一阿哥是九阿哥的同母弟。這四人死因不詳,不知道是不是死於宮廷鬥爭,反正都沒有活到成年。





雍正時期病死的皇子(三人)

三人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五阿哥胤禑。

五阿哥胤祺——病死(53歲)

五阿哥胤祺因為從小被仁憲皇太后撫養,因而性格與其他阿哥都不一樣。仁憲皇太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蒙古族。她跟孝莊一樣,都極其討厭漢文化。這也就導致五阿哥胤祺在九歲時還看不懂漢字。在當時,不懂漢字就不能參政。康熙也知道他的文化水平低,便很少給他安排差事。所以,這也養成了胤祺比較佛系的性格。康熙和雍正對他都很放心,這樣的人不惹事。

雍正十年,五阿哥胤祺病故。雍正對他的評價非常好:

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歷史上的胤祺是病死的,估計被氣病的可能性很大。親弟弟九阿哥胤禟是雍正的眼中釘,生母宜妃又是個不知死活的玩意。胤祺就算什麼都沒做,也還是會遭人懷疑。晚年活的很小心謹慎,就怕跟老九沾上關係。


七阿哥胤祐——病死(51歲)

七阿哥胤祐沒有參與奪嫡,可能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他的身體有殘疾(但是史書上並未記載他身體的哪個部位有殘疾);二是他的生母身份非常低,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封為成妃(比八阿哥的生母低位還要低)。

雍正八年,七阿哥胤祐病逝。雍正對他的評價也非常好:

恪盡其職,諸務畢舉。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意思就是做人很有分寸,不像八阿哥胤禩那種人,明明自己的生母地位也很低,沒有當皇帝的命,卻總在操當皇帝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七阿哥胤祐的長子弘曙在康熙晚年曾經隨十四阿哥胤禵一同西征。因而被雍正貼上了胤禵死黨的標籤。雍正在解決了八爺黨之後,弘曙也被下旨革除世子爵位。不知道胤祐的死,跟弘曙有沒有關係?


十五阿哥胤禑——病死(49歲)

關於十五阿哥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是漢人嬪妃所生。母妃是漢旗,身份不高,爭儲的希望幾乎為零。但是十五阿哥年幼時,是交給德妃撫養的(德妃是雍正的生母)。所以十五阿哥跟雍正的關係還可以。

雍正九年,十五阿哥胤禑病逝。雍正親自給他上的諡號是【恪】。

我查了一下,按照諡法的解釋,恪是『溫恭朝夕』的意思。溫恭朝夕取自於《詩經·商頌·那 》一文,其中有一句叫『溫恭朝夕,執事有恪』。意思是,早晚溫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見誠篤。這也是對人很好的評價了。

小結:五阿哥、七阿哥、十五阿哥都屬於溫文爾雅,與世不爭的一類人。他們對雍正的政策沒有意見,對雍正的皇位沒有威脅。最後的評價也都比較高。


乾隆時期病死的皇子(八人)

這八名皇子按照年齡,還可以分為年長、年幼兩類。

其中年長皇子有三人:十二阿哥胤祹、十六阿哥胤俸祿、十七阿哥胤禮;

另外年幼皇子有五人:二十阿哥胤禕、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胤秘。

十二阿哥胤祹——病死(78歲)

十二阿哥胤祹是康熙所有兒子中,活的最長壽的。不僅他很能活,他的生母定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妃嬪,活了97歲!

據說定妃對胤祹管教很嚴,胤祹有好幾次也想參與奪嫡之爭,但每次都會被定妃攔下來。最後胤祹能如此長壽,跟定妃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其次,胤祹的撫養人蘇麻喇姑對他也有很大的影響。在這位老奶奶的諄諄教導之下,胤祹的性格也比較偏佛系。懂得明哲保身,得之不驕,失之不躁。

雖然他的一生起起落落,被雍正屢次找茬削減爵位。郡王降為貝子,貝子再降到鎮國公。但是他的心態還是很好的,一直活的很灑脫。乾隆繼位後,晉封他為和碩履親王后,也沒有表現的很嘚瑟,而是泰然處之。這說明,心態好的人長壽。


