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金陵鎮一婦女一日三餐照顧親家三口17年……

17年來,6000多個日日夜夜,有一位農家婦女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早晨騎著電動自行車趕往3里路以外的親家家中,做飯、餵飯、清理床上穢物,陪親家聊天,傍晚時分再次趕到親家重複著上午的事情,直到夜色昏沉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她就是蘭陵縣金陵鎮孫家窪村的梁付華,17年來替兒子和兒媳盡孝,擔起照顧親家一家的重任。

蘭陵金陵鎮一婦女一日三餐照顧親家三口17年……


一日三餐,梁付華(右)都要一口一口地給親家餵飯。

3裡多路,一天要走兩個來回

2001年,梁付華的兒子張傑到了適婚年齡,村裡的熱心人給介紹了一門親事,對方是3裡多路開外卜莊村的姑娘卜會俠。兩個年輕人順利結合,婚後為了養家餬口,小兩口打算做點小生意,四處趕大集賣些CD影片、收音機等。

丈夫老實能幹、公婆疼愛有加,可是,卜會俠的心底始終埋著一塊大石頭——自己嫁去了婆家,孃家的父母和哥哥怎麼辦?原來,卜會俠的哥哥因幼時吃藥傷了大腦,智力上有些缺陷,父親個頭矮小,身體單薄,幹不了重活,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症,同樣需要人照顧。未出嫁之前,基本都是卜會俠操持著一家人生計。

這兩天父親母親吃的怎麼樣?卜會俠很擔心,不由地哭了起來。婆婆梁付華聽到了哭聲,知道了緣由。她說,“別哭了,又不是什麼大事,你把爹媽一家都交給我,我來照顧,你們放心出去吧。”聽到這話,卜會俠滿心感動。

從那天起,梁付華早早地起床,在家準備好早飯,來不及吃兩口,就匆忙騎著電動自行車趕往親家。鄉間的土路崎嶇不平,梁付華要騎上近20分鐘才能趕到,再趕緊給親家做好早飯和午飯。“燒些稀飯、再炒上兩個菜。”梁付華說,親家沒有青菜、煎餅、大米,她就從自己家帶去,有時也會在早餐店買上幾個包子、油餅,換著花樣準備。等晚飯時間,梁付華再趕往親家做晚飯,夜色中返回家。有時下午兒媳婦提前收工,趕到孃家盡孝,梁付華擔心她晚上回家走夜路,也總是陪著一起去。3裡多路,一天兩個來回,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梁付華自己也沒有想到,她的一句承諾,到如今已經堅守了十幾年。

深夜趕路,摔跟頭已是常事

2012年,梁付華的兒子兒媳外出到上海打工,照顧親家一家三口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梁付華的肩上。擔子重了,跑得更勤了。親家母患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症,如果晚上休息不好或者情緒不好的話,容易犯病,需要按時吃藥控制病情,梁付華怕她誤吃或者多吃,每天晚上總是盯著親家母吃完藥以後再回家。

往往離開親家時已是晚上9點鐘左右,月黑風高,回家的鄉間小道上早已沒有匆忙趕路的人,四周都是鬱鬱蔥蔥的莊稼地,一片漆黑,梁付華獨自一人。儘管有些害怕,但她咬咬牙,暗自給自己加油壯膽。

前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已經快九點半了,梁付華還沒有到家,老伴張善高有些擔心,把孫子安頓好後便到村頭看看,沒想到在路邊的小溝裡發現了梁付華。原來,天黑路滑,梁付華騎著電動自行車摔倒後,被甩到了溝裡,那一次她摔得鼻青臉腫。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梁付華又匆匆忙忙趕著回家,不小心再次摔倒,雙腿膝蓋全部擦傷……

像這樣的情況,梁付華說,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冬天下雪結冰,梁付華不敢騎電動車,只能步行去親家做飯。一個單趟就要走30多分鐘,一天下來要走兩個多小時的路。“走了幾天,兩條腿又酸又疼。”梁付華說。

去年6月,梁付華的老伴張善高因患上肺氣腫,在距離20裡外的縣醫院住院治療。住院的這段時間,梁付華更是忙得焦頭爛額,但她絲毫沒有怨言。“醫院、家裡和親家三頭跑,電動車幾乎每天都要充電。”梁付華說,孩子們在外打工也不容易,我在家辛苦點沒什麼。

換洗衣物,經常扛回一麻袋

親家母犯病期間臥床不起,短則一個星期,長則十天,梁付華精心伺候,給她餵飯、擦屎擦尿,再把髒衣服、床褥裝進袋子帶回家清洗。2015年,親家公患上了帕金森病,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吃飯也要梁付華一勺一勺地喂。

“大小便經常拉在褲子裡,氣味大,所以一定要經常洗洗身上,換洗衣服。”從那時起,梁付華每天帶往家裡清洗的衣服、床褥就更多了,索性換成了大麻袋。無論回到家有多晚,她總要把衣服洗好,晾掛起來。寒冬臘月,冰水刺骨,梁付華洗幾下就得停下手緩一下,手上的血口裂開了一個又一個。兒子和兒媳回家探親時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給她買了一臺洗衣機。

去年11月份親家母去世。辦完喪事,兒子和兒媳婦欲言又止:“娘,咱能把丈人爹接到咱家嗎?”“沒問題啊。”梁付華一口就答應了。第二天,親家公爺倆就被接到了孫窪村,住進了梁付華和老伴的老年房裡。離得近了,照顧起來就更方便了。每天三餐,梁付華給親家公送飯,親家公牙口不好,梁付華就把飯做得又碎又軟,再一口一口地喂好。空閒的時候,就陪著親家公聊聊天。為了給親家公理髮,老兩口專門買了一個理髮器……如今,在他們的悉心照料下,原本不能走路的親家公已經能挪開步子,到院子裡溜達溜達了。

17年如一日,梁付華悉心照料親家的事情讓左鄰右舍讚不絕口。24日採訪中,她卻說,親家,親家,本就是親如一家,自己沒別的本事,能照顧好親家,讓孩子們在外沒有後顧之憂,也就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