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影評及結尾的推測

關於看《影》還是《無雙》,還是先選擇了《影》,從這一點上來說,是張藝謀這個名字先我征服了我。

萬幸的是,片子沒有讓人失望,這次值得給予熱烈的掌聲,拋開水墨畫的影像風格不談,張導還是喜歡那種把畫面空間塞得很滿的作風,這一點,是張導的慣用風格。

大導演的厲害之處就是,儘管有時候電影故事沒講好,但人物表演卻從來不會出現問題,這一次,鄧超是驚豔的,極有可能拿下金馬影帝,真身與影子的刻畫截然不同,表情、神態,眼神,肢體動作,甚至是看人的角度,都能把二個人物區分出來。孫儷、鄭愷是準確而精彩的,甚至鄭愷讓人隱約感覺到了戲妖的風采,王千源和王景春二位老師自然在水準之內,關曉彤和吳磊都精彩得讓人意外。

我看到有人講,電影裡有太多的殺戮和陰暗,電影主題不夠陽光,人性不夠光明,這本來就是講戰爭、權謀與篡位的電影,所以,陰暗與否不能作為被批判的點。反倒是裡面有太多的血腥,你殺我,我殺他,大家互相殺來殺去,讓人引起心理不適,我所看的那一場,有幾位家長都帶了小孩子,連我這種成年人都覺得過於血腥殘忍,所以,那些還沒有帶小孩去看的,請儘早打消這個念頭。

影片的高潮從影子與楊蒼決戰作誘餌,另一條線卻在攻城開始,一直到最後都很精彩,吳磊少年英雄,隱有大將之風,和關曉彤相殺的有點可惜了。

我看到有人在討論最後活著的究竟是影子還是真身?這個問題難道交待得不清楚嗎?自然是影子啊,因為很顯然,真身是不可能去和楊蒼決戰的。

導演在結尾作了留白,孫儷在最後看到門外的是什麼?她將作何選擇?

在這裡,作選擇的除了孫儷,還有王千源,影子走出來了,王死了。王是被誰殺的?雖然影子說是刺客,但王千源肯定是不信的。但是王千源會揭發影子嗎?如果揭發影子,王千源的話,會有人信嗎?

如果不揭發影子,讓影子做了新的王,會殺王千源滅口嗎?畢竟除了孫儷,只有王千源知道他真正的身份。

所以,孫儷看到門外的情景,無非就是這二種情況:第一種,就是王千源順勢推舉影子做了新的王;第二種,就是王千源揭發了影子,外面肯定亂成了一片。

孫儷會做何選擇?其實是很明顯的,從之前和影子發生關係就可以看得出來,孫儷除了可憐和同情影子之外,和影子之間是有愛情的。要不然,同情一個人用得著發生肉體關係嗎?在之前學傘之舞時,真都督也說了她和影子是心意相通的。既然夫君已亡,影子除了對她的愛,也感她的恩,最後也沒有殺她,所以,她從了影子是說得過去的。

而王千源呢?他並沒有效忠於王,從之前他在朝堂之上對昏君的怒斥就可以看得出來。那他效忠的是真都督嗎?電影裡講了他為了救都督身受重傷的往事,他自然也是都督的心腹,而且他說了希望都督取而代之成為新王。如果是這樣,那麼他未必會揭發影子,因為最後當王的要麼是真都督,要麼是影子,對於他來說,意義是一樣的,況且當時他並不知道真都督已經死在了大殿裡。而且我感覺,王千源效忠的未必是都督,他效忠的是國家,他是將,自然為帥出生入死;他看到王軟弱昏庸,就想推翻王。如果是這種情況,他也不會揭發影子,因為他在意的只是誰是更好的王而已。

所以,真正的結局可能就是影子做了新的王,孫儷和王千源都沒有揭發他。

當然,張導在這裡做了留白讓人揣測,自然更加高明。

有一處我不太明白的是,孫儷發現了都督在暗室觀察外面的孔,自然也明白,都督知道她和影子發生關係了,於是她找都督合奏了一曲。在片頭,王說了,他們二人的合奏,天下無雙。但是現在他們的合奏,雖然我不懂古琴,但可以聽得出來,合作得並沒有天下無雙的感覺,甚至這一段琴聲,並不美妙的聲音。所以,導演的用意是什麼?用琴聲表達了他們感情的不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