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無論走多遠您都會記得!故鄉的原風景,有一座老房子,曾經的它承載生活與希望,如今的它卻殘垣斷壁沉寂在歲月裡......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老房子

川北的老房子大多是木構框架的,一般根據地形修建一層或兩層,少數能有三層,修建從備料開始,選擇木材有所講究,砍伐與運輸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過程。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木頭運下山後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去皮修整、長短拆解......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看似簡單的過程需要反覆的繁瑣,過尺、打水平、彈墨,每個過程都需要細心比對,即便如此在構造之時也需要一定的調整。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打穿鬥固定,有人把木房結構理解為勾心鬥角!沒毛病,物理上的構造也重合了一種社會哲理。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攀木配合,每個人在固定的構架結合點,強有力的揮舞斧頭和榔頭,讓木構緊密連接。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合抱之木始於毫末,九尺高臺起於壘土,一座房屋合力而成不僅是時間與金錢,更是一個家的承載,一個傳統建築的延續。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有一所老房子,歲月的印痕依然清晰,房前屋後栽花種樹,每個季節都會有不同的鮮花,養著一群沒事就到處刨地打架的雞,雞鳴狗吠整天紛紛擾擾,山坡上偶爾迴盪牛叫聲,那時候種莊稼還有唱山歌的人,小黑在院壩裡曬著太陽打滾,甚至毫無徵兆的衝進山林,菜園子旁有個豬圈,豬餓了會一直叫把木頭門拱響,吃飽了就睡,人走過時豬會突然哼叫幾聲!每天傍晚是最熱鬧的時候,小朋友們玩的好好的卻突然打架,打不贏的就哭。 走進不同的院子總有不同的忙碌,有磨豆腐的,有縫補衣服的,有洗菜的,總之有事兒都是敲敲打打, 漸漸的熱鬧漸漸的冷清,突然的一天發現很多人都外出遷移了,很多房屋變成了磚混,老房子幾乎都不在了,山裡更加鬱鬱蔥蔥,莊稼地大多長了草又長了樹,在一棵蒼勁的大樹下,大風把樹枝吹得遮天搖擺,那些熟悉的記憶又溫暖又冰涼,在一個老房子的一角,那些瓦罐罈子無聲無息,見證了一個家的變遷......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川北山區民居-木構房新居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傳統木構房:壘土成牆、木板隔牆、竹籬成牆。


但更多是...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它們可能棄置郊野,被拆掉隨意放置......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傳統工具輸給了現代工具,曾經的大木鋸已是一種象徵,似乎適合做一個擺件。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一個木構房所需成本實在太大,比如雕刻:手工雕刻 這樣的物件,需要多少精力與時間才能完成?在現代 社會里全手工匠人已是少數,也很少有人選擇製作笨重厚實的實木物件。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也許某些傳統已顯落後,隨著社會的變化,這一切拆了就沒有了,以後會否如同千年後的今天對公元前的考古?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老木屋是一個家的承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是一個歲月的成長......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拆掉的窗戶,散落的木板,傳統文化的承載體在歲月中退卻,在新鄉村裡消失......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帶走,讓它擁有自己的文化價值,不在風霜雨露之中,不被任意放置腐朽或火燒,這是一件70多年前的工匠作品,他擁有靈魂擁有藝術.....

青川的一所老房子

知青川 青川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