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文|歷史有嚼勁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七月流火之後,盛夏的暑熱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涼爽的秋風,夏日裡為我們逐走炎熱的草蓆,也漸漸被收藏起來,如同書本被束之高閣。

立秋之後,每日聞得耳邊風聲陣陣,涼意習習,小編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小時候,盛夏時分,處處都散發著熱與悶,卻無處可逃的日子裡,夜晚因為沒有空調,作為留守兒童的我就和爺爺奶奶一起聚集在院子裡的大楊樹下,躺在草蓆上乘涼的光景。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我沒有書本,也沒有今天的孩子所擁有的人手一個的故事熊。但幼小的我精神文化生活卻並不枯燥,每天晚上,我躺在草蓆上,在受夜晚涼風的吹拂下大白楊的樹葉子散發出的颯颯聲中,在蛙鳴與蟬鳴交相呼應的伴奏聲中,一邊望著夜空中皎潔的白月亮和眨著眼睛的明亮星子,一邊聽著爺爺用他那蒼老雄厚的嗓音講的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爺爺,就好像我的故事熊,不需要我去用按鈕,只要我一撒嬌,爺爺就會開講,老人家肚子裡裝的故事彷彿從來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一天晚上,我撫摸著身下的涼蓆,感受那崎嶇不平的小小紋路,手指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圈,突然間好奇起來,究竟是誰這麼聰明發明瞭涼蓆這樣的避暑“神器”呢!我問爺爺,可一向無所不知的爺爺也被我問住了,但是爺爺給我講了一個關於草蓆的有趣故事——割席絕義。那個時候我只覺得華歆的嘴臉太醜惡,可是長大之後,當家方知柴米油鹽貴。今天,拿著“寒門出貴子”的辯論命題和華歆的生平,再思考當年的故事,突然有了不一樣的體味。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社會動盪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但是就是在這樣兵荒馬亂的人世之中,仍然有一些讀書人沉迷於學問,不可自拔。名相管仲的後人——管寧就是這樣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

管寧跟一個名叫華歆的人是同學。兩個人一同寒窗苦讀,在知識的海洋裡探索遨遊,在開始之時,也是親密無間的好友,但後來卻終究因為性格不合而分道揚鑣。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管寧生而好靜,他與書本上的漢字彷彿是天生的密友,一旦讀起書來就如同今天的“低頭族”玩起手機來一樣,六識之中唯有視覺派上了用場,而且只與書本相對無言,聽覺系統宛如自動關閉功能,對於周邊所發生的一切都不放在心上。

而華歆則生而好動,奉行“學而優則仕”,只希望能夠憑藉學識聞名鄉里,被舉為孝廉,成為茂才,然而生不逢時,世道越來越亂,朝野之外,天災頻發,為了爭一口飯吃的百姓們不堪重負,揭竿而起,成為土匪,反抗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漢朝宮廷中明爭暗鬥,多少帝王被扶為傀儡,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死去,朝堂之上也是一片混亂,世家大族把控朝政,所有的位置都被塞得滿滿當當,管寧和華歆所在的北海郡郡守有心無力,心中很明白按照現在的局勢,如果沒有世族的身份,單靠滿腔學識,卻是貧家子弟,那麼就是把腦袋削尖了也是得不到重用。所以也不再折騰,已經多年都不曾向朝廷推薦人才了。

華歆年紀輕輕已是學有所成,很想在政壇上一試拳腳,大展宏圖,卻苦於找不到機會,他的心猶如野馬脫韁,越來越靜不下來,讀書更是讀不進去。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一天,兩人像往常一樣,讀書時合坐一張席。雖然東漢末年,胡床(類似今天的小摺疊椅)傳入中國,但是並不普及,所以大多數人仍是席地而坐。突然間,原本很安靜的書房被外邊的熱鬧吵得氣溫升高,華歆只覺得心中躁動不安,終究是耐不住性子,起身去外邊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到了門外之後,只見大街上鑼鼓喧天,一隊人馬款款走過,熟讀《禮記》的華歆一看就知道這是大夫以上官員的儀仗,心中甚是羨慕。他想上前去打招呼,好另闢蹊徑為自己另謀一份出路,然而看熱鬧的人太多,人群又太過擁擠,道路兩側又有官兵手持刀劍把守,防止人群中的刁民、歹人傷害到自家大人。華歆實在是擠不到跟前,更別提讓這位顯貴的官員看上一眼,再給他幾分鐘時間,讓他好好表現一下自己了。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於是,官員離開之後,一切都回歸平靜,華歆只好灰頭土臉的回到了書房。

管寧看了華歆那如喪考妣的樣子,只覺得華歆讀書太容易受外界影響了,一向清高自持的他很看不起華歆趨炎附勢的樣子,所以就把原本完整的席子割開,兩人分坐。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然而,管寧是管仲之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沒有朝廷的爵位俸祿,他也仍然可以自在清閒的專攻學問,心無旁騖,而華歆出身寒門,上有八十老母需要奉養,同輩之中還有未及笈的小妹和未達弱冠之年的幼弟需要照顧,原本通過舉孝廉的路子被堵死後,他除了通過得到達官顯貴的青睞從而獲得機會出仕之外,別無他法來改變原本的命運。

後來局勢稍稍安定,華歆被舉為孝廉,但是為了避免混入朝廷的黨爭之中,他就以生病為藉口,辭職歸鄉。

你還記得被割席的華歆嗎?真實的他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

他曾經被袁術收入麾下,然而袁術剛愎自用,不聽他的正確建議,於是他又去投奔孫權,曹操聽到他的大名之後,就向獻帝奏報召他入京為官,臨行之時,江東的許多好友都送給他金銀財寶,但是他拒不接受。

延康元年,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朝,任命華歆為宰相。曹丕要他推薦特立獨行的才學之士,華歆不計前嫌,向曹丕推薦了管寧,然而,管寧卻一心沉浸於書卷,只顧講學,不願出仕,就婉拒了這份offer。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多時候並不分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