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來了,投資房產有哪些風險

房產稅來了,投資房產有哪些風險

先說一下房產稅的歷史,房產稅不是歐美國家發明的,最早的房產稅究竟出現在哪個朝代呢?唐朝,在唐朝時候收過一個稅,叫間架稅。就等於現在的房產稅。具體說,是唐德宗在位的時候。當時唐德宗跟四處割據、不聽指揮的軍閥作戰,國庫空虛,急需用錢,拍拍腦袋想了一招兒:讓全國的有房戶作貢獻,向朝廷上繳“間架稅”。繳多少呢?按房屋質量,最好的房子每間上繳兩千文,最差的房子每間上繳五百文,不太好也不太差的房子每間上繳一千文。稅務人員挨戶砸門,闖進去先看房屋好壞,再數幾間幾進,然後給戶主報個總數,戶主就得掏錢。如果你們家有七間房子,但是你隱藏了兩間只交了五間房。如果被查出來的話,少報一間,查出來打60大板。在唐德宗年間,因為當時周邊有戰爭,有外族入侵,沒辦法,這個間架稅就收得特別嚴當時有很多祖上是土豪,家裡留了一堆房子給子女,但是這些子女沒什麼本事,家裡沒什麼現金。沒有流動資產也沒有現金就交不上這個稅,周邊戰亂嗎?房子房價不高,變現也不容易,嚴重的時候逼死很多人。因為祖上有錢,流了很多房子,所以現在不要為孩子留一堆房子,也不是太好的事情。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首富是留一堆房子給子孫的。

這幾天看新聞,為什麼現在這個房產稅,必收了?不可能不收,現在我們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的運營?我們先不管那些浪費的,就說國防,教育,沙塵治理,殘疾人,我們民間不做的事情,政府都要去做的,國防要錢,全國這麼多教育也要錢,財經稅收主要來自什麼地方?有菸草,有央企的錢,50%是靠正常的稅收,但只能支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根本不夠,以前,全國要城市化,住房改善,大量的開發商做了中間體,政府拍地,開發商拍過來以後。從銀行拿上錢蓋房,房子賣給老百姓,普通中產把錢交給開發商,開發商還了銀行貸款,過去這些年,另50%靠賣地,地方政府要拿這個錢去修路啊,建學校,各方面的開支,全部靠賣地支撐著地方政府,但又能地賣到什麼時候?

房產稅來了,投資房產有哪些風險

現在大家的房子基本上解決了,增量增到一定程度一定會下滑?城鎮化結束的時候,現在已經達到一定的巔峰了,融創的孫宏斌就講的很清楚,現在房價這麼高,想再持續就很難了?現在聽很多朋友說,小地方的政府和教育都開始欠工資,老師的工資也開始拖欠到年底發,這種情況,地方政府也很著急,中央政府也看得見,那怎麼辦,中央有錢靠補貼,也不是長久之計,不能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可能一直靠中央的錢,也不能靠補貼,補貼也補不過來,能補貼幾個地方還可以,中國太大了,地方太多,原來賣地,地方國土局就可以把錢打過來,現在不行了,怎麼解決長久問題?怎麼解決地方的教育啊?殘保問題?公務員工資問題?只能向富人增稅,窮人又沒錢,只能向富人收,但也要合理合法,怎麼確定誰是富人?誰房子多誰是富人?很簡單。歐洲美國都是這樣子的,發達國家也都是向富人徵稅的,長久之治怎麼養活地方政府?很簡單,只有徵房產稅,你在移民到任何國家都是徵稅對象。

政府既然已經從賣地上面嚐到了甜頭,那有關土地產生的相關收益就絕對不會輕易放過。房產稅是政府未來一個很重要的收入來源。既然已經往這塊想了,要不先試試?但是我又不能一刀切,那怎麼辦呢?我先來試點,拿上海和重慶先試點。但是即使是試點城市,國家也擔心步子跨得太大,房產稅的徵收也有很多減免的條件。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擁有房產就是擁有一筆重要資產,房子是投資價值最高的,投資房產的回報率非常高,一般不會輕易買賣。但房產也是流動性差的資產,它不像股票,當它下跌的時候,還可以拋售止損。也許,當一套房產想轉手時,即使價格降了10%,掛牌了好幾個月,也有可能無人問津。這才是房產投資風險最大的地方。

房產稅來了,投資房產有哪些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