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爲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我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援助非洲?今天好好給你講明白

“我們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並非發達國家,還有幾千萬人沒有脫貧,負擔這麼重,為啥還要每年援建非洲600億那麼多?這些錢留下來幫幫沒脫貧的老百姓,或者多建一些希望小學不好嗎?”

印象中,這種說法時不時就會冒出來,尤其當國內出現什麼狀況需要用錢的時候。

援建非洲,真的花了那麼多錢嗎?花那麼多錢,我們真的是在做虧本生意嗎?

我們今天就說說這事。怎麼說呢,經濟學上的事,有的時候真不能用花了多少錢回沒回本來簡單地衡量……

1 日本的“賠償景氣”

別說援建了,這個世界上,有時候連戰爭賠償都能用來賺錢,大家聽過嗎?甚至還因此誕生了一個經濟學的專有名詞,叫做“賠償景氣”。

這說的是《舊金山和約》簽訂之後,日本在政治上結束了佔領時期,其經濟也開始擺脫美國的直接控制,回到了自由化的狀態,同時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離戰場最近的日本成為了美軍最近的軍事後勤基地,大量的軍需物品訂單,讓日本經濟飛快復甦甚至到了必須開拓海外市場的程度。

日本企業第一個瞄上的目標是東南亞市場。

可是這時二戰結束才沒有幾年,日本在二戰期間的種種暴行東南亞人民並沒有忘,普遍存在著反日憎日的情緒,這讓日本產品根本沒辦法進入這些國家。

日本的豆式小坦克橫掃東南亞

那日本是怎麼解決的呢?答案肯定出乎大家的預料——靠戰爭賠償!

當時東南亞國家的民族情緒高漲,日本企業的商業行為根本就進行不下去。不過,雖然企業無法進入,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付給東南亞國家的戰爭賠償各國卻是要的,而且心安理得,精明的日本人就牢牢的抓住了這個機會。

將原本應該用錢給付的戰爭賠償,巧妙的替換成了日本的技術勞務以及其他產品。反正這些國家有了錢也是需要買東西買技術的,給錢和給勞務給技術也沒什麼區別……

比如對緬甸的2億美元戰爭賠償,就換成了向緬甸提供運輸設備,包括公共汽車、小轎車、鐵路運輸車輛及其他能源設施(如緬甸首都仰光的巴魯河水電站)等等,全部技術人員和成套設備均由日本提供。

緬甸模式的成功產生了輻射效應。

1956年,菲律賓政府與日本達成戰爭賠償協議就採用了同樣的方式,高達5億美元的戰爭賠償,全部換成了貨物與技術服務,現金賠償僅有2000萬美元。

之後印度尼西亞的賠款也是同樣,4億美元的賠償,換成了貨物、技術以及勾銷之前的貿易債務。

再之後的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採用了相同的替代補償的方式。

幾乎就是從1955年開始,日本開始戰爭賠償的同一年,日本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賠償非但沒有加重日本的經濟負擔,反而促進了日本機械製造、化工、機電產品海外市場的拓展。

大家想象一下,東南亞國家的大量公共設備都是由日本提供的,這是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都不同的標準。不說別的,就說電壓,世界上分美國型(110v-130v)和歐洲型(220v-240v),但日本型比所有型都要低,110伏。

你用了日本人的電廠供的電,就得配日本出的電氣產品,否則根本帶不動。以後維修自然也需要日本的技工,如果要更新換代,最方便替換的肯定也是日本的產品……

天真無邪的東南亞各國,就這樣被日本企業輕易滲透了。

時至今日,東南亞仍舊是日本商品重要的傾銷地,當初日本標準的影響仍沒有完全消去,可以想見“戰爭賠償”的威力!

所以,大家看到了嗎?

經濟學上的事,有時候就跟老話說的一樣,“吃虧就是佔便宜”,出出進進的,真不是一眼能夠看穿,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日本靠賠錢的“戰爭賠償”攻略了東南亞,你們說,我們每年援建非洲那麼多,圖的又是啥呢?