十六阿哥胤祿——病死(73歲)

十六阿哥是十五阿哥的同母弟,也是漢人王密妃所生。康熙在位時,被其它阿哥戲謔為“十六聾”。意思是耳朵不好使,經常聽錯話,經常的犯糊塗。(應該是明哲保身)

在九子奪嫡中,十六阿哥表面上不支持任何一方,但實際上應該支持雍正的。理由是雍正繼位後,對他的恩賞非常高!讓他直繼承了莊親王的爵位。莊親王有好幾個侄子,但都不得襲爵,讓胤祿撿了大便宜。

別小看胤祿的莊親王爵位,這可是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世襲罔替。


(電視劇中的十六阿哥)

乾隆繼位後,胤祿繼續委以重用,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後來可能是心態有點飄了,捲入了弘晳逆案,被乾隆給削了權。但最後也是善終,活了七十多歲才病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會站隊才是最重要的!)


十七阿哥胤禮——(42歲)

十七阿哥胤禮也是王密妃所生,十五和十六阿哥的同母弟弟。話說這個王密妃挺厲害的,生的三個兒子,一個承襲鐵帽子親王,一個被封為親王,一個封郡王。要論康熙妃嬪中的最大贏家,我估計非王密妃莫屬了。

很多人說,懷疑十七阿哥是四爺黨,其實根本就沒什麼值得懷疑的。

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發上諭給宗人府:

著加怡親王俸銀一萬兩,果郡王著照親王給與俸銀俸米。

意思是說,老十三享受親王雙俸待遇,十七阿哥身為郡王,卻能享受親王的待遇。別的阿哥都可沒有這待遇,唯獨老十三和十七阿哥有這種加恩。這要不是四爺黨就是見鬼了……


(十七阿哥親自畫的雍正像)

雍正六年,胤禮封親王。乾隆繼位後,又再次下旨,恩准胤禮“永賜與親王雙俸”。也就是說胤禮一家,哪怕以後降爵不是親王了,親王的待遇也仍然不變。

不過,後來乾隆還是跟他翻臉了,找藉口削了胤祿和胤禮的權。我估計乾隆可能只是想敲打敲打一下胤祿和胤禮,沒想到居然就把胤禮給鬱悶死了。這就讓乾隆太尷尬了,不僅親臨胤禮的喪事。還把自己的六弟弘曕,過繼給了果親王一脈為嗣,承襲果親王爵位。(胤禮沒有兒子)

胤禮和胤祿一樣,因為會站隊,下場都還是比較好的。


二十阿哥胤禕——病死(50歲)

二十阿哥胤禕屬於年幼皇子,雍正四年才封為貝子,雍正八年封貝勒,這就是他的最高爵位了。(終生未能封王)


胤禕的性格比較二逼,曾兩次以生病為理由抗旨,拒絕雍正派他去祭陵決定。因而爵位一降再降,由貝勒連降三級至輔國公。降爵都還是次要的,雍正駕崩後,胤禕被人告知,大行皇帝有遺命,胤禕沒有資格殿內給雍正的遺體行禮。讓他在現場尷尬的要死……

後來還是乾隆降旨,令胤禕可進殿行禮,同時恢復其貝勒爵,並令他前往守泰陵。乾隆在諭旨中說:

公胤禕乃皇考之弟,有服勞奉事之義,著晉封為貝勒,令其前往守陵……

大意是,不是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這個貝勒爵位也不會給你。現在讓你去守陵,是你身為皇族的義務,別給臉不要臉。當然了,胤禕的性格雖然二了點,但最後也是善終。


二十一阿哥胤禧——病死(48歲)

年幼皇子中排第二,胤禧的年齡與乾隆和弘晝相仿,只比乾隆大半歲。因此,胤禧雖然名義上是雍正的弟弟。但實際上,雍正把他當兒子看。按照慣例,雍正給他封了貝勒爵位,後來還晉封為郡王。

與二十阿哥胤禕不同。胤禧為人低調,且文化造詣很高,雍正和乾隆兩父子都很欣賞他。雖然沒有封親王,但是仕途很順利。並且在他死後,乾隆將自己的兒子,皇六子永瑢過繼給他為孫,封貝勒,後來封郡王,再封親王。(胤禧也沒有兒子)


二十二阿哥胤祜——病死(34歲)

眾多小阿哥中比較不出眾的一位,比乾隆還小几個月。最高爵位只是貝勒……

後病死,應該是善終。


二十三阿哥胤祁——病死(72歲

二十三阿哥胤祁也是出身比較低的皇子,但是他的心態絕對是所有皇子中最好的!

