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等」列車的「一等」使命——青藏鐵路線上的送水車隊

新華社西寧10月4日電 題:“八等”列車的“一等”使命——青藏鐵路線上的送水車隊

新華社記者馬千里、趙雅芳、魏玉坤

青藏高原的“冬天”往往來得要早一些。9月底,海拔4200米的木裡火車站已經下了好幾場雪。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換上棉衣,“張家車隊”便早早給送水車上的水管裹上了毛氈做的“棉服”。

“害怕水管凍裂,影響送水可就麻煩了!”車隊隊員張斌皺著眉頭說,“沿線職工都在等著吃水用水,可不敢含糊!”

一列水罐車,4名送水工,這是青藏鐵路格爾木房建生活段的送水車隊。因為他們恰巧都姓張,便被稱為“張家車隊”。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沿線自然環境惡劣,部分高海拔地區缺少水源,有些地區雖然能打出水,水質卻不達標。自1984年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開通運營以來,這列送水車就成了青藏線上的“獨寵”,30多年裡,寒來暑往為沿線數十個站區的2000多名鐵路職工送水。

如今,平均年齡50歲的“張家車隊”已是第三代送水人。

加滿水罐,燒起鍋爐,帶上幾包掛麵、一袋饅頭,他們準備開始下一趟的送水行程。每週三晚上,由8個水罐車組成的送水車裝載著近500噸水,從格爾木出發,為沿線12個站區一一送水,一趟來回行駛近3000公里,至少需要五天四夜。

“線路上沒車的時候我們是‘專列’,有車的時候我們就是‘老末’,‘八等’列車嘛。”車隊隊員張吉錄笑著說。

為了不影響其他列車行駛,送水車遇車就要避讓,走走停停,有時一停就是六七個小時。從茫茫戈壁到莽莽雪山,這列“八等車”擔負著光榮的“一等”使命。他們承載著生命的希望,也承受著鮮為人知的辛苦。

陳舊的鐵皮車廂裡冬冷夏熱,“張家車隊”隊員的“家”是一節簡易的綠皮車體。“一層鐵皮很快就曬透了,沿路發電也不方便,就沒用電風扇。”夏天,人在車裡熱得直流汗,菜和饅頭也容易變質。

張斌說,有一年夏天,備下的蔬菜都發黴了,只有土豆、蘿蔔勉強能食用。在那段時間,他們每天只能吃土豆燉蘿蔔。

相比夏天,冬天更是一個漫長而難熬的季節。青藏鐵路沿線,室外溫度低至零下40攝氏度,即使戴上棉手套,雙手也會凍得失去知覺。

“水噴到衣服上,3秒就凍僵了,褲子脫下都能立起來。”張吉錄說。為了防止水罐結冰,他們還要不停地燒鍋爐,給水罐車加熱供暖。車廂裡也十分寒冷,桶裡的水能結足足一釐米厚的冰……

對“張家車隊”隊員來說,這些苦“不算啥”,但有些苦只能往肚子裡咽。

“沒辦法照顧家裡,有急事也趕不回去……”對家人的遺憾和虧欠,藏在隊員一聲聲淺淺的嘆息裡。

去年,車隊隊員張忠友正在沿線的柯柯站送水時,他的父親病危。當他完成送水工作返回格爾木,再幾經輾轉趕回家時,父親已經離世,這成了他心底永遠的遺憾。

張吉錄的妻子也常常抱怨說:“丈夫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啥忙也幫不上。”的確,在外工作這麼多年,女兒出生、上學、妻子生病……他都沒能回家。

“確實讓家裡人受苦了,但是那麼多人等著喝水,我不能走,只想著‘小家’,‘大家’怎麼辦?”張吉錄說。

四季變換,無論白天黑夜、風霜雨雪,幾代送水人一直這樣默默堅守在孤獨的青藏線上,他們傾注的不僅是對鐵路赤誠的熱愛,更是對國家事業無私無悔的付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