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黄色新闻"的真相闹剧

1950年日本导演黑泽明给世界带来了一部伟大的电影——《罗生门》。电影讲述了一桩扑朔迷离的奇案,让戏里戏外的人纷纷惊呼:

不懂,真是不懂。

——电影《罗生门》台词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1 罗生门海报

竹林中的奇案

樵夫与行脚僧在罗生门下避雨,这时来了个乞丐。樵夫满脸疑惑的喃喃自语勾起了乞丐的好奇,经过再三追问,他们聊了这个案件:

几天前樵夫进山砍柴,发现了一名武士的尸体,吓得他马上去报官;行脚僧曾在同一天见过进山的武士,于是也被叫去作证。事件逐渐被勾勒出来,武士带着妻子在旅途中匆匆赶路,强盗劫财劫色,将这两人骗至竹林中,随后强暴了武士的妻子,造成了武士殒命于此。然而对于案发过程,各个当事人的描述却各不相同,实属一桩奇案。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2 竹林中的三人

· 强盗——多襄丸:在遇见武士及其妻子时便起了歹意,将两人骗至竹林中。趁武士不注意将其制服捆绑,并在武士面前强暴了其妻子。但事后妻子却说强盗只是乘人之危,要赢取她就应该堂堂正正的决斗。于是强盗将武士松绑,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在大战三百回合之后杀死了武士;但此时武士的妻子却已经趁机逃走了。


· 武士妻子——真砂:在被强盗玷污之后,强盗很快逃离现场,自己扑倒丈夫的怀里哭。而武士却鄙夷的看着她,毫无怜悯之意。于是她伤心地昏了过去,手上用以割开绳索的短刀因此误杀了武士。


· 武士——金泽武宏:女巫将武士的魂魄招来,在公堂上接受审问。妻子在被糟蹋之后,竟主动要求与强盗一起,并唆使杀掉武士以免去后顾之忧。强盗觉得武士的妻子心太狠,将她踩在地上,问武士是否杀死这个狠心之人。武士表示不要加害其妻子,此时她却趁强盗的一个大意机逃走了,强盗也追赶而去。剩下孤身一人的武士,在绝望他拿起了妻子的短刀自杀。

镜头回到罗生门下,当乞丐与行脚僧都一筹莫展之时,樵夫则说出了在公堂上未说出的事件经过。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3 罗生门下的三人

· 樵夫:樵夫自称在竹林中目睹了事件的经过。在强暴之后,强盗本想与武士决斗,提议胜者可带走武士的妻子。但武士却说为人妻者,遇到这种事理应为贞洁自杀,自己不愿意为失贞的女人赌上性命。强盗见状也觉得索然无味,准备一走了之。武士的妻子发现没人愿意为自己而战,就挑拨离间,说他们都是懦夫。于是,两个懦夫为了面子勉强进行了决斗。两人拙劣的剑术却使得决斗不堪入目,强盗侥幸杀死了武士,武士的妻子则趁乱逃跑了。

这时,罗生门里传来了婴儿的哭声。乞丐夺去弃婴的衣服,樵夫想要制止。乞丐却说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樵夫为了偷走作为凶器的精美匕首,才不敢在公堂上说出所见经过。理亏的樵夫拦不住嚣张的乞丐。待乞丐扬长而去,樵夫准备去抱孩子,僧人以为他想抢走婴儿贴身的衣物,两人发生争执。结果樵夫想收养婴儿作为家里的第七个孩子。于是僧人将孩子交给了樵夫,并对人性重新燃起了希望。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4 重拾希望

造门

电影《罗生门》一经上映便引起巨大反响,荣获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奖、奥斯卡荣誉奖等众多奖项,并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今天,"罗生门"不再仅仅是指平安京朱雀大道南边的一道门;更多的被用来指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去捏造谎言,让人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

黑泽明凭借《罗生门》在国际影坛名声大噪,而这仅仅是他作为传奇导演一生的开始;后来的《七武士》、《影武者》、《乱》等作品使他得以跻身伟大导演的行列。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5 黑泽明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多以冷眼看透世间沧桑,再以冷峻的语言描绘浮世百态,讽刺当时日本社会的种种恶相,最终让读者深感人性最深沉的东西。电影《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与《竹林中》两篇小说,使用了同样冷峻的镜头与构图,阳光洒在剧中人物的身上,却让观众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但在冷冰冰的人性面前,黑泽明终究还是将故事的结局改编得充满希望,不同于原著小说中仆人抢走老妪衣物变强盗的安排;黑泽明的樵夫最终消失在绚烂的夕阳之中,这样的安排冲淡了芥川氏对于人性的绝望。

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之心情。

——鲁迅评芥川龙之介作品

芥川龙之介同样不是故事的原创者,小说《罗生门》与《竹林中》都直接取材于平安时代故事集《今昔物语集》的《罗城门登上层见死人盗人语第十八》与《具妻行丹波国男,于大江山被缚语》。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6 芥川龙之介

从传说中《今昔物语集》的编纂者宇治大纳言源隆国,经过芥川龙之介,又到黑泽明。日本文学的篇目经历了重生与蜕变,短篇故事成为经典电影,这些文艺作品又引发思考,最终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标志。这道历经千年所建造的"门",不正是引领精神回溯时间走向原型的文化复兴吗?