雍正在位時,按例給他封了貝勒。但在乾隆十九年,因事故,又把他的爵位從貝勒連降兩級到了鎮國公。此後三十多年,胤祁的爵位一直都是鎮國公。他是康熙兒子中,爵位最低的一個。

胤祁68歲時,乾隆念他年紀大了,才把他的爵位往上提了一級,晉封為貝子。

胤祁70歲時,乾隆念他年紀大了,才重新將他的爵位恢復為貝勒。

胤祁72歲時,乾隆念他年紀大了,才給他加郡王虛銜。

虛銜,即不拿郡王食俸,還是貝勒待遇。而且胤祁也不是真正的郡王,他沒有王號。同時他的兒子繼承爵位時,只是貝子爵位。

胤祁的一生很平淡,年輕時被乾隆削了他的爵位,年逾七十才給他恢復。雖然是聖祖康熙的兒子,但貌似也沒人拿他當根蒜。不過,胤祁還是有亮點的:他是康熙兒子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二十四阿哥胤秘——(58歲)

康熙最小的兒子,比乾隆小五歲,比弘晝也小四歲。名義上是乾隆的叔叔,實際上乾隆待他如弟弟一般。

我懷疑胤秘多半也是四爺黨,或者曾經有恩於雍正。因為,在胤秘18歲的時候,雍正下旨冊封他為和碩誠親王。而且胤秘是跟乾隆和弘晝同時冊封的。乾隆和弘晝都是雍正的兒子,冊封親王很正常。胤秘憑什麼?

對比一下二十二阿哥胤祜和二十三阿哥胤祁的貝勒待遇,胤秘的爵位簡直高的沒天理了!


(電視劇中的胤秘)

比較搞笑的是,康熙皇帝去世時,胤秘只有七歲。他的成人禮是雍正幫他主持的;而他的冊封禮和拜師禮都是乾隆主持的。乾隆名義上是他的侄子,實則更像哥哥。

胤秘的亮點在於,他是年幼皇子中唯一一個封親王的。他最後也是善終。


總結:總的來說,未參與奪嫡的皇子下場都比較好。尤其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二十四阿哥的待遇最高。其次,十二阿哥和二十三阿哥的心態好,也活的很長壽。


Mer86


康熙的皇子如果按是否參予奪嫡來劃分,可以界限分明地分為兩個部分:從十四阿哥允禵往前,大部分都參予了奪嫡;從十四阿哥允禵往後,基本都沒參予奪嫡。

細數從大阿哥允禔到十四阿哥允禵的十四個人當中,有兩個人夭折:一個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出的六阿哥允祚,也就是雍正和十四阿哥允禵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允祚五歲夭折,死於康熙二十四年。還有一個是宜妃郭絡羅氏所出的十一阿哥允禌,也就是五阿哥允祺和九阿哥允禟的親兄弟。允禌十一歲夭折,死於康熙三十五年。

剩下的十二個人當中五阿哥允祺、七阿哥允祐、十二阿哥允祹都沒有參予奪嫡。五阿哥允祺雖然和九阿哥允禟一母所生,但性格大不相同。允祺從小是養在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宮裡的,康熙四十八年廢立的太子被複位的時候允祺和四阿哥胤禛一起被封為和碩親王。允祺的一生比起起伏波瀾的弟弟允禟來說可以說是太平淡了,一直非常平靜地活到雍正十年,終年五十四歲。允祺的諡號是“溫”,稱“恆溫親王”,就從這個“溫”字也能看出來允祺的性格。雍正也說他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宜妃郭絡羅氏有允禟這樣的兒子是大不幸,有允祺這樣的兒子又是大幸。

