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現代是一個變化太快的時代,你想要什麼,打開手機,一個屏幕裡面,你能找到幾乎所有的信息。

很喜歡這點:簡單、直接、快捷!

煩惱的是海量的信息會白白消耗注意力。有用的信息像三明治就好了:只夾兩邊!鬼知道,網絡把你需要的給包裹在第幾層了。我只能快速地讓鼠標“滴滴”聲不停,遍尋各個角落。

這些也許是我矯情,或說還沒熟練掌握“搜索技能”。

但是讓我不開心的是:越來越找不到好看的東西,曾讓人激動不已,幾年過後都還能回憶起每一處細節的東西太少了。

單調的審美,經濟便捷卻突兀地與某句詩文拉扯到一起,像是整容失敗的作品:生硬且不自然,但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擺在大廳裡叫賣了。

很多銷售課更是叫囂: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不會銷售的人員。

只想回懟一句:太沒有腔調了!

總之一句話:現在的東西越來越不性感了!

什麼是“性感的作品”?

性感的作品:無需冗長地做背景知識講解,甚至可以忽略個體文化層次上的差異,能夠直接感受到最原始的吸引。


先放個大招:

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玉器壓金銀絲嵌寶作品

我實在忍不住了,就扼要地說下技法,不會妨礙大家欣賞。

這件作品是玉雕行業的大宗匠潘秉衡老人的得意之作,只說一點:玉器壓金銀絲鑲嵌工藝。中國人常說“有錢難買金鑲玉”,但應該加前提,特指這種工藝。

現在市場上充斥的金鑲玉雕件,一般來講,步驟如下:1.機器將玉料壓膜;2.將金料打成成極薄的金箔後直接用膠水貼上;3.擦掉膠水,搞定了。4.效果明顯,還不拿去賣錢!

傳統玉器壓金銀絲鑲嵌:首先在玉器上開槽,第一遍是淺槽,用來勾勒圖形;第二遍是深槽,以便下一步的金絲壓入。注意為了牢固,槽都是梯形的。開口上窄下寬,這樣從物理上卡住金絲。然後,將金線慢慢敲入槽中,要求嵌入金絲的平面與器皿渾然一體,不能有任何凹凸之感。

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玉器壓金銀絲嵌寶作品局部細節

大家注意到沒有,潘老的這件玉器壓金銀絲,是加了難度的SS級,採用了薄胎酒壺形敲金線。胎薄如何去開槽,又如何保證後續敲擊金線,不毀玉器本身!

獨孤求敗曾有兩句話來形容功夫境界“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很難想到這麼精巧細緻的玉器靠的全是水磨硬泡的笨功夫,絲毫取巧不得。


此時你能明白,為何那些白髮蒼蒼的考古專家會對一枚銅綠斑斑字跡模糊的錢幣激動不已了,彷彿是餓乞丐討到了醬肘子,色胚摸到裸女一樣不能自已。

因為人家看到其中的妙處,更懂得其中的難得。平平一句“巧奪天工”,這句話不是行家說出來,總感覺輕飄。巧奪天工,背後是無數個夜不能寐,是呆呆盯著玉料的絞盡腦汁。

這種工藝可以追溯到商朝的青銅器,漢朝時期已經比較成熟,因為技法煩難,在清早期便失傳。再次重見天日,得益潘秉衡大師。

潘老機緣巧合,在舊貨裡淘到一件殘缺的玉雕飾品,玉器上鑲嵌金線,金的光澤與玉的溫潤形成強烈對比,玉雕雖然殘破,但自有一番氣度。潘老喜不自禁,參考多方文獻,確定這是失傳已久的“玉器金銀錯”工藝,併成功復原了這一工藝。

可惜潘老去世之後,隨之而去的也有這門手藝。

故事到這,難免有一絲遺憾,但藝人的執著讓人心痛

上世界70年代,新疆玉雕廠(已倒閉,原廠區現為玉雕交易市場,也算仍然和玉沾邊)的馬進貴(姓馬的都不一般)師傅,去潘老所在的北京玉雕廠學習。見到老人的作品,只驚鴻一瞥,便墜入魔障,用了30年時間將其再度復原。

有人問過,時代一直進步,想過沒有“這門手藝是註定失傳的”。

最後失不失傳,我管不了那麼遠,我就知道不能在我手上失傳”,好個倔老頭!

這……挺好的!

有時候去博物館,看到激動時候,會有錯覺,感覺有聲音怯怯地問“東西還不賴?”。

“不賴,可是不賴”


馬爺代表作是一組奪得中國玉石雕刻“百花獎”特別獎的金銀錯“和田玉錯金嵌寶石四大法器”:

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白玉金剛鈴

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碧玉金剛杵

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黃玉金剛橛

兩度失傳的“玉器金銀錯”工藝

墨玉金剛鉞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