罗生门下的盛宴

我买了三份报纸,每份报纸都在说自己写的是真相。但真正的真相到底在哪儿啊?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罗生门"之所以能成为热门话题,不仅仅是因为它揭露出自私的人性,更多的还在于反映了真相扑朔迷离的社会问题。以小说与电影所诞生的时代而论,现代社会中媒体乱带节奏的报道、别有用心的宣传是真相难以寻觅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宣布"后真相(post-truth)"成为年度词,原因是这个词的使用率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近2000%。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7 兰德公司《真相崩塌》研究报告

"后真相"首次出现在1992年美国剧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发表在《国家杂志》的文章中,指的是忽略真相、罔顾事实的做法。与理念中"事实胜于雄辩不同";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将情感与感觉放在首位,证据、事实沦落到无关紧要的位置,不再信任媒体报道。最终分歧扩大,言论分裂,真假消息满天飞。但这并不是我们时代的特例,曾经也发生过媒体带节奏,观点与事实边界模糊的时期。

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纽约太阳报》靠丑闻故事、讽刺上流社会恶行,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带起了一阵煽情主义浪潮;但粗俗的内容与煽情的言语也使其饱受诟病。随后的《纽约先驱报》在页面中加入大量读者信件、犯罪新闻、反烟草酒精演讲,创造出一种重视社会运动的正义风格。

报纸功能不在于教诲,而在于惊醒。

——詹姆斯·贝特内《纽约先驱报》创始人

1895年,约瑟夫·普利策手下的《纽约世界报》逐渐发展出更为激进的新闻报道。贫苦民众在大量犯罪新闻与社会丑闻、大量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的煽动下走上街头发动民权运动。与之竞争的威廉·赫斯特手下的《纽约新闻报》在一天内将普利策手下全班人马挖走,其中就包括漫画专栏"黄孩子"的创作者理查·奥特考特。感到震惊的普利策用高价又把这些人挖回来,但后又被赫斯特用更高的挖走。这场闹剧因此得名"黄色新闻",而这种煽动性的报道风格则蔓延美利坚全国。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8 "黄孩子"专栏漫画

1895年,西班牙殖民地古巴的起义。受黄色新闻感染的媒体全力渲染西班牙骇人听闻的残暴手腕,并美化抗争中的古巴人民,甚至将一位起义将军的外甥女西斯内罗斯(Evangelina Cisneros)塑造成"古巴的圣女贞德"。1898年,美国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被炸沉,《新闻报》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断言是西班牙人所为,并在报纸上公开悬赏五万美金征求犯罪证据。缅因号沉没的原因至今未解。此举引得各大报纸的纷纷效仿,美国国内参战的呼声此起彼伏。最终4月29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9 世界报对缅因号的报道

战争打响,《世界报》与《新闻报》的销量纷纷增至惊人的150万份。尽管如此,诸如《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等报纸仍坚守严肃的风格,抵制黄色新闻。

战后,普利策退出了黄色新闻的竞争,并对战争中的煽情报道感到悔恨;但赫斯特却更加变本加厉。1901年,赫斯特支持的民主党领袖布莱恩在大选中落败,公然在《新闻报》上煽动刺杀总统迈金莱。9月,总统迈金莱遇刺身亡,凶手身上被搜出了这份《新闻报》。从此《新闻报》销量大跌,赫斯特不得不将其解散,重新创办《美国人报》。至此,黄色新闻迅速衰落,坚持严肃风格的《纽约时报》迅速成长为主流大报纸。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10 讽刺"黄孩子"将美国推向战争

媒体的不良运作无疑能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害,但新闻自由的呼声与媒体的革命并没有因此停步。1988年,爱华德·赫尔曼(Edward Herman)与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合著出版了《制造真相》一书。书中论述了即使是在媒体自由的情况下,由于媒体模式与盈利模式,也会一直不断地产生偏见或是不全面的新闻,甚至沦为政治工具。新闻媒体的价值在于其立场与阐释,而这必然导致偏颇。对一则原始材料的任何修饰与取舍都会不可避免的带上主观色彩。这更加导致了真相难觅。也许有时需要考虑"客观真相"的超验性。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11 《制造共识》

人毕竟是一种带着过去向前走的生物,他们需要借助过去的信息对未来预判,做出正确的决策。当信息缺乏时,不喜欢不确定性的他们不仅需要想象,还需要为最差的情况做足准备。

竹林中或许真相难觅,但各个人物的说法自有其动机。当面对真真假假的信息爆炸,寻找与相信真相更是尤为困难;或者客观真相已经不可能被揭露,一切仅仅只是推测。当矛盾与冲突重重,或许源自个人偏见,或许来自媒体胡乱的节奏。那么请多一分宽容;也多一分机警。也不用执着于寻找客观真相,毕竟人的决策永远是根据主观真相所做出的;而主观真相与客观真相越契合,才越有可能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罗生门》与

图12 罗生门


校对:二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