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凱甲S1艦載型曝光,戰力能超密集陣嗎?

岩石龍


密集陣基礎太老,美國自己都放棄繼續發展,被超越很正常

密集陣近防炮系統可以說是艦載近防武器的經典,他的相當多的設計理念直接影響後續眾多近防武器發展。例如外能源轉管炮保證射擊穩定性、火控系統與炮身一體提高精度、不佔用艦下空間方便安裝等,這些設計理念我們現在的730和1130近防炮都還在借鑑使用。


但是密集陣畢竟是1980年推出的武器系統,到現在快要40年了,雖然美國進行一定程度上改進升級,但主要集中在提高火控和電子信息化方面,本身基礎並沒有多少改進。特別是密集陣block 3計劃取消後,美國基本上放棄了密集陣的發展,近防武器方面選擇57毫米MK110或海拉姆作為替代。
MK110多功能近防炮,採用彈夾供彈,使用AHEAD可編程彈藥,大大提高攔截效率。


海拉姆就更常見了,甚至密集陣也可以改裝成海拉姆

究其原因就是密集陣系統的基礎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作戰環境的需要,在密集陣剛推出的年代,空射反艦武器還是亞音速反艦導彈,蘇聯的艦載超音速反艦導彈雖然速度快,但體積很大,所以密集陣的20mm口徑和3000-4500發/分鐘射速可以滿足作戰需求。但是現在反艦導彈發展迅猛,普遍進入2倍音速時代,而下一代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反艦導彈設計速度更是將達到5倍音速。密集陣不僅射速無法滿足在短暫射擊窗口內打出滿足攔截需要的彈幕密度,20mm口徑導致其有效射程也就2.5公里,根本無法滿足作戰需求。要想滿足攔截3倍音速左右反艦導彈必須每分鐘能打出萬發的射速目標,這也是我們在研製6000發/分鐘的730近防炮後,又研製11管的1130近防炮。



同樣這一問題也困擾了老毛子,而且老毛子的第一代近防炮AK630由於設計年代更早,採用內能源轉管炮、分佈式火控系統在射擊精度方面還遠不如密集陣這種。所以老毛子在解體前就研製了下一代近防武器--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採用兩門並聯的6管30mm轉管炮來實現萬發/分鐘的射速目標(不過射擊精度會差很多),再加上8枚SA-N-11防空導彈構成一整套火力強大的攔截系統。


卡什坦威力很強,但是問題就是太大,太重。再加上老毛子當時悲催的電子技術水平,蘇聯時代也是作為作為大型巡洋艦和航母的近防武器。因而在蘇聯解體後也就沒有什麼發展,不過幸好當時還有卡什坦的陸地型號,通古斯卡近防武器系統,蘇聯解體前計劃用這個武器替代石勒喀河自行高炮作為蘇軍鐵甲洪流的“鐵褲衩“。

而鎧甲-S1最初實際上是在通古斯卡基礎上進行簡化和輕量化的“廉價版”,犧牲掉野戰越野能力,強化近程防空攔截能力的防空系統,因為其性價比較高,從而受到國際市場較好反響。而鎧甲-S1在近程攔截方面表現也可圈可點,在敘利亞內戰中攔截以色列和美國來襲巡航導彈方面表現非常出色,綜合攔截效率最高。


而這次鎧甲-S1重新上艦的型號被命名為鎧甲-ME,他可以說是鎧甲-S1的艦載版本,但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卡什坦的發展型號,從卡什坦發展出通古斯卡和鎧甲,而再從鎧甲重新回到軍艦上,出口轉內銷再出口。期間折射的是俄羅斯軍工的悲哀,缺乏足夠資金支持,需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才繼續研發升級。
鎧甲-ME對比其前輩卡什坦,肉眼簡化了結構和重量,

雷達電子系統得到顯著提高,增加光電瞄準火控系統。這種情況情況下超過密集陣是很正常的事情。找圖過程中的微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