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皮色知識小講

和田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開採歷史,和使用佩戴歷史,早在商代就有出土的文物當中就不乏和田玉的身影。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玉痴”,在位期間有很多和田玉的大型山子問世,比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子,材質就是和田玉。

當地和田玉熱度不減,更多的人則是篤信和田玉皮色,認為“帶皮皆好料”。

今天大俠將會為您講解一下關於和田玉皮色的一些知識。

一般來說和田玉的皮可以分為:色皮、糖皮、石皮三大類。

一、色皮:

指子料外表帶有的一層黃褐色或其他色澤的很薄的皮,一般認為是氧化所致。 色皮有白、黑、秋梨、糖紅等許多種。行業中常以色皮的顏色來命名子玉,白皮者,被稱為“白皮子玉”;黑皮者,被稱為黑皮子玉,烏鴉色者,稱烏鴉皮子玉,似鹿皮色者,稱鹿皮子玉;桂花色者,稱“桂花皮子玉”。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於1毫米。

成因主要是:玉料在自然界經年累月搬運過程中形成。

比如:(1)子料在河流中隨漲隨落,時而沉於水中,受河水中有色物質溶膠沉澱粘漬;時而裸露河灘,風水日曬,水蕩沙磨,又被空氣浸染,年久日長,表面逐漸因而出現色痕,形成色皮。

(2)子料體內的某些化學元素在體表發生氧化作用。如子料中的氧化亞鐵在氧化的條件下,就會轉變為三氧化二鐵而使子料體表致色。

(3)河床地下水或階地泥土環境中的有色化學元素,長久浸泡侵蝕子料體表而致色。

(4)河流改道,在古河床地層下深埋著上千萬年的子料,被土中礦物元素、地下水含色有機物質等浸泡浸蝕沁染,使子料的體表出現色斑。

和田玉皮色知識小講

灑金皮

二、糖皮

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佈的一層黃褐色玉皮,因色如紅糖,所以被稱為糖皮。糖皮厚度不定,從幾釐米到20--30釐米都有。

和田玉皮色知識小講

糖色

二、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圍的圍巖。圍巖一種是透閃石化白雲大理石巖,在開採時同玉一起開採出來,附於玉的表面,這種石包玉的石與玉界限清楚,可以分離,通常沒有利用價值。

皮色的形狀和分佈又不盡相同,有的整片覆蓋,有的斑駁陸離,還有的可能只是局部的零星一點。其結果,就是色彩的賞心悅目。

在皮色天然之美的基礎上,玉雕者通過巧妙的構思,藉助於皮子的造型,俏色巧雕,將皮色融為作品的組成部分,有的是一輪紅日,有的是鳳冠丹頂,有的是幾抹彩霞…… 從而為單一的白玉增添了色彩變化,使其在視覺上更為豐富——所謂“俏”皮當如是,皮色在近年的走俏,也正離不開這一番“俏”模樣。

和田玉皮色知識小講

俏色雕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