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一個國家向外國購買領土還有可能嗎?爲什麼?

飛羽若鴻-彭成


當然還是有的,那幾個快被海水淹沒的島國,已經買了或者正在籌備著買快地搬過去。當然了,現在這種買其他國家領土的國家已經不多了,大多都是那種彈丸之地,沒賣雙方對世界格局和地區局勢沒啥影響的。至於像俄國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這種交易,肯定是不會存在的(俄國人早已腸子悔青,如果現在阿拉斯加在俄羅斯手裡,想必加拿大和美國人的煩心事會更多)。

當今世界買領土成功的就有想基里巴斯這樣的國家,如果不是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有這麼個小國。該國現在人口約10萬人,分散在33個小島上,因為海平面上升,很快就不能住人了,所以基里巴斯向斐濟購買了一個面積約24平方公里的小島,大概花費幾百萬美金,等自己的小島被淹沒以後就搬過去住。目前來說,涉及到購買領土的國家大多類似基里巴斯這種情況。

基里巴斯由位於太平洋中西部的一系列群島組成,整個群島散落在南北寬2050公里、南北長3870公里,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是世界上國土最分散的國家,也是世界最不發達地區之一。這個國家還是唯一橫跨東西半球,縱跨南北半球的國家,同時還橫跨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由於每個島嶼之間的距離過遠,所以該國島與島之間的交通大多隻能靠飛機,所有陸地島嶼面積綜合僅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國,竟建有21個機場。英國人曾稱:“基里巴斯是世界的盡頭”。如果不是該國地理位置過於偏僻,我想旅遊業會十分發達,可惜再過多少年就要被海水淹沒,整個國家都將搬到斐濟那個小島上了。

我知道,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會提瑙魯,對就是大家地理課本上都學過的“鳥糞強國”,靠賣鳥糞(磷酸鹽礦)發家致富那個國家,該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面積21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小國,比梵蒂岡和摩納哥大一些。瑙魯島上沒有可飲用的淡水資源,但是由於降水量充沛,依靠雨水收集設施,可以獲得足夠的淡水。這個島上因為有大量海鳥過路停留,產生海量鳥糞,構成厚度超過10米的磷酸亞礦層,所以當年靠賣“鳥糞”一度過的十分富裕,也正因為“錢來的太容易”該國缺乏“創業”的動力,曾經號稱天天都在“撿錢”,當年的人均收入也遠超我國,全國沒有稅收,醫療教育完全免費,甚至可以免費乘飛機到澳大利亞去看病,出國上學也是免費,其他如水電、通信、住房都由瑙魯政府高額補貼,也相當於免費。因為富裕和錢來的容易,瑙魯人幾乎不從事任何勞動,95%的人口都在沒有任何時間觀念和紀律意識的政府機關“混日子”,另外5%的人則領著政府救濟金“四處閒逛”。

上述這些情況,造成了瑙魯人的極端懶惰、閒散,人們不明白受教育的意義,也沒有從事勞動的壓力,島上人口大多身材肥胖,一半以上人口患有“富貴病”,酗酒成風,生活奢靡浪費。而且島國政府也早做了打算,在澳大利亞買了一塊地,興建了瑙魯大廈,等島上不能待了就全部搬過去,就是上圖綠圈裡那棟樓。

可惜,再富有的礦產資源也有挖完的那一天,上圖這棟位於澳大利亞的52層瑙魯大廈,曾是瑙魯富裕的象徵,然而在2004年因為拖欠澳大利亞政府債務被拍賣了。由於錢來的實在太容易,比沙特還容易一些,奢靡浪費的像天堂一樣的瑙魯從來沒有想過發展其他產業,後來發現形勢不對,組建了瑙魯國家信託資金,想靠投資賺點錢,但是由於經營不善也在近年造成基金縮水70%以上,如今礦也挖完了,土地也無法耕種,海平面又上升的厲害,瑙魯政府的飛機和郵輪也拍賣的差不多,瑙魯大廈也拍賣了,遲早這個國家有可能全國淪為難民。諷刺的是,目前這個國家最大的收入,是給澳大利亞開難民營收點錢,澳大利亞將部分非法移民安置到位於瑙魯的難民營。


