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作为亚洲地区唯一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常常因为隐喻的深刻和影片中诸多戏剧化的象征,而被观众抱怨不好理解。就连片子中的演员也是常常如此。

比如,在拍摄获得195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罗生门》时,剧组成员就常常指着分镜头画板询问黑泽明,这些都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

黑泽明的回答是:《罗生门》反映的是生命的意义,但是生命并不是每一刻都有明确的意义。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除了电影导演,黑泽明的另一重身份是剧作家。

因此,他的电影更追求情节的戏剧冲突和演员表演的张力。

在现代电影观众看来,黑泽许多片子中演员的表演未免过于舞台化,这与同为日本战后黄金时代电影大师成濑已喜男所追求的波澜不惊的电影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然而,黑泽的电影中,自有一种内在的宏大,体现在布景上,比如《罗生门》中高大而半毁的城门,震慑人心的瓢泼大雨,谜案重重的原始森林,又比如《乱》中的山峦,云雾,以及火山,让影片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更显渺小与荒诞。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大雨中的罗生门残骸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掉落在地的鸱吻

这部根据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情节并不难以理解。

讲的是一名山贼垂涎于过路武士妻子的美貌,从而侮辱了她,武士也被恰好过路的樵夫发现死亡。

然而在审案的朝堂之上,山贼,樵夫,武士的妻子,以及托梦巫婆的武士,对于案件的发生过程,均给出了相互矛盾的说辞。

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剧作高手桥本忍和黑泽明的共同打造之下,演绎成了一部希区柯克式的谜案。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三船敏郎饰演的山贼和京町子饰演的武士妻子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森雅之饰演武士

为了将故事拍得引人入胜,黑泽明要求剧组做了许多创造性的改进。

比如,黑泽明要求饰演山贼的三船敏郎的行动,要有野生动物般的敏捷和野性,比如狮子。而三船敏郎则大量观察和模仿了狮子的行动和捕食猎物的过程,并糅合到了剧中的动作之中。

影片70%的镜头,都在山中的密林中拍摄,这给摄制组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因为在林中,即使是中午,阳光也无法完全穿透进来,使得光线过暗,使用常规的反射板也无法达到效果。于是黑泽明和摄影师从道具组借来了一些长条的镜子进行再次聚光,达到了近似阳光直射的完美效果。

而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恐怕是手持摄影机的使用。

作为最早一批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导演,黑泽明让摄影机追随着在崎岖的树林中运动的演员,配合上鼓点鲜明的背景音乐以及精巧的剪辑,使得树林中的图景惊人地流畅,就如同有一台漂浮在演员身旁的摄影机,360度全方位地记录下整个事件,达到了奇妙的戏剧效果而被奉为经典。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樵夫进山的一组镜头

《罗生门》(1950),黑泽明的光影与“漂浮”的摄影机

和山贼与武士拼杀的场景拍摄,充满了韵律和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