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陳音像

明代太常寺卿陳音生性寬坦醇厚,豁達開朗,不拘小節,口頭禪常說"也罷",人們戲稱"陳也罷"、"也罷先生",但他講究大是大非,恥拜權門,怒斥西廠,執義勇為,為此曾在少卿位上十多年都得不到提拔。

陳音(1436—1494),字師召,別號愧齋,明興化府莆田縣涵江東山人(今莆田市涵江區頂鋪)人,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進士,歷任翰林編修、南京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掌院,官至太常寺卿。他德性敦厚,以文章氣節名世。

獻言進策,忠勇無畏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陳音出生地,涵江頂鋪,如今已改造成商業街

陳音的先祖是南宋抗金名將陳淬,陳淬在保衛建康(今南京)一戰中,孤軍奮戰被俘,壯烈就義,他兒子陳仲剛也在此前的一次戰鬥中為救父而戰死,朝廷贈官明州觀察,並於故里立忠孝坊旌表。陳音小時候愛讀書,以文章出名。當時的閩省學使牟俸試過他的才學之後,大為驚訝,還讓自己的幾個孩子跟著陳音一起學習。陳音也不負重望,天順六年(1642),應舉福建鄉試,名列前茅,第二年秋中會試正榜,八年(1648)登進士第,為翰林院庶吉士,而邑人翰林學士柯潛為教習之一。成化元年(1465)八月,陳音被授予翰林編修,成化三年(1467)參與纂修《英宗實錄》,纂修完成後,升為從六品,賜白金文綺。成化四年(1468),因陳音有功績,朝廷贈其父相應官職。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陳音的先祖是南宋抗金名將陳淬,屬於"壽山陳氏"

翰林官除了應奉文字之外,也有有商議政事、提出建議的責任。當時明憲宗怠政,大興佛道,邪佞害政,貶斥諫官,朝廷內外的人都不知所措。成化六年(1470)三月,陳音應詔求言,呈上《弭災保治疏》,直接了當地批評當下朝政存在的問題,進言要求皇帝養君德、進人才、開言路、闢異端這四件事。

陳音建言四事,都是觸及國家時局的大事,卻因忤旨而受到追責。他在當時以言為諱、連言官也緘口不言的形勢下,毅然冒著"斧鋮之誅"的政治風險,直指時政之弊,不僅表現盡職之忠,更顯示出報國之勇。這種端直剛正的品格,在陳音此後多年的翰苑生涯中,時有淋漓盡致的展現。

恥拜權門,怒斥西廠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莆田陳氏先人入遷後居住在九華山(紫霄巖)

成化八年(1472),陳音告假歸鄉省親,直到成化十年(1474)才復職。當時司禮太監黃賜的母親去世,朝中各省、寺、監、院的要員,都去弔祭,唯獨翰林院沒去。一天,翰林侍講徐瓊對大家說,時勢既然這樣,單單翰林院沒去合適嗎?眾人有的響應,有的否定。陳音聽了生氣地說:堂堂翰林,去拜中人之門,算什麼倫理?算什麼斯文?堅決不去!徐瓊聽了也感到慚愧沮喪,弔祭之議不了了之。郡志譽稱這件事為"恥拜權門"。

由於陳音剛正不阿,而為人所嫉忌,所以職位很久都沒有晉升。直到翰林編修任滿三秩的成化九年(1473)才升為翰林侍講,加從五品俸祿,奉侍經筵。

成化十三年(1477)春,憲宗皇帝開設特務機構——西廠,由太監汪直掌控。西廠神出鬼沒,肆意拘捕,嚴刑拷打,羅織冤獄,氣焰囂張,讓臣民驚恐不安。一天,汪直黨羽韋瑛,夜率邏卒突然來到兵部郎中楊士偉家中,逮捕楊郎中,拷問羞辱他的妻子及親屬,鄰居都閉門迴避。陳音家與士偉鄰居,聽到聲音急忙登牆,大聲呵斥:你是什麼人?擅自侮辱朝廷官員,國法都不怕了嗎?西廠的人聽了,反問說:你又是誰?西廠都不怕了嗎!陳音聽了,內心之中尤為氣憤,厲聲說:你想知道我?我是翰林侍講陳音!我擔心你們破壞國法,對於禍福我一點都不怕!韋瑛一夥不由被其大義凜然的氣概所震懾,而稍有收斂。第二日,朝臣聽聞其事,稱道陳音說:仁者必有勇。

“也罷先生”,德性醇厚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陳音好友李東陽

成化十七年(1481),陳音出任禮部會試同考官,成化十九年(1483)三月,出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陳音生性寬坦,不計小事,常說口頭禪"也罷",人們戲稱"陳也罷"。因為陳音脾氣好,他的夫人想試試他到底有多大的耐性。有一回家裡來了客人,陳音就呼叫上茶待客,夫人故意回答說沒有煮。陳音不急不催,只是說了一聲"也罷"。過了一會兒,他又呼叫上幹茶,夫人回答說沒有買。陳音還是說了聲"也罷",仍是不急不惱。客人見狀捧腹大笑,後來把此事傳了出去。從此人們都稱陳音為"陳也罷",又稱"也罷先生"。

陳音被擢拔為太常少卿時,門生聚會餞別,座中有人垂涕感傷。當時的大學士李東陽也在座,出句戲弄說:"師弟重分離,不升他太常也罷。"陳音應聲對說:"君臣難際會,便除我大學士何妨?"幽默地回應李東陽的戲弄,滿座為之傾倒。

