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O-O你们都是万恶的源泉


相对于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地缘上,都要优越得多。


一、东罗马的地缘远优于西罗马

东罗马帝国拥有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海峡两大天险,这使得其大部分区域可以免受蛮族的侵袭。从东罗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东罗马大部分的富庶地区都在亚洲,与欧洲的连接处矗立着君士坦丁堡这座几乎无法攻破的堡垒。


(君士坦丁堡的宏伟城墙至今犹在)


历次蛮族入侵,虽然蛮族可以蹂躏东罗马的巴尔干半岛,但都因攻城技术落后和无法切断君士坦丁堡的补给(君堡一边靠海,蛮族没有海军)而功败垂成,就算是匈王阿提拉也在君堡的城墙面前望而却步。

(就算是匈王阿提拉也在君堡面前却步)


君堡的天险使得东罗马最为富庶的核心地带,小亚细亚和埃及一直处于大体和平的状态,他们可以不断给帝国上缴粮食和钱财,有了这些钱财,东罗马政府就能充分维持秩序,延续统治。


反观西罗马,其国土几乎全暴露在蛮族的兵峰之下,这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大部分地区都连年遭受战火,进而百业萧条,经济崩溃。


凋敝的经济使得西罗马帝国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远远比东罗马恶劣,财政状况不好,就没法组建强大的军队,甚至连蛮族佣兵的钱都时常拖欠,阿拉里克之所以洗劫罗马就是因为西罗马政府一直拖欠哥特人的薪金,引起了后者的愤怒,如果西罗马拥有东罗马一样的财政,根本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二、东罗马远比西罗马富庶,可以组建强大的军队,不必依赖蛮族


东罗马统治的地区,埃及,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自古就是文明古国的所在地,开发程度高,人民勤劳,一直是商贸和农业的重地。


这些地区每年给东罗马上缴丰裕的粮食和钱财,这使得东罗马比西罗马有钱的多,再加上君士坦丁堡天险带来的大体和平,东罗马可以组建更为强大的军队,而不必依赖蛮族。


(东罗马由于财政充盈,部队装备精良,图为东罗马具装骑兵)


根据记载来看,东罗马的军队装备精良,骑兵众多,十分土豪,而西罗马由于财政匮乏军队装备越来越差,以至于不得不依赖入侵的蛮族,用已经侵入的蛮族抵御正在侵入的蛮族,这种以夷制夷的方法事后证明是一场危险的赌博。


(由于财政匮乏,西罗马的军队装备寒酸,而且日渐蛮族化)


但是西罗马的方案无疑是饮鸩止渴,蛮族因为佣金才效忠罗马,一旦佣金迟发,很快就会翻脸,阿拉里克就是例子。后期的西罗马,几乎已经完全由蛮族把持,所谓的最后的罗马人:斯提里科、埃提乌斯(击败阿提拉)其实都有一半汪达尔血统,这使得西罗马的国政几乎都掌握在蛮族手里。


(最后的罗马人埃提乌斯实际上是半个蛮族,他的军队中蛮族众多,甚至有不少匈人)


公元476年,所谓西罗马的灭亡不过是蛮族首领奥多亚克不愿在扮演罗马人而已,这无可厚非,没有这些蛮族,西罗马早就因财政崩溃、体系溃烂在公元4世纪覆灭了,蛮族替西罗马续命了100年,突然不想续了也是意料之中。


沉思的托克维尔


东西罗马帝国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命运,与它们所面临的不同内外部环境都有关系。总之,西罗马帝国的崩溃与解体是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条件的恶化、内部政治及经济问题、财力资源的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5世纪左右的欧洲形势图

从内部因素来看,经历了“三世纪危机”后的西部帝国内乱频繁,这极大地削弱了它的政治稳定性。虽然4世纪末的时候狄奥多西大帝(379-395年在位)一度重振雄风,但他的继承人霍诺留(393-423年在位)即位时年仅十一岁、缺少政治能力,导致帝国陷入“君弱臣强”的局面,帝国的辅政大臣、蛮族将领斯提里科与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的内战极大地损害了帝国的实力、导致帝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崩溃,阿拉里克在410年还一度攻陷了罗马。在霍诺留统治期间,西罗马帝国各地反叛不断,不列颠、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等地均发生过反对中央的暴乱,应该说西罗马帝国的瓦解在霍诺留统治期间已经不可挽回,455年后西部帝国又出现过八个皇帝,但都是傀儡。实权掌握在蛮族军事首领手中。战争频发也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和帝国控制力的减弱。相较而言,自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将权力中心东移以后,依托博斯普鲁斯海峡防御西部入侵、且控制重要粮仓——埃及和叙利亚地区的东罗马帝国政局更为稳定,其财政状况也要优于西部。