七阿哥允祐是個更平淡的人,史載他有殘疾,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自知無望而不參予奪嫡。不過封爵從來沒少過允祐的份兒。康熙年間兩次大封皇子,第一次是康熙三十七年,這一年允祐是和四阿哥胤禛同時被封為貝勒的。第二次大封皇子是康熙四十八年,允祐又被封為多羅郡王。雍正一繼位,就把允祐的爵位提升到了和碩親王。康熙年間允祐也奉命管過旗務,非常克盡職守。允祐死於雍正八年,終年五十一歲,諡號“度”。“度”這個諡號的含義已經說明問題了,心能制義,進退可軌,雍正也說評價這個弟弟說他“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還有一個沒參予奪嫡的康熙十二阿哥允祹歷經康、雍、乾三朝,這個人的經歷可謂是起起伏伏,但越往後越受到禮遇。康熙年間允祹不怎麼出眾,一直到康熙四十八才被封為固山貝子,也沒管過什麼事。康熙末年允祹管過一些旗務,也做過一些代父祭祖陵,到太廟代父皇行禮這樣的差使。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被剛繼位還沒改元的雍正升職為多羅郡王。但雍正二年又被降爵到固山貝子,後來還一度降到鎮國公。一直到雍正八年,又被恢復了履郡王的王爵。侄子弘曆繼位成了乾隆皇帝,覺得允祹這個人實心辦事,又是叔父輩最年長的,就把允祹的爵位提升成了和碩親王。允祹在乾隆年間掌管宗人府,還經常代乾隆前往太廟行禮或是代祭天、朝日、祀月時行禮,祭社稷、祭先農等。一直到乾隆二十八年,將近八十高齡的允祹壽終正寢。順便提一句,允祹的生母,康熙的定妃瓦琉哈氏活到乾隆二十二年,享壽九十七歲。

雍正對兄弟按是否參予奪嫡來對待,對政敵大刀闊斧地整治,對於沒參予的都按兄弟對待。雍正的弟弟裡除了格外優待允祥,對於允祿、允禮都很寵愛,還有允禑也先封貝勒,後封郡王。那些年齡小的弟弟雍正也都賜了爵位。二十阿哥允禕先封了貝子後封貝勒;二十一阿哥允禧,因為得到允祥好感,也被雍正封了貝子;二十二阿哥允祜封了貝勒;二十三阿哥允祈封為鎮國公;最小的二十四阿哥允秘在宮裡讀書,雍正覺得他秉心忠厚,賦性和平而格外喜歡他,封為諴親王。


沅汰


九龍奪嫡起自於康熙47年既公元1708秋在木蘭圍場,康熙以太子(二阿哥胤礽)不修德政廢黜其儲君之位為標誌,康熙自大阿哥至十四阿哥等共有九位有實力的皇子開始虎視眈眈,或覬覦或附庸意圖奪儲君之位。

(康熙)

九子奪嫡最終在1722年康熙駕崩以來自四爺黨的胤禛(雍正)榮登大寶宣告結束。

那麼究竟有哪些皇子沒有參與,康熙序齒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位,別的皇子都幹什麼去了呢?

此事我們從九子奪嫡的九位皇子開始算起。

大阿哥胤褆(獨狼),後因為狼子野心過於猖狂被康熙永久圈禁宗人府。

二阿哥胤礽(太子),其母為索尼之孫女既皇后赫舍裡,早前得四阿哥與十三阿哥扶住,但最後因為爛泥扶不上壁先後兩次被廢而成孤家寡人。

三阿哥胤祉(獨狼),一心為大清朝為康熙修書立傳,韜光養晦,後目睹前面兩位哥哥下場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四爺黨(四阿哥胤禛本人與十三阿哥胤祥)



(四阿哥胤禛既雍正)

八爺黨(八阿哥本人胤禩與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礻題)

