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針灸調理的常見病證-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是以咽痛、發熱及咽部不適感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扁桃體的炎症性病變。由於炎症的性質不同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扁桃體炎多因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及病毒等引起,起病較急,有惡寒、高熱,吞嚥時咽痛尤重,並可引起放射性耳痛,四肢痠痛、乏力,下頜角淋巴結腫大壓痛,血中白細胞升高。檢查時可見扁桃體充血腫大,多數在陷窩口處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濾泡化膿者症狀更重,粘膜下有黃白色小膿腫。慢性扁桃體炎一般多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僅僅有咽乾、異物感、發癢等,常有急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史,小兒扁桃體過度肥大者可影響呼吸和吞嚥。檢查時可見舌顎弓慢性充血,扁桃體慢性充血或有疤痕,陷窩口可有乾酪樣膿栓,下頜角淋巴結腫大。與急性扁桃體炎需要鑑別的咽部疾患有咽白喉、文桑氏咽峽炎、粘性白細胞減少性咽峽炎、潰瘍性咽峽炎、咽部角化症等。慢性扁桃體炎應與扁桃體生理性肥大(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無自覺症狀及反覆急性發作史)、扁桃體角化症、扁桃體腫瘤等鑑別。扁桃體炎可引起多種如扁桃體周圍膿腫、風溼病、急性腎小球腎炎、關節炎、心肌炎等併發症。此病還能引起耳、鼻以及心、腎、關節等局部或全身的併發症,故應予重視。

適宜針灸調理的常見病證-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當屬於中醫學“乳蛾”的範疇,急性扁桃體炎相當於“風熱乳蛾”;慢性扁桃體炎相當於“虛火乳蛾”。中醫理論認為咽喉為肺胃所屬。風熱犯肺,引火上蒸,邪毒搏結喉核,脈絡受阻;或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致使胃熱內生,久而化火循經上燻喉核又復受外邪,風火相扇,熱毒壅盛則發為風熱乳蛾;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因風熱乳蛾或溫病之後餘毒未清,邪熱耗傷肺陰;或因素體陰虛,加之勞倦過度,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燻蒸喉核而發虛火乳蛾。風熱乳蛾選取乳蛾穴(在第2、3胸椎棘突之間)、大椎、少商。虛火乳蛾可加取合谷、魚際、太溪、照海。令患者取舒適俯臥位並將背部充分暴露,常規消毒後術者手持小號三稜針在乳蛾、大椎兩穴處快速點刺10餘下(可見局部有微微滲血為度)後用95%酒精棉球局部擦拭一遍,隨即將一大號玻璃罐術者左手將打火機的火焰開至最大於右手所持的罐中瞬間閃過後迅速將罐吸拔於針刺處,據出血量留罐5分鐘許後起罐,用衛生紙將血跡搽拭乾淨後再用絡和碘搽拭消毒。接著將患者一手大拇指外側反覆搓揉令發紅、發熱,常規消毒後術者用小號三稜針快速點刺局部的少商,並用手擠壓之使出血20餘滴(或見血色有深色變成淡紅色為度),絡和碘搽拭消毒局部,施治當天針刺處不準溼水防治感染。連續施術三天一般就可痛消熱退,改為每週兩次鞏固治療即可。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後毫針直刺合谷、魚際、太溪;沿骨縫刺照海穴各一寸,除照海、太溪用捻轉補法外餘穴均施捻轉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每日一次,5天一療程。方中乳蛾穴為治療扁桃體炎的經驗效穴,可以說一切扁桃體炎(特別是急性喉痛者)多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大椎能加強散風解表、解毒,少商為手太陰肺經的井穴,點刺出血以達清肅肺熱、瀉毒利咽之功效。合谷為手陽明經的原穴,魚際為肺經営穴,針刺能疏風解表、清咽止痛,太溪為腎經原穴與照海相配補之以滋陰降火,導虛火下行,養陰潤喉。在針罐治療同時患者再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溼度冷暖適中,做好口腔、咽喉部衛生,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肥膩對防治該病也是很重要。


職業的緣故,業餘時間寫了些針灸相關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家庭中醫藥》等報刊;百度文庫、網易博客、針灸中國網等公開發表。從學術交流角度考慮彙集於此僅供大家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治依據。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文章版權歸山西省洪洞縣中醫醫院針灸科蔡曉剛醫生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