衛青點兵


有可能,但是很難很難。對於現在的主權國家來講,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鳥一個籠子”,籠子再大都不嫌大,咋會輕易賣領土。不過有一個國家很奇特,該國約40%的國土是通過“購買”而來的,這個國家就是當今的美國。1776年,英國在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塊殖民地宣佈獨立,這時美國的面積大約有80萬平方公里,宣佈獨立後,雙方就是開始幹仗,最後在1783年,美國英國簽訂了美英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這時美國獲得了密西西比河以東,阿巴拉契亞山脈(英國曾以此山脈為界禁止十三塊殖民地往西發展)以西的大片土地,面積增加到了230萬多平方公里。後來美國又不斷擴張,擴張的方式無外乎就兩種,一種是通過戰爭的方式割佔和兼併,另一種就是“購買”,1803年,美國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法國人手中購得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面積約215萬平方公里。1819年,美國和西班牙籤訂條約,美國花了500萬美元購得了面積15萬平方公里的佛羅里達。1867年,美國又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人手裡購得了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

美國為什麼能夠“購買”這麼多土地,這是有特定的歷史條件的,別人都沒法學的。當時的北美大陸多數地方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英國、法國、西班牙、俄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數量並不是特別巨大,還遭到歐洲殖民者的大量屠殺。而當時的美國,大西洋沿岸的原英國的十三塊殖民地在工農業上與北美的其他地方相比明顯是鶴立雞群的感覺,剛剛獨立的美國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另外對於歐洲列強來說,殖民地畢竟不是本土,在美國的擴張中與其被美國佔了還不如“賣”了,比如路易斯安那,就是法國人不賣,美國也會佔領的,但是阿拉斯加卻是俄國人主動找到美國“賣出的”,這事現在俄國人一提起來估計都是後悔的哇哇的。後來的墨西哥從西班牙手裡獨立了,但是被美國割去了很多土地,而當時英國的自治領加拿大基本“安然無恙”,畢竟當時大英帝國的實力在那裡擺著。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特例,就算在美國買地的那個時期,美國購買面積約215萬平方公里的法國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以,但是如果購買法國本土的土地,估計連1平方公里法國都不會賣。

到了20世紀,亞非拉美殖民地紛紛開始獨立,到現在英法等國的海外領地海外島嶼,你給再多的錢也不會賣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在買,估計是買上癮了,1917年,美國與丹麥政府達成協議,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屬維爾京群島。就現在而言,就算購買一點點領土估計都屬於“天方夜譚”的事情,土地意味著生存空間,意味著財富,意味著戰略位置。如果能購買土地,以色列也不用和眾多阿拉伯國家在半個多世紀裡進行多次戰爭了。要是能購買土地,東南亞的島國新加坡早就買了,它最缺的就是土地。做個比較,新加坡面積719平方公里(也就咱們一個縣的面積大小),人口約560多萬,2017年GDP為3229億美元,它的鄰居馬來西亞面積約3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100多萬,2017年GDP為3145億美元。新加坡明顯是地少人多,錢多,但是再有錢也沒人賣給他一點點土地。其實更著急的是南太平洋上一些很小的低地島國,如果全球氣候變暖,他們就有被淹沒的危險,比如瑙魯(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萬多),圖瓦盧(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萬多),基里巴斯(面積811平方公里,人口11萬)等。大家都在各自想招,瑙魯在澳大利亞買了一塊土地(不算領土)建了一座52層的瑙魯大廈,萬一有一天被淹了估計舉國人口就會搬進去。圖瓦盧的遷移目標則是新西蘭,而基里巴斯則想購買鄰近國家的領土,這個難度大。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雖然購買領土很難,但是也有奇蹟發生,1958年,巴基斯坦用300萬英鎊的價格從阿曼手中購買了瓜德爾地區,並在這裡建立了深水港瓜德爾港。解釋一下,瓜德爾明明就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為什麼在1958年巴基斯坦需要從阿曼購買呢?這事得從200多年說起,在18世紀末期,一位阿曼王子逃到了卡拉特漢國(位於今巴基斯坦西部),卡拉特漢國的國王把這瓜德爾一帶約800平方公里就贈給了這位阿曼王子,後來這位王子又回到了阿曼,再後來瓜德爾這800平方公里的地方就一直屬於阿曼直到1958年。

