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爲了亞洲霸主

1862年秋,四名外國人抵達日本橫濱,對日本禮儀缺乏瞭解的他們冒犯了走在街上的日本武士。其原因就是並未給這些武士讓路,所以,遭到這群武士的瘋狂斬殺,兩男一女僥倖逃脫,為首的英國商人則不幸慘死在武士刀下。

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為了亞洲霸主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屬地,位於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屬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兒島縣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雙方的交涉中,薩摩藩始終抱著保留態度,後來,更是一口否認了薩摩藩在事件中應負有的責任,拒絕英方的賠款要求。加之,負責翻譯的日方翻譯員由於事態緊急用語不當,所以,導致談判雙方提出的條件變得模稜兩可。

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為了亞洲霸主

暴怒的英國人直接扣住了薩方的三艘蒸汽船,此舉激怒了薩摩藩的岸防部隊,薩方先發制人用猛烈炮火回敬了英國人。把英國人打得措手不及,加上英軍開戰之際正趕上暴風雨來襲,所以,未能組織有效的炮火打擊。

此時,英國艦隊所處的位置正是薩方海軍日常軍演的海域,熟悉地形的薩方海軍將英國人一通猛打。最終,薩方用十七人的死亡代價打得英國死傷六十三人,取得完勝。雖說,在這場戰爭中,薩方的死亡人數遠不及英軍,但是,薩方同樣蒙受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英軍兇猛的炮火覆蓋了薩摩藩城區,直接破壞了島津家族苦心經營幾代的“集成館”(擁有現代化設施的工廠)、鑄幣廠以及五百餘所民房。島津久光深刻的意識到,如果,不是英國人在戰前太過大意,薩摩藩根本不是英軍的對手,甚至,毫無抵抗之力。

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為了亞洲霸主

那麼,為何島津久光會產生這種想法呢?

英國海軍的實力在世界上都有目共睹,稱其為海軍霸主毫不為過。英軍的戰艦上裝配著大口徑火炮,薩方在火力上被完全被壓制,炮火的覆蓋範圍、射程與殺傷力根本無法與英方比肩。倘若,英國在作戰初期就採用拉長戰線,在薩方火力的有效範圍外射擊,那麼,就能借助火炮之利輕鬆摧毀薩方全部防線,然後,向陸地推進,在炮火的掩護下安然登陸。

屆時,薩方士兵只能任由英國士兵宰割。

在充分意識到勝利的僥倖與軍事能力的不足後,島津久光做了個十分長遠的打算,不惜忍辱負重向英國人求和。以求為本國換來喘息之機,防止英國艦隊報復。除此之外,島津久光還清楚的認識到,倘若,繼續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將國家經濟發展、軍事發展全部封閉在小島上,則會陷入落後捱打的惡性循環中,永無超生之日。

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為了亞洲霸主

吃了敗仗的英國正待捲土重來,卻意外的等來島津久光的示弱。英國人也十分希望薩方能夠實施開放國策,這樣英國就能從中漁利。當談判對象的身份從一個固守自封的薩摩藩變成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薩摩藩後,英國人表示:十分樂於與當地建立友好的貿易關係與合作關係。

自此,薩摩藩正式面向英國開放。島津久光在當地建立了“異人館”(畢竟在當地人眼裡金髮白膚的英國人就是異人),並邀請大量英國的科研人員前來傳授當地先進發達的科學技術,與此同時,花重金向英軍購買高端的軍艦和武器,使得自己的軍事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藉著這個機會,薩摩藩在合作中謀求發展,並一發不可收拾。當明治維新時代到來時,薩摩藩儼然成為推翻幕府的最強力量,不但促使日本走向了“大政奉還”,從而,使明治維新能夠順利穩定的推行,將日本推向現代化世界的強國行列。

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為了亞洲霸主

明治維新後成為新政府的核心薩摩閥,西鄉隆盛等一部分人雖然因西南戰爭而被除掉,但是,政治家、軍人、官僚輩出,與長州藩閥同為藩閥官僚政治核心。

如今,在日本鹿兒島的大街上,仍然佇立著十七個年輕人的雕像。這十七個年輕人,正是當年薩英雙方和談後,被島津久光派出國學習英國先進科學文明的日本年輕人。在這十七名年輕人中,既有奠定日本現代教育制度基礎的教育學家森有禮,還有參與並修正許多列強對日本不平等條約的外交官、還有叱吒商界的金融學家等等。

這十七個年輕中最具盛名的要數“帝國海軍之父”東鄉平八郎,在薩英戰爭時期,平八郎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炮手,後來,在島津久光的引薦下前往英國系統的學習了海軍知識。1894年甲午戰爭之際,平八郎作為“浪速”艦的艦長,率領日本船艦擊潰了沙俄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最終,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

這個國家雖打了勝仗,卻能卑躬屈膝的去求和,最終成為了亞洲霸主

巧合的是,在英國與薩摩藩的海戰中,當時作為薩方船艦上炮手的大山岩,在後來一路平步青雲成了日本海軍中最年輕的元帥,當時為大山岩搬炮彈的兩名助手。並且,除了剛才說過的東鄉平八郎外,還有日本海軍之父山本權兵衛。

其實,山本權兵衛並非山本五十六父親,其實姓都不相同的。山本五十六1916年繼嗣山本家,改姓“山本”,由原來的“高野五十六”改名為“山本五十六”。

『《日本歷史詞典——薩摩藩》、《“東方納爾遜”——東鄉平八郎》、《日本的明治維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