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GPS定位老赖,更有力解决执行难

原告赵某与被告何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2016年10月,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了被告何某于2017年5月底以前,分七次偿还原告赵某借款共计10.5万余元的调解协议。然而,调解书约定的还款日到期后,被告何某仅履行了2万元,剩余款项经原告多次催要拒不偿还,赵某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

公安GPS定位老赖,更有力解决执行难

执行立案后,干警及时向被执行人何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何某得知法院执行立案后,为逃避执行,竟将自己一辆运输牵引车以1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他人,拒不履行义务。

执行干警经过合议认为,被执行人何某转移财产,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遂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对其实施网上追逃。

公安GPS定位老赖,更有力解决执行难

9月13日,干警得到被执行人何某驾驶某运输公司的车辆外出营运的线索后,及时与公安民警取得联系。当日,公安民警通过运输公司车辆的GPS定位系统,锁定了何某所在的位置,并在荥阳地区成功将何某抓获。得知被执行人何某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后,其家属积极筹款,与申请人赵某达成了一次性履行8.5万元的执行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

9月17日,被执行人何某依法被取保候审。

公安部门此项举措一出,让执行难问题得到了更有效率的解决。诚信乃社会生活交往之本,有责必担是每个社会主体应有的意识,如若缺失,公权力将及时补位还当事人一个公平正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