我們發現從大阿哥到十四阿哥,實際上從1708年奪嫡開始,十四阿哥20歲,已經總有足夠的心智與實力參與角逐,但是十五阿哥才不過15歲,還沒有成年,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為什麼九子奪嫡到十四阿哥就戛然而止了。當然,後來長大的十六阿哥與十七阿哥長大也參與到了四爺黨奪嫡陣營,但我們按照歷史實際來說九子奪嫡主要是圍繞前十四個皇子中九個阿哥為核心展開。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前十四個阿哥只有九子奪嫡,按照十四阿哥在康熙47年奪嫡開始也已經20歲,前面的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與十二阿哥應該也成年了才對,為何沒有參與奪嫡,難道是實力不夠沒有資格與能力進入到權利的漩渦之中?

原來,五阿哥胤祺一生溫良敦厚,明哲保身,不涉黨爭,所以,一生富貴。六阿哥胤祚在6歲既1685年死去。七阿哥胤祐身體殘疾,不具備立儲硬性條件,生於1680,死於1730年。十一阿哥胤禌在1696年既11歲時死去。十二阿哥胤裪具備奪嫡資格與能力而淡然物外,因其自小由蘇麻拉姑撫養長大,心性隨了蘇麻拉姑的大智慧,不喜皇權黨爭,敬而遠之,因此其未遭清算,得以頤養天年在1763年去世,算是高壽享年77歲。



(九子奪嫡圖)

顯而易見,康熙兒子在九子奪嫡既1708至1722年間自十五阿哥到二十四阿哥也就不具備資格了,他們即使不是漢人所生也因為年齡不夠。值得一提的是,十六阿哥胤祿與十七阿哥胤禮雖然後來長大加入到四爺黨奪嫡陣營,但因為當時大局已定,四阿哥胤禛穩操勝券所以並未起到太大作用乃至忽略不計。

十八與十九阿哥早夭。康熙死的時候既1722年,二十阿哥胤禕16歲漢、二十一阿哥胤禧11歲,二十二阿哥胤祜10歲,二十三阿哥胤祁8歲,二十四阿哥胤秘6歲,他們年齡尚小,心智未全,根基全無自然沒有能力攪弄風雲。

所以算得上能爭而不爭,置身於外的不過五阿哥胤祺與十二阿哥胤祹了,這兩位都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令人佩服。


不書公子


康熙皇帝一生子嗣眾多,皇子多達35個,其中11個皇子早折而未序齒,所以序齒的皇子24個,參與奪嫡的九個是:皇長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胤禔。

剩下的就是沒有參與的,其中4人壽命沒超過10歲便去世了,分別是:皇六子胤祚、皇十一子胤禌、皇十八子胤祄、皇十九子胤禝。

除去上面十三位,還有十一位: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皇二十子胤禕,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皇二十四子胤秘。皇五子胤祺、皇十二子胤祹無心政治,皇七子胤祐身體殘疾。在後面的皇子在康熙去世是都還年輕或幼小,無力和那些有才能,有勢力的哥哥們爭儲。沒有參加爭儲的皇子一般都平安而終了吧


好奇獵天下


康熙三十五子。序齒二十四子,奪嫡九子,外十五子。未序齒夭折十一子。

我們先來看看“九子奪嫡”是哪九子。

大阿哥胤禔,詛咒太子,甚至要替康熙殺掉太子,謀求儲君之位,被康熙監禁,卒於雍正十二年。因為康熙前四子皆夭折所以為皇長子。

二阿哥胤礽,太子,兩立兩廢,雍正二年,幽禁中死去。

三阿哥胤祉,歷史本來有自己的三爺黨,比如李紱,電視劇《雍正王朝》略有提及,李紱監考案發後第一個找到就是胤祉。後來自動退出。雍正登基後被髮配為康熙守陵,後來被幽禁去世。