2 援建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大多數國人都理解錯了一件事,就是對外援助的本質。

對外援助的本質是什麼? “對外援助作為援助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國傢俬利是天經地義的。”現實主義大師漢斯·摩根索的這句話,被認為是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學派對於對外援助性質的認定,事實也差不多就是這樣。

對外援助不是無償捐款,不是賠本賺吆喝,之所以叫做援助,更多是因為這樣好聽。我們是有切切實實的私利的,本質上是要賺錢的,甚至……賺的不止是錢!

比如——1971年10月25日兩阿提案,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第1976次全體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等23國的提案。

中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投票

綠色為同意、紅色為反對、藍色棄權

提案內容: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將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機構中驅逐出去。

這其中,歐洲以83.9%的高支持率排名第一,非洲則以多達26張贊成票,贊成票數最多。

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不是誰都能坐上去

再多錢也買不來的

為什麼非洲會有這麼多贊成票?

還不是因為自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中國向非洲不斷提供的各種援助嗎?

據統計,五十多年來,中國為非洲援建了近900個經濟和社會發展項目;向非洲47個國家派出了1.5萬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陸救死扶傷;為非洲50個國家提供政府獎學金;共3000多名中國官兵先後前往非洲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成為非洲和平的“守護使者”。

當然,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收穫的絕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利益……

在這方面,日本攻略東南亞的手法無疑是我們一個非常好的範例。

當然,我們從來不曾侵略過非洲,所以也不能打戰爭賠款的旗號,那就只有用對外援助的名義了。不過不管在官方還是民間,援建這個詞的使用頻率,都要高過援助。

援助?援建?大家仔細體會一下這兩個詞的區別。

奧妙就在這裡了,中國援建非洲項目的資金,大多來自中國對非洲的兩優貸款——

“優貸”:中國援外優惠貸款,是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具有援助性質的中長期低息貸款,主要用於中外雙方企業合作中經濟友好,有償還能力的生產型項目。

特點:貸款利率低,期限長,100%融資;資金類型:人民幣,貸款資金直接進出口商賬戶,資金不出境。

“優買”:優惠買方信貸,是一種基於政府信譽的主權級別的政府貸款,用於對方政府或者企業採購中方設備和服務。特點:看所在國是否有由中國商務部、外交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優買額度。

優買需貸款方提供商務合同金額的15%預付款,資金類型為美金。

看到沒有,這兩種貸款模式,前一種給人民幣,而且資金不出境,雖然是自由使用的,但基本上……只能用來買國內的東西。想把資金週轉出去買點別的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做買賣的同時,還順便推銷了人民幣。

至於後一種,資金倒是沒限定人民幣,卻限定了必須購買中方設備和服務。用人民幣買當然很好,用美金的話,就是幫中國增加外匯儲備,也一點不虧。

這麼一圈下來,基本上60%的援建資金都流回了國內,換成了中國生產的各種設備、產品以及技術援助。

至於貸款的償還,前一種主要由投資的項目,比如說鐵路、礦山、油井等工程的營收;而後一種,大多以非洲國家的石油、礦產等資源做擔保。不管怎麼說,肯定是不會虧的了。

不僅如此,基建做好了,鐵路公路通了,礦山油田開發了,大大小小的工廠投產了,中國的公司就可以組團去了,生活用品、家電、手機甚至電腦等等,也都可以在非洲開賣了。

據統計,中非之間的貿易額,最近十幾年猛增了幾十倍,已經衝到了2200億美元每年,中國連續6年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把美日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這是我們持續幾十年的努力開花結果了!也難怪美國和日本會酸溜溜地表示,中國都要把非洲“殖民”了。

3 結束語

我們當然不是殖民!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不一樣,受過殖民的苦,分外地知道被殖民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援建我們是真心的,當然,賺錢我們也是真心的。這兩者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因為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就是要錢的。

中國曾經也沒錢,所以才搞改革開放,用中國廣大的市場,換取國外資本的進入,世界各國的拉投資。最終國外資本賺得缽滿盆滿,而中國也用這些錢,擺脫了往日貧困的面貌,成為了世界經濟的奇蹟!

現在中國對非洲進行援建各種貸款,其實是同樣的操作,只不過一種是主動的一種是被動的,而我們的角色,也由受資方變成了投資方。

相信最終結果也會是一樣的,我們援建非洲,非洲富裕了變強了,我們也賺錢了,變得更強了!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每年援建非洲600億,為什麼不用這些錢幫幫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