395年时的罗马帝国形势图

从外部因素来看,蛮族入侵所造成的军事威胁对西部帝国的破坏更大。4世纪后,虽然哥特人等蛮族先后入侵罗马帝国,但他们对西部帝国产生了更大的破坏,继410年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后,汪达尔人也在455年洗劫了罗马,匈人王阿提拉也曾破坏了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然而,权力衰弱的西罗马已经无法组织起足够的本国军队与之对抗;相较而言,东罗马帝国虽然也遭受蛮族和萨珊帝国的边境威胁,但东罗马的边境线较短、边境压力较小,它也有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足以依托现有的防御体系抵挡它们的入侵,东部皇帝也能更好地控制部下的蛮族雇佣军,如东罗马名将贝利撒留的军队中就有为数众多的匈人和汪达尔佣兵。总之,东罗马较少地受到蛮族侵扰、国内政治形势较为稳定,因此它才得以延续千年之久。

460年时的东西罗马形势图。此时西部帝国的实力已远不如东部帝国。

最后,我转述菲里普·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拉尔夫认为,西罗马灭亡的原因主要由内部因素所导致。

第一,政治上,元首制下缺乏明确的继承法、皇位继承稳定性差。结果元首一去世,接着就是内战,帝国后期政治上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使足够的人参与政府活动,帝国的居民大多数是不参与政治的臣民,沉重的税收常常使他们对帝国心怀仇恨。

第二,经济上,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是由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所引起的。罗马城市主要依靠奴隶生产的剩余产品,但是奴隶承担的劳动过于繁重,以致无法通过繁衍后代来补充奴隶队伍,随着对外政府战争的结束,战俘奴隶的来源断绝了,结果乡村生产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少;奴隶制度使罗马的奴隶主不关心发展生产技术。

第三,缺乏公民理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不能依靠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负担造成的。地区之间的分歧、公共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的分层进一步阻碍了任何统一的公益精神的形成。西罗马帝国是伴随着人们的普遍冷漠而走向历史的尽头的。


平田君Bellatores


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在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在匈人和日耳曼蛮族的冲击下很快分崩离析,最终走向灭亡,而同样受到日耳曼人和匈人强力冲击的东罗马帝国却在欧洲的民族大迁徙浪潮中幸存,而且还一度中兴,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走出历史误区

桃花石杂谈在这里提出走出历史误区,主要就是指对东西罗马的认识,在这方面,其实很多人是有误区的。这个误区就是认为,罗马帝国起源于罗马城,因此其核心肯定在西罗马地区,东罗马是比西罗马弱的,所以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才使东罗马幸存了下来,而西罗马却被灭亡了。

东罗马与西罗马


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早期罗马的强大其实最主要是体现在军事层面上,但在经济方面,罗马周边的经济实力其实在罗马帝国时期始终没有超越希腊-埃及和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而希腊地区发达的经济也促成了其高度发达的文化,只是东方这些文明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始终是以贸易立国,并没有发展成为庞大的帝国,所以在武力层面远远落后于罗马帝国,这也导致其最终被征服。

全盛期的君士坦丁堡

所以罗马帝国征服希腊各个城邦才在很长时间内都曾被视为是野蛮征服了文明。而在罗马帝国时期,以希腊地区为代表的帝国东半部其实经济实力也始终要强于西半部,所以君士坦丁在位期间才将整个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到了拜占庭。

乱世中的东罗马帝国

所以在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蛮族入侵期间,东罗马帝国的抵御能力要显著强于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也同样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军事制度,而且因为东罗马帝国东方就面临着罗马帝国的强敌萨珊波斯帝国,因此其军备其实也始终强于西罗马帝国。

巴黎卢浮宫馆藏迪奥多西二世头像,他在公元5世纪的乱世中对东罗马帝国续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同时,东罗马帝国因为经济发达,所以其人口数量和城市化程度都始终要高于西罗马帝国,这使其在面对汹涌而来的蛮族大军时拥有了更强的抵抗能力。另外有一个客观因素是东罗马帝国在欧洲地区的北方边境相对于西罗马帝国要短的多,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区域还有多瑙河这个“天堑”,因此相对来说要容易防御得多。另外其发达的经济也让东罗马帝国在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向蛮族纳贡的方式阻止其入侵,在这方面东罗马统治者可用的手段也比西罗马统治者多很多。

