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71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揭露了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令人心酸

田夫子/文

1934年辅仁大学的学生董浩,暑假返乡,目之所见:尽是农村的贫穷、紊乱、人民生活的颓废、知识的浅陋,耳之所闻:尽是破产、分家、土匪等等,他百感交集,在回校后,于9月15日提笔写下《回家的印象》。

相隔71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揭露了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令人心酸

他的家乡离天津不过一百里,交通还算便利,是一个有着将近四千人的大村庄。1934年全国水旱灾,他的家乡很侥幸的有六七成年景,但是未料到,因为农产品暴跌,物价暴涨,大家的日子过的反而还不如往年。

他的家乡一带乃产麻、麦,秋麦已过,收获不佳,人们因为急于用钱,所以都不待这次因灾粮价上涨而将辛苦得来的麦子贱价出售了。秋麻虽然收获很好,但是价格较去年贬落40%左右。所以收入还不如往年。

相隔71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揭露了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令人心酸

他的大舅舅是个辛苦耐劳的农人,抱怨自己种了七十亩麻,结果只卖了二百八十元,如果将这些地出租,也可以收到这样的租价,如果卖价加上工资与地租比较起来,等于每亩地净赔一元以上,一共赔了七十多元。

收麻是个很繁重的苦活,雇人做工很费钱,每天夜里两点就要起床去市上叫人,待雇的人黑鸦鸦的一片,老弱常常没有人雇,干一天,最高的工价不过二百枚左右,折合洋钱不到四角,除去自己吃饭的费用,五口之家就很难维持。

那还是夏秋旺日,到了冬季,既无副业,又无正当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债度日。利率之高却出人意料,有所谓的“天钱”,即每一元钱每日出利钱一大枚,每个月在一角一分左右。十年时间,种的东西没变,产量没大变,赚的钱竟然慢慢入不敷出。

相隔71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揭露了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令人心酸

董浩总结出了这个三个原因。一是近代商品流入,打破了乡村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他们的生产能力跟不上他们日常享受所需的费用。二是无恒产而无恒心,他问村中的人为何这样享用不顾将来?许多人的回答是:“我们的账是还不完的了,将来没有什么希望了!只好自己享用点吧!”三是人口问题,家家的孩子多于大人,人口的激增使贫困问题加速度,加上分家析产,有限的土地愈分愈少,种地的收入自然也越来越少。

2005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的学生李强利用寒假对老家山西省沁源县农村社会的调查。撰写出了4万字的调研报告,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所得的收入竟然是负数,还要负债近一千元。这个调研以他的二姨家为蓝本:

相隔71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揭露了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令人心酸

李强二姨家的收支明细账

全年全家的总收入=农业收入+工商业收入=4886.5元+10000元=14886.5元。

全家全年总支出=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支出+农机支出=107.26元+5428元+8200元+50元+2000元=15785.26元。 2004年收支情况为:14886.5元-15785.26元=-898.76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年,带给他们的不是富裕,而是贫穷,是负债,71年前的董浩的舅舅种一年地赔70元钱。71年后的李强的二姨一家,种一年地赔了898.76元。71年了,农民种地赔钱一直持续。

相隔71年的两份调研报告,揭露了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令人心酸

董浩的《回家的印象》刊登在了胡适主办的《独立评论》1934年第123期上。而李强的这份调研报告则直接呈送给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温家宝总理亲自给李强写了回信,信中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

2006年1月1日,《农业税条例》条例正式废止。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农业税正式终结,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