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閩北,自古以來就是一方神奇的土地,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孕育了無數可頌可嘆的英雄人物:如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的朱熹;如兩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李綱;又如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等。

閩北的漢子,熱情豪爽,樸實無華;閩北的景緻,山青水碧,蘊靈養人;閩北的風物,大氣中蘊著靈秀,平靜中含著生機。不管人還是物、也不管風景還是氣度,閩北的一切,都透著一股子“痴”勁兒。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痴”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人有了“痴”勁兒,便有了“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著追求;物有了“痴”勁兒,便有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欣榮不朽。正如那位土生土長的閩北漢子、建盞名家、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因為“痴”,迷上了建盞,至此以後,餘生,除了一家妻兒老小外,又多了一個“它”。

建盞,始於唐末五代之初,盛於兩宋,沒於元初,至元末明初時,徹底斷絕。承載著兩宋的輝煌,如白駒過隙,煙雨一瞬,卻在歷史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建盞涅槃重生,更以其獨有的黑釉魅力,大放異彩,被海內外越來越多的茶道愛好者所接納。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建盞是“痴人”的藝術,只有“痴”於盞,才能極於盞,最終才能在盞中悟道,燒製出獨具個人特色的完美作品。“盞痴”吳立勇,自幼在建盞之鄉——建陽水吉長大,和建盞的緣分,可以說是天定的。因為有了建盞,餘生,便有了意義。正如歌手馬良在《往後餘生》中的一句歌詞:往後餘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年輕時的吳立勇做過木工、鞋匠,在上海開過旅館,在得知家鄉建盞復興的消息後,立刻馬不停蹄的趕回那個令其魂牽夢繞的老家,拿著幾十年賺來的三十餘萬,盡數投入到了建盞中,閩北漢子性子樸實,擼起袖子就是幹,根本沒想過得失,也沒想過萬一失敗了要怎麼辦,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建盞給燒出來!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建盞,黑釉經典,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看起來古樸大氣,端莊典雅的小小盞片,在牢牢吸引吳立勇的同時,也讓吳立勇深陷迷茫與痛苦當中。事實證明,建盞工藝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處處講究,繁瑣之極。研究了三年,三十餘萬耗盡,四處借債,遍訪名師,甚至找到建盞泰斗,劉唐慎大師,請教學習。

古人云:“心不專一,不能專誠。”不能專誠,焉能成事。吳立勇深諳此道,“不瘋魔,不成活”,鍥而不捨,方可滴水石穿。再後來的日子,他幾度拜訪劉唐慎老先生,三顧茅廬,登門造訪並邀請德化白瓷技藝傳承人李文忠先生親臨指導,完善每道工序每個細節,終得靚麗。到2010年底,吳立勇終於燒製出了第一個滿意的盞品。第二年,他才有了制盞燒盞得到的收入。之前三年多時間他耗盡了家裡的三十來萬的積蓄,從一個殷實的家境成為一個赤裸裸的貧困。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自古成大事者,無不具有大毅力、大堅持、大恆心的品性。吳立勇以鐵杵磨針的勇氣心性,最終在建盞一道上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一路走來,一路風景,在吳立勇的視野中,最美的風景自然是“吃魚不樂打魚樂”,是那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2013年他被命名為建陽市首批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用對建盞藝術的一種精神追逐告知這這個世界,建盞之美美在神韻,他用他的作品訴說了他的盞事情懷。

吳立勇簡介

建陽建盞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傳統建盞燒製名家吳立勇。吳師傅燒製的兔毫盞和宋人燒製的頗為相似,他的目標是燒製出幾乎可以亂真的兔毫盞。兔毫盞在宋時是最具代表的建盞產品,在黑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斑紋,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有“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其中以“銀兔毫”最為名貴。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吳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