四阿哥胤禛,九子奪嫡的最後贏家雍正皇帝。

八阿哥胤禩,九子奪嫡擁護者最多。雍正年間遭到雍正清算,被改名為阿其那,雍正四年病逝。


九阿哥胤禟,八爺黨,雍正年間被清算,又改名塞思黑,在監獄被折磨至死。

十阿哥胤俄,八爺黨,幽禁到乾隆年間被釋放,後病逝。

十三阿哥胤祥,四爺黨,鐵帽子王,雍正登基後依然殫精竭慮,輔佐雍正。雍正八年病逝。


十四阿哥胤禵,八爺黨,雍正同母弟。雍正登基後不久被圈禁,乾隆年間被釋放,後病逝。

非奪嫡夭折十一人,未序齒(沒有按年齡大小排序)

承瑞,承祜,承慶,賽音察渾,長華,長生,萬黼,胤禶,胤禹,胤禨,胤禝,胤禐11人全部於3歲以前夭折,未序齒。

其他十五子

胤祺,未參與奪嫡,為人敦厚,被封和碩親王,雍正十年病逝。

胤祚,雍正同母弟,6歲不幸夭折。

胤祐,未參與奪嫡,為人謹慎小心,被封為多羅淳親王,電視劇《雍正王朝》四大鐵帽子王逼宮都羅的原型可能就是他。

胤禌,11歲病逝。

胤祹,和碩親王,乾隆二十八年病逝,一生起起落落,確是78歲高齡去世。

胤禑,未參與奪嫡卻備受康熙喜愛。雍正年間被派去給康熙守景陵。電視劇《雍正王朝》守景陵史實來源於這裡。雍正四年去世。

胤祿,比較低調,繼承和碩靖親王爵位,乾隆三十二年去世,73歲。

胤禮,因《甄嬛傳》大火,果郡王。乾隆元年去世。

胤祄,8歲病逝。

胤禕,乾隆二十年去世,心中對雍正不滿而不敢言,多次稱病抗旨,所以爵位最高貝勒,甚至被降為輔國公。雍正死後被乾隆派去為雍正守陵。

胤禧,不喜政事,醉心詩詞書畫,略有建樹,乾隆二十三病逝。

胤祜,九子奪嫡時還是個娃娃,乾隆九年三十二歲去世。

胤祁,一生低調,被雍正封鎮國公,乾隆五十年去世,73歲。

胤秘,序齒二十四子,最小的一位。對於最小的弟弟和最小的叔叔,雍正,乾隆都沒有為難。他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和碩諴親王。


紅雨說歷史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民間故事都對康熙兒子們之間的鬥爭對抗,樂此不彼的演繹,自古帝王路上就孤寂冷清,充滿腥風血雨,有人成功就有人失敗。

康熙帝一生擁有35個皇子,不過11個皇子都早折,成年的皇子有4個在10歲錢就過了世,分別是皇六子、皇十一子、皇十八子、皇十九子。

長子胤褆與雍正12年卒,二子胤礽與雍正2年卒,三子胤祉雍正10年卒,八子雍正4年卒,九子胤禟雍正4年卒,十子乾隆2年卒,十三子胤祥雍正得力助手雍正8年卒,十四子胤禵乾隆20年卒。

上述為參與奪位之皇子下場

皇5子胤祺為人寬厚,在戰役中劃破臉,基本遠離皇位,雍正10年死,諡號溫。

皇七子胤佑因患腿疾,帝王之路無法上位,與雍正8年卒。

皇十二子胤祹,因無子嗣所以不參與帝王之爭,雍正繼位封其為履郡王,乾隆封履親王,乾隆28年卒。

皇十五子胤偶,雍正4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諡號恪。

皇十六子胤祿,雍正賜祺其襲封莊親王,乾隆32年卒,諡號恪。

皇十七子胤禮,雍正元年,獲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封晉親王,七年,管理工部,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戶部,乾隆即位管理刑部,與乾隆三年卒。

皇二十子卒於乾隆20年。

皇二十一子胤禧頗有文采,乾隆繼位封慎郡王,卒於乾隆23年。

皇二十二子胤估卒於乾隆8年。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8年封鎮國公,乾隆繼位後與乾隆49年加郡王頭銜,卒於乾隆50年。

皇二十四子胤秘忠厚平和,17歲獲封緘親王,卒於乾隆38年。

基本上沒有參與皇位之爭的皇子們都是得到了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