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李牧的代地军团为何不包抄秦军?

幻紫狐狸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赵国的廉颇齐名。问题来了,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不派李牧去替代廉颇,而是派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呢?或者派李牧带兵来包抄秦军。

答案其实很简单:当时的李牧还是以怯将、懦将(注意不是儒将)出名,不是以名将出名。李牧成为名将还是在长平之战之后。李牧当时的军队也就万人,杯水车薪,还要防御强大的匈奴。李牧每天杀牛数头来犒赏军队,几千斤牛肉,平均每个人也就几两。所以李牧的军队也就1万人左右。

当时的李牧,史记记载“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不但匈奴人认为李牧胆怯,就连李牧手下的兵也认为李牧胆怯。

我们以史记为线索分析一下

先记住一个对比时间点。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赵括去替代廉颇指挥长平之战。

再看史记中的一个时间点,作为基点: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赵悼襄王元年是公元前244年。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死,太子赵偃即位,为赵悼襄王。古代国王死了一般当年不改元,第二年改元。

再看史记中的几个时间段: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李牧大破匈奴十万军队后,匈奴十余年不敢来。假如是11年,则李牧大破匈奴当在公元前255年,这时李牧才出名,但长平之战已经过去5年了。

再往前数岁,假如是3年。李牧以保守的防御姿态带领代地的边兵,还是被认为是胆怯。

再往前一岁,李牧因为胆怯出名,被赵孝成王免职,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

当时无论是匈奴人还是赵人,都认为李牧胆怯。所以赵王不可能派李牧去替代廉颇,来指挥长平之战。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其中白起和廉颇为一代人,两个人在历史上没有交手记录,最接近的一次是长平之战,赵国用赵括换下了廉颇,而秦国则将白起派往前线,原主将王龁成为白起副将。

王翦与李牧是同一代人,两人的交手记录在秦灭赵的战役中,李牧虽然打退了王翦的几次进攻,暂时保住了赵国的安危,但是最终不能完全战胜王翦,而李牧也在秦国的反间计中被杀。

说到长平之战李牧为什么没有包抄秦国后路,那么先看一下两个人所处年代。

长平之战白起赵括决战发生在公园前260年,秦昭襄王时期,李牧则死于公园前229年,两个相差31年的时间。

在那个年代能够统帅一方军队成为战区总司令级别人物的最起码应该在四五十岁左右了,而根据历史考证李牧在去世的时候应该是在五十多岁,那么向前31年的长平之战时期,李牧应该是20多岁,那个时候的李牧最多也只是一个偏将级别,根本不可能统帅一方军团,所以也就不可能存在从背后偷袭的事情了。


天不怀疑海的深1


长平之战时李牧还没有主管代地军事,李牧大概是廉颇后一辈人,而不是同辈,所以大家想看到的战国最强两将的对决不太可能发生,而赵国北部长期受匈奴,东湖等少数民族骚扰,也需派大军镇守。另外,赵国从背面包抄秦国在地理上很困难,不太可能。


犇犇ER


赵武灵王时规划的由云中代郡一带攻打秦国证明是可以实行的。可能是李牧军团确实没有多少兵力,以及赵王缺少眼光。完全可以派李牧的骑兵军团由此进入秦国,烧杀抢掠,直驱咸阳,逼破秦国从长平退兵,至少让秦国不敢举全国之力于长平!或许于赵国不至于是另外一个长平


052D157670322


首先强调一点,李牧是在长平之战后才开始掌管代军团,之前另有其人。

赵国的疆土,大致分为三大区域:北方的雁门、代、云中三边郡;西边的赵氏兴起之地太原郡;本土的邯郸、中山、河间。

而赵国的军方恰巧也有三方势力,代表北方边军的武安君李牧,代表赵氏宗族的马服君赵奢,代表新兴贵族大臣的信平君廉颇。

军方三大派系可以解释很多的问题,比如赵国用三个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镇共五十七个送给齐国换来田单,而田单只为赵国攻下燕国三座小城,这表现很差强人意与都平君身份不符,只能说明赵军派系林立,新来的田单根本无法掌握。

而代、雁门、云中一直跟赵国本土有离心力。最初赵国对代地的治理,是分封近亲公子去镇守,但历史上接连出现了代君赵浣推翻赵桓子后裔重新登位为赵献侯、赵武灵王时代安阳君赵章谋反等事。

考虑到代地屡叛,因此长平之战中赵军的主力必然是来至太原,邯郸,河间,中山等地的。此地的赵军派系领袖就是廉颇赵奢,在赵王对廉颇不满而赵奢已去世,那么最佳的新任赵军主将就是继承赵奢人脉的赵括了。

长平之战后这两派系将领基本阵亡,那么赵军随后守卫邯郸击破燕军的必然是来至代,雁门,云中的边军了。

而且代军团很有可能是在李牧到任后,才被赵丹所真正掌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