再講一個例子,歐洲的小國摩爾多瓦,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摩爾多瓦獨立。作為一個內陸國,摩爾多瓦的進出口貨物基本經過鄰國烏克蘭的敖德薩港口或者羅馬尼亞的康斯坦撒港口轉運。為此,摩爾多瓦百折不撓地爭取獲得能過出海的地方,經過與烏克蘭多年的談判,摩爾多瓦終於獲得了其最南部同烏克蘭接壤處位於多瑙河的部分土地(約1千多米的河岸線)。2001年,摩爾多瓦決定在這個叫朱朱列什蒂的地方建立一個港口,2007年基本建成,該港不僅實現了與多瑙河和萊茵河上的100多個港口的連接,大型船舶在該港通過多瑙河也可以駛向廣闊的海洋,海洋上的船舶也可駛進該港。這個應該不屬於購買的例子,是雙方協商談判的結果。不過這樣的事情應該屬於特例,在寸土寸金,寸土必爭的時代,購買哪怕一點點的領土都已經很難很難,比較現實一點的就是租賃。


十三叔看歷史


這個可能性不大。領土作為一種資源,已經為世界各國認同,雖然現在看此沒價值,將來可能價值更大。

歷史上,帝國主義列強在殖民擴張過程中,霸佔了很多領土和領海。因為當時條件限制,有些認為是不毛之地,因而放棄。也有些因為經濟困難,不願承領。這裡,比較特別的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就是美國在十八世紀從沙俄購得。而蘇丹與埃及邊界內陸有一小塊區域,是荒漠亂石地區,沒有植被、人口等,雙方都放棄,不願承領。現在名義上為埃及,埃及卻也不願管。

對於其它資源豐富的領土,民眾心理認同感較強,因而都不願放棄。以前,存在國王、皇帝的情況,領導下決定後,民眾基本沒有反抗權利,出現一些賣買領土行為。現在,國王、皇帝情況,基本消失,賣買領土,群眾阻力大。當然,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睛噱頭,報道些根本不可能的消息,娛樂嬉戲,如說什麼委內瑞拉欠中國大量債務,將以加勒比海某小島贖還債務方式“賣給”中國。呵呵!


憤怒野虎


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即便是荒漠,即便是隔壁,即便是寸草不生的荒郊野外,恐怕也沒有哪個國家捨得賣敢賣,當今世界已經沒有了出賣領土一說的存在空間,任何一次領土問題,都可能引爆大規模的戰爭。(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種說法並不是危言聳聽,歷史上滿清政府對於沙俄的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左宗棠對於割據新疆的阿古柏反擊戰、以及建國後的幾次自衛反擊戰,其實都是因為領土糾紛(歸屬權亦或是爭奪歸屬權)而大打出手。

放眼世界同樣如此,中東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南亞的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因為領土問題而發展為世仇關係,進而不共戴天,欲除對方而後快。

在歷史上,尤其是資本主義擴展的十七、十八世紀,買賣領土還是比較可能的,當時“先進”的西方殖民者,發現了很多無主土地(除了西方人。


原著民像美洲的印第安人、南亞的印度人以及非洲黑人都不算人,只能說是奴隸,與牲畜無異,不能享有土地)。

當時的殖民主義強國對於這些土地的歸屬權十分模糊,還處在你爭我奪的地步,有些雞賊的國家就想著,反正我也佔不住,乾脆賣給別人好了,這時候是有領土買賣的,美國從沙俄手中購買入阿拉斯加、從墨西哥強買新墨西哥、德克薩斯等領土,都屬於這一現象!

當今世界,已經沒有無主之地了,就是一個彈丸之地,可能就會因為歸屬不清而致使相關的聲索國結緣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這與民族國家的發展、世界人口的膨脹密切相關,任何一個政府膽敢動議出賣領土,都會被當做民族的罪人,國家公敵被對待,因此,現在並不具備一個國家向外國夠開領土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