有一次陳音的房子傾塌,他就用薪俸來整修右廂,並在空地上搭建了一個茅草亭子,取名"清風亭",以勵清節,又在亭前栽種數株牡丹,每逢花季,與客賦詩,歡賞終日。後來同僚沈君來住,陳音便將亭讓給他,自己移居於左邊,另建臺榭,仍名"清風",顯示出清正寬厚的心懷。

奉公守職,“仁者之勇”

陳音在太常寺任上,奉公守職,勤奮縝密,嚴格禮儀制度。每遇歲時祭祀,凡由本寺執行的明太祖孝陵祭,必定先於朝廷百官到位;歷朝帝王、功臣諸廟之祭,也是早早就去了,遇到雨雪也不改期。文廟的祭典,陳音有時親自主持,都穿戴整齊,正襟危坐,等到夜半才離去,預防發生火災。

陳音在南京,雖然不舉行祭天地的儀式,但每逢灑掃的日子,他必定親自監督部屬,要求乾淨整潔,毫不輕慢。梅、筍、梨、橙等時新鮮祭品,吩咐人送到太廟的,就選用辦事勤慎的屬官去做,以免貽誤大事。所屬的協律、贊禮(司儀)、司樂、知觀等職務,由本寺考選沒有過失的人,上報姓名、職銜,等吏部錄用,陳音秉公擇人選用,吏部也均無駁回更改的。

陳音在官,勤奮詳慎,清廉自持。纂修實錄、經筵講讀、同考禮闈、操辦典禮,政績突出。因其學問淵博,精通經史,涉獵百家,熟知古今故實,四方之士都爭取到陳音門下拜師求學。陳音賦性醇厚,坦然處世,對待僚屬親如子侄,對待朋友忠信篤厚,對待廚子與隸卒也很有禮貌,深為當時名公巨卿所敬重。陳音平日不修邊幅,不計小事,不拘小節,遇見什麼事都說"也罷",但是一旦涉及大義大節,則界限分明,毅然不可奪其節義,顯示出"仁者之勇"。

執義勇為,仕途受阻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玉堂叢語裡描述陳音的幾條事蹟

陳音雖性情溫和敦厚,但講究原則,執義勇為,為此在少卿位上十多年都得不到提拔。在任上,守備太監藉口樂器管理不善,損失頗多,想把責任推給陳音,同事勸陳音稍作遷就算了,但陳音卻據理力爭,太監大發雷霆,在朝上彈劾他。但經過有司複核,證明他是無辜的。成化十八年(1482),原太子太保、內閣大學士劉吉,權勢滔天,因父喪守制。他一面暗中通過貴戚得以奪情復官,一面又三疏"懇辭"。這在古時歷來被視為不孝之行。陳音規勸劉吉"當身綱常,以先百僚",堅辭起復,守制至終,讓劉吉感到不快,耿耿於懷。此後,凡是吏部擬用陳音,他都加以阻撓說:"陳音腐儒不可用。"以至陳音多年不得進用。

弘治二年(1489),孝宗新政,大用賢才。當時南京翰林院長官缺員,內閣奏請任命陳音以太常少卿兼翰林掌院。從此以後,陳音官資日深,人望益重,凡是遇到南京吏、禮二部副官出缺時,大家都建議讓陳音補上。僚屬私下都祝福他說:"但願朝廷不要奪去我公其位。"當時,內閣成員劉吉口蜜腹劍,罔上壓下。他為了保住官位,不惜曲身籠絡御史、言官,尸位素餐,因耐受彈劾,穩居內閣長達十八年,被戲稱"劉棉花",一直到弘治五年(1492),被孝宗諷令致仕。這時陳音才得以升任太常寺卿。可是陳音在太常寺卿任上僅有兩年,弘治七年(1494)六月,因病去世,時年59歲。

騎驢作詩,文章精美

德性醇厚的“也罷先生”陳音,恥拜權門,怒斥西廠,盡展仁者之勇

《明朝那些事》裡描述,陳音是個很萌的人物

縱觀陳音一生30年仕途,官也僅當到寺卿,卻以文行政聲、勁節厚德而著名。內閣大學士李東陽,為其天才國器卻未能大用而鳴不平說:陳音這樣的大人才,怎麼就沒有得到重用呢?莆田老鄉鄭紀也感嘆說:"壽不滿六旬,名可傳於百世。"

陳音擅長詩文,常坐在上下朝的驢上作詩,每天可成詩六首。好友李東陽挑了匹好馬送給他用於上下朝,但陳音騎了幾天就換回驢,原因是馬的速度太快,路上只能成詩兩首,而騎驢能成六首。正德年間,陳音的孫子陳啟忠擔心祖父的詩文丟失,囑託黃鞏編選文集,編得114篇,10卷,取名《愧齋文粹》,又請老鄉翰林侍講黃瀾作序,刻印傳世。清代編修的《福建通志》中載有陳音《愧齋文粹》10卷書目,可惜今已難見。鄭嶽在《莆陽文獻》收有陳音《送大理彭(韶)公序》等三篇送行序文。文章指出:"自古名臣有學術則有氣節,有氣節則有勳業。是三者不足,縱使位極卿相,亦何足取重於天下後世哉!"由此可見陳音為人和志向。


參考《興化府志》、明代鄭紀、鄭嶽、李東陽及阮其山等人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