君士坦丁堡

而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对于东罗马帝国在乱世中幸存下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东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上半叶匈人和蛮族最为鼎盛的时期,50年里有42年的时间都是由迪奥多西二世这一个皇帝所统治,其政治稳定性非常高,而这在当时的乱世中无疑使东罗马帝国的臣民们在抵抗蛮族入侵时有了主心骨,而且迪奥多西二世也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希腊语言和文化的象征,使东罗马帝国的臣民相对于西罗马帝国明显有了更高的抵抗意志。

而西罗马帝国在此期间则先后换了至少五个皇帝,而且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多次篡位和政治暗杀等内斗,这也使得西罗马帝国的军队在很多时候都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之中,在与蛮族的战争中节节败退也就不奇怪了。

公元6世纪全盛时的东罗马帝国


所以本身就相对富裕强大的东罗马帝国在民族大迁徙浪潮中能幸存下来一点都不奇怪,而且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公元536年东罗马帝国还曾经一度重新从日耳曼人手中夺回了罗马城,这也是在当时其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而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大片亚非土地之后,东罗马帝国才逐渐走向衰落。


桃花石杂谈


一、根本原因:经济上,西罗马帝国以奴隶制经济为主,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形态。东罗马帝国则存在着多种农业体制,小农经济逐渐占据了国家主要经济形态(农兵制就是很好的证明,11世纪随着小农经济的衰落,农兵制也走向瓦解并最终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引发的奴隶出逃导致奴隶制崩溃,进而引起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导致罗马帝国在短短几十年里急速衰落乃至分裂解体。西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基础,并未转化为小农经济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而重蹈覆辙。

二、军事上,从罗马分裂时起,首先从军事领域,两个国家出现了分歧,西罗马一直在沿用着守旧的步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探索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两个同源的国家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还展开过对抗。西罗马军队败多胜少。

三、外交上,东罗马帝国外交灵活,更擅长“以夷制夷”,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说服东哥特人前往意大利“尊王攘夷”除掉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的蛮族首领奥多亚塞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到公元7世纪用让斯拉夫人和游牧民族互相牵制,以缓解自己的北方压力。再到公元10世纪初策动佩彻涅格人从后方攻击保加利亚,使西蒙一世腹背受敌。

四、地理上,东罗马帝国领土多为山地和高原,易守难攻,首都君士坦丁堡更是曾被围困过23次未被突破。而西罗马帝国则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蛮族军队跨过多瑙河后便无险可守。


火烈鸟3233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两部分以后,在西欧的一半,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中心,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罗马帝国。在东边的一半就称为东罗马帝国,其版图包括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上游以及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又称拜占廷帝国。这个国家灭亡于1453年。

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由于它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使它比西罗马帝国多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是一个古罗马帝国的两个部分,同样是奴隶制度的国家,为什么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就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却能存在到1453年才灭亡呢?关键在于这两个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同。

首先,东罗马帝国在经济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它的奴隶制危机不象西罗马帝国那样尖锐。在整个中世纪早期,拜占廷虽然保存了奴隶制度的残余,但奴隶制在经济生活中并不占有支配地位。在东方各省,虽然奴隶制庄园仍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也不多,奴隶在农业劳动中不占主要地位。当奴隶制发生危机以后,许多奴隶被分予小块份地,自行经营,并有自己的家室,在身分上成为半自由人。但帝国政府仍颁有法令,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不准随便离开土地,也无权处理自己的财产,其地位已接近隶农。严格说来,拜占廷衣业生产的基础就是隶农。由于帝国的赋税压迫和官吏的侵夺,迫使自由小农难以继续维持其生活,有的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和人身交给权势之家以求得庇护,因而使土地所有权转让,这样原来的自由农民就变成为丧失自由交纳代役租的依附隶农。庇护制的出现,隶农制的盛行,说明拜占廷较早地有了封建因素的萌芽,因而大大缓和了奴隶制度的危机。此外,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还保留了农村公社的残余,因而也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农民。

