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最近不斷有腎友問我,自己患了腎炎,有些醫生建議他們把扁桃體摘掉,可是他們總是放心不下,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實施這樣的手術,期待我能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坦率地講,扁桃體是人體免疫活性器官之一,它如同一個邊防警衛士鎮守在人體與外界接觸的邊防要塞(呼吸要道關口),扁桃體本身富含淋巴細胞,自身也可產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直接充當殺滅外來的細菌和病毒的劊子手。

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由於扁桃體處於飲食與呼吸道的交叉路口,無論是每日經口食入的異源性食物,還是隱藏在局部的病菌均有可能時時對它產生刺激,誘發局部炎症反應。若扁桃體對外源性刺激反應強烈,必然會帶來局部乃至全身性的炎症反應(如劇烈咽痛、呼吸困難、發熱等),對一些腎病患者則還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復發或病情加重(除扁桃體炎引起的症狀外,還可能合併肉眼血尿、劇烈腰痛、浮腫及腎功能惡化等)。

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所以,腎病患者是否需要摘除扁桃體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也一直是腎科及五官科大夫關注的問題。本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研究扁桃體對IgA腎病的影響,也是率先在國內外實施扁桃體摘除來治療IgA腎病的行醫者,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觀察感觸彼深,扁桃體摘除手術本身很簡單,但不同臨床類型的腎病患者之間對此的治療效果則相差甚遠。故慢性腎病患者是否有必要摘除扁桃體必須要對其體內的淋巴細胞功能及疾病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後確定,切忌盲目摘除。
我的觀點如下:

扁桃體對人體的影響是個雙刃劍

扁桃體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產生對人體有保護作用的抗體及淋巴細胞,充當人體第一道免疫防線,但若免疫反應過度也能觸發局部乃至全身的炎症反應,加重腎臟病變。若本從扁桃體炎發作頻繁,每年2-3次以上發作,可以考慮將其摘除息事寧人。若扁桃體只是輕度腫大,偶爾發作一次炎症,這個小小腺體(扁桃體)對人體還是個寶貝,畢竟它對機體的保護作用遠遠多於炎症帶來的損害,摘除它有點可惜。

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扁桃體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萎縮

扁桃體會隨年齡增長逐漸萎縮,其功能也隨之下降,一些扁桃體腫大的兒童或青少年患者不妨再等一等,隨著腺體的萎縮炎症反應也會明顯減少,若扁桃體炎發作的頻率未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則可考慮摘除。

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病情是否與扁桃體關聯

在眾多的腎病中,僅有一部分IgA腎病及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的患者與扁桃體炎發作關係密切,其它類型腎炎與它的並沒有因果關係,要有也只是受局部炎症的殃及,故非特殊情況普通腎病患者盲目摘除扁桃體弊大於利。

扁桃體摘除不是病因治療,只是暫時解決了引起局部炎症的觸發環節,不能將其與其它治療劃等號(免疫調節治療、調節腎臟工作負荷、降壓治療等)。

部分患者扁桃體摘除術後會出現一過性病情加重

一部分患者在摘除扁桃體後一至兩週內會出現病情一過性地加重,如出現尿色加深或蛋白尿增多,這一現象對絕大多數摘扁桃體的腎炎患者來講是好事,從側面證明扁桃體與腎病之間可能存在某些關聯,扁桃體摘除有利於疾病的改善、腎病復發次數的減少。術後上述症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此後多數人可自行緩解,此階段無需過度治療,注意休息以及減少局部刺激(辛辣食物、冷空氣)即可。

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部分摘除扁桃體的患者有可能會出現咽炎症狀加重的現象

一部分患者在扁桃體摘除後不明原因地出現咽後壁淋巴濾泡增多現象,有些人還會伴有咽部異物感或乾咳現象,這是由於扁桃體摘除後咽部其它淋巴組織代償性增生所致。

目前國際上尚無足夠的循證學依據證明扁桃體摘除可以改善腎病預後的研究報告。

慢性腎病者就一定要摘扁桃體嗎?

●重點 ●

結合大量研究報告及本人從醫三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對腎病患者是否需要摘除扁桃體持如下態度:對於一般人群來說,只要扁桃體炎發作不頻繁,不建議輕易摘除它。對於IgA腎病肉眼血尿型的患者,如果扁桃體發作頻繁,每年二至三次以上,尤其是年齡超過25歲以上伴扁桃體明顯腫大者,可以考慮摘除儘早摘除扁桃體,而其它臨床類型的IgA腎病患者則要酌情評估後確定。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