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佳節話「家國」丨宣講家網評論

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摘要:國慶佳節之際,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深刻理解、體會、感悟和弘揚家國情懷,感恩祖國、感恩黨、感恩人民,不斷激發自己的歷史使命感、報國責任感和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國泰民安,繁榮富強。2018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9週年紀念日。在這九州同歌、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每一個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將為偉大的祖國取得的輝煌成就而驕傲、為祖國自豪、為祖國喝彩、為祖國祝福。除此之外,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每一箇中國人還應該深刻理解、體會、感悟和弘揚已經傳承千年的家國情懷,感恩祖國、感恩黨、感恩人民、感恩家人,不斷激發自己的歷史使命感、報國責任感和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国庆佳节话“家国”丨宣讲家网评论

家是國之基,天下人的家衰國必敗,每個家興旺國才能興旺發達。《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在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在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社會組織、經濟組織和精神家園。家是國之基,有了千千萬萬個家庭,才有一個大的國家,國家是小家的聚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遊子吟》,生動表達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一方面,家是國之基,家衰國必敗。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西漢的綠林赤眉起義、東漢的黃巾起義、隋末的瓦崗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宋朝的方臘起義、元末的紅巾軍起義、明末的李自成起義、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無一不是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家衰”局勢引發的直接結果,而每一次農民起義也都將國家推向了衰亡的境地。另一方面,家是國之基,家和國才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精神成長的沃土。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是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因此,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在嚴家規和正家風中砥礪道德追求和堅定理想抱負,在履行家庭義務中培育家國情懷和形成擔當精神。

國是家之依,國破家必亡,國強家才安。國家是家庭的依靠,國如皮,而家如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如樹,而家如枝,樹斷枝難活。國如母,家如子,母護子而子愛母。一方面,國是家之依,國破家必亡。積貧積弱的國家必然無力保護自己的人民,這已經被我國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所證明。1894年11月21日,日本佔領攻陷位於遼東半島的旅順,對城內民眾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死難者約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屠殺。日本兵用刺刀刺殺逃難的百姓,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充斥街道,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同胞的屍體。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後,無論男、女、老、幼,一概格殺勿論。聯軍還姦殺孕婦和少女,當眾活剝人皮。北京城橫屍遍地,無人掩埋。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侵華日軍用機槍射殺、刺刀殺戮、集體活埋等殘忍手段殺害30萬平民及戰俘,當時的南京老百姓家破人亡。日軍侵佔南京期間強姦了成千上萬的婦女,強暴案超過兩萬起。這充分說明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國破家必亡的道理。另一方面,國是家之依,國強家才安。新中國成立六十九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鬥、奮發圖強,取得了舉世矚目、驚天動地的偉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摺合12.3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人民軍隊緊跟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步伐,在戰鬥中成長,在繼承中創新,在建設中發展,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水平不斷提高,威懾和實戰能力不斷增強。已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聯合的強大軍隊,由過去“小米加步槍”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發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富國強軍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74元,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條件複雜,水災、旱災、火災、蟲災、風災、雹災、雪災、霜災、地震、泥石流、滑坡、疫病等自然災害頻發。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救災工作實行統一領導,通過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較好地應對了各種自然災害,幫助受災家庭渡過難關,重新過上幸福生活,國家成為受災家庭的強大依靠。儘管人類文明已經進入21世紀,但戰爭和衝突從未完全停止過,家破人亡的悲劇還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上演,而我們國家卻一直國泰民安、歡樂祥和。我們一定要感恩黨的領導,感恩國家的富強,感恩人民軍隊的守護,珍惜這得之不易的安定、和諧、富裕、溫暖的幸福生活。

家國不可分,愛家必愛國,愛國必愛家。“小家”同“大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命相依、同頻共振。在我們華夏兒女的信念中,“家”與“國”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國不可分,愛家必愛國。如果人人只愛小家,而不管國家,那國家必定衰敗;而國家衰敗,家庭就會失去依靠與守護。另一方面,家國不可分,愛國必愛家。如果人人只愛國家,而不顧小家,家庭就會失去和睦;而家庭不和,會影響國家的強盛與發展。因此,愛家與愛國要同時兼顧,不可偏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對愛家與愛國邏輯關係的最好闡釋。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韓愈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都深深地表達出古人對家的熱愛與依戀。家中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割捨不下的牽掛。愛家須盡孝,愛國須盡忠。愛家是小愛,愛國是大愛,“兩愛”相依存,“兩愛”相促進。“兩愛”衝突時,小愛從大愛。責任和擔當是家國情懷的精髓所在,當我們專注於親情眷念、自我圓滿時,不應忘了國家之興盛、民生之疾苦同樣關乎自我之榮辱。更好地兼顧小家與國家,將對小家的深情擴展、延伸到對他人的大愛、對國家的擔當上。千百年來,“以天下為已任”的這種傳統文化、思想信念、家國情懷,已經融化在炎黃子孫的血液裡。華夏兒女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效國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動搖不了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壯懷激烈、精忠報國”的岳飛、“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的陸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都是我國古代及近代愛國主義的典範。“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趙一曼、“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幸福”的雷鋒、“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鄭培民、“用一腔熱血捍衛一方平安”的任長霞、“綠了荒山,白了頭髮”的楊善洲、“辛苦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徐虎,生動形象地闡釋了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和責任擔當。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用我們幾億個家庭、13億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如果我們每一個學生都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每一個農民都為祖國繁榮而耕耘;每一個工人都為國家富強而創造;每一個知識分子都為民族復興而奮鬥;每一個軍人都為國家安寧而奉獻!那麼,偉大而美好的“中國夢”就一定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