其次,东罗马帝国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经济始终保持繁荣。如叙利亚的安条克,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巴尔干半岛的君士坦丁堡和帖撒罗尼加等,特别是首都君土坦丁堡,位于东地中海商路和黑海商路的交叉点上,是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需要农村供应大量的粮食和原料。它的手工业以生产奢侈品为主,其中尤以丝织业最为兴盛。大多数的手工作坊是由国家经营的,设在皇宫,使用奴隶劳动,产品主要是供应宫廷、贵族和军队的需用。但也有很多以私人自由手工业者为主的私人作坊,私人作坊由政府严格控制,一切从业人员都被固定在手工业行会之中,他们要世袭地从事这一行业并向政府纳税。在君士坦丁堡,除丝织业外,还有金属制造业和军火制造业也很发达。金属制造业专门制造金银餐具和金银镶嵌器皿,供上层阶级享用。军火制造业则由国家垄断,私人不得经营。

君士坦丁堡既然位置在东西交通要道上,因此商业也很繁荣,向东可与印度、波斯、中国等贸易,穿过黑海与北欧也有商业往来。黑海船队将北欧的商品如毛皮、蜂蜡、琥珀、干鱼和奴隶等源源运来。君士坦丁堡还几乎掌握了全部地中海的贸易,与西欧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它利用自已在商路上的有利位置把拜占延各地的物产以及许多东方商品如丝织品、皮革、香料、象牙、珠宝等贵重物品运往西欧。在中世纪,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船只云集”的市场,是欧洲最富麻、人口最稠密的大都市。除君土坦丁堡外,各省也有些工商业中心,如叙利亚的安条克,以生产玻璃、高级陶瓷、精细织物和珠宝首饰驰名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以生产纸草、亚麻布、玻璃制品以及造船业著称。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也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镇。帝国的矿业和金属加工业也有显著的发展。各地的城市和首都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和农村市场也有密切接触。帝国继续保持并改进了古罗马的道路系统,因而交通发达,有利于国内外的经济联系。

再次,由于工商业发达和国家对贸易的垄断,使帝国得以保证每年有巨额的财政收入,使中央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力量维持大量的雇佣兵,用来镇压起义和抵御“蛮族”的进攻,同时由于城市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发达,促使城乡之间联系密切,乡村的大地主和城市的大商人、高利贷者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能够团结起来支持中央政府,因而使整个统治阶级还有较强的力量来挽救奴隶制的危机,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从而推迟了整个帝国的崩溃过程。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除了上述经济原因使东罗马帝国能继续存在下去之外,还应指出的是:东罗马帝国在皇帝之下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帝国的中央政权比较巩固。基督教会是东罗马帝国的精神支柱,它承认并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和奴隶制帝国,还于方百计使之神圣化。从古代以来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人民和近东人民几世纪以来文化交流的成果,它也是促进东罗马帝国国力较强和保持一定稳固的一个重要条件。


苦茶庵


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果你看不懂历史,请看看当下,因为历史正在重演。在历史的宏流中,有一双智慧的手在指引世人的方向。就是以仁爱,公正,公平为人最后的归宿。凡事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其结果就是历史的重演,把人的罪恶一次又一次演义的透彻透骨,不乏就是人性的丑陋和败坏,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杀戮。不就这不就是而已的历史长河,埋葬了多少的同胞血肉,飘散着多少凄迷无助的冤灵。人与人都是同胞,不同的肤色却有相同的血液,何至于要一次一次去剥削,欺压,杀戮我们的同胞!我不熟悉罗马的历史,只大略知道这是一个以武力统治人民的帝国,在罗马历史中,我熟悉两个人,一个是十恶的暴君尼录,一个是统一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前一个抛弃上帝,十恶不赦,连自己的母亲都能杀害。后一个知徒迷返,归向上帝,做一回贤良之君。在历史背后的智慧之手,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规律,仁爱得国,暴唳亡国!人组成团体,社会,国家,人是世界的主体,也就是说人性主宰世界,人性有爱与善良,人性有自私与残忍,当一个国家人性多为后者时,其亡国就不远了。历史不也告诉我们这些嘛,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不也是告诉我们这些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证实这一真理嘛!在当今世界也有极好的证据,上帝把朝鲜活生生的展示在我们面前,不也是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嘛!说了这么多,根本没回答小编的主题,如果按我的认知回答,我的答案就是:接纳上帝的国家必定长久不衰,抛弃上帝的国家必定败亡。这里我借鉴主耶稣的话:神的国度不是世界,而是人心。人心建造好了,何尝国不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