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电动汽车时代带来汽车充电技术多样化发展的最大机遇。

电动汽车的发展技术已经成熟并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随着中国近年来的环境压力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性地扶持了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高,给充电体系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我们认为,电动汽车本身走向成熟和普及,将为多样化的充电技术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围绕充电技术、运营体系等的建设尚在起步,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汽车无线充电在产业和政策领域破茧,产业机遇即将全面启动。包括高通和中兴在内的知名通信厂商早已在无线充电技术上积累多年;特斯拉与奔驰也分别表示不迟于明年在下一代混动新车型上采纳无线充电设备;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更新近发布无线充电指南SAETIR J2954,被视为电动车的无线充电标准。我们认为汽车无线充电在政策、产业和标准方面已万事俱备,正待破茧,技术规范的统一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积极参与,都有利于通过整车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上马和应用,从而推动车用无线充电供给侧的飞速发展。基于汽车无线充电体系起点较低,巨大的产业基于即将全面启动。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参照国内龙头中兴,核心技术和充电运营有望是把握机遇关键。汽车无线充电体系不仅仅是电力问题,其实更是集成通信、控制、电力、射频、支付技术能力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中兴通讯除了是全球无线解决方案龙头外,其无线充电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我们认为,中兴介入充电运营打通了汽车厂商和充电运营间的隔阂,其发展重点可以作为未来产业界发展方向的参考:即在电力充电核心技术方面和无线通信、控制、射频与支付方面两个重点协同发展,构筑全方位竞争力。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无线充电的优势

安全性高

无线充电技术安全性相对来说比较高,因为它没有外露的连接器,避免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不用担心“用生命在充电”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

空间利用效率高

无线充电设备是贴地面安装,有一些甚至埋入地下。在相同的建设面积下,可植入充电设备的数量明显要比传统的充电装备要多,而且发展到未来甚至不再是一对一的充电,这空间利用率可谓“咻咻咻”地提高了。

建设时间短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无线充电站建设仅需一个月,还包括了两周的水泥凝固时间。而一个有线的充电站需要约半年的时间建设。

使用与管理便捷,降低运营成本

无线充电设备简化了充电流程,结合互联网进行无人化管理。在将来还能与自动驾驶和互联网相互联合,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充电站的运营成本。

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无线充电技术不仅被车企追捧,也成为各种未来智能出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无线充电技术如何操作?

WCT(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的工作原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可无线传播的能量形式并向外发射,而后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电能的无限传输,进一步将电能存储到电池内实现充电。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在这方面有点研究的人都知道,应用于不同途径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感应式、共振式和微波传应式。

综合来看,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是最为适合电动汽车的WCT,而目前在进行无线充电研发的研发与应用的车型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两种方式。

电磁感应式WCT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这种形式的工作频率一般为及时KHz,相对的输出功率大、效率较高。因为电磁感应式会采用铁氧体磁芯,能提高无线传输的效率。但是它自身也有其制约因素,该形式的无线充电只能形成“一人一坑”的充电模式,而且充电距离必须控制在0-10cm之间。

不得不说,这真的考验老司机的驾驶技术!

而采用相同原理工作的磁场共振式WCT,可实现远距离充电,不需要一对一的精准充电,而且在恶劣环境中的可靠性与适应度也比较高。但最大的缺陷是这种形式的无线充电传输过程中损耗会很大,换言之,充电的效率不高。

而无线微波传应式主要是由微波收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这种类型的WCT相对来说比较少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上。

无论是选择哪种类型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来说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企业选择不同类型的研发方向,他们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充电的便利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在上文谈及过,目前进行无线充电研发的车型基本上是采用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WCT。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国内的实力到哪里?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相对于国外众多厂商都“参一脚”的盛况,国内的则要冷清多了。之前陷入“芯战”的中兴算是比较突出的企业。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目前中兴打算投资35亿元研发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中兴无线充电技术有一个特点是其充电位也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和云服务中心进行互联。一旦出现充电的安全隐患,地面充电模块就会自动停止充电并报警,确保充电过程安全可靠。中兴的无线充电一般充满一辆车需要5—6个小时,可支持200多公里的行驶里程。

虽然说,我国目前的技术没有国外的成熟,但部分的城市已经投入运营使用,据了解北京已经在研究推广无线充电微循环公交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区县已经有电动出租车的示范区域,开始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运行。丝毫不落后于他国。

另外,在今年的北京车展,荣威不但用高度仿真的智能机械人赚足了眼球,其MARVEL X纯电动超级轿跑SUV也借无线充电的“黑科技”着实风光了一把。

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是一项新鲜的技术,但因其诞生后具有天然便利性却又一直未能迈向市场应用而备受关注。


下一时代汽车黑科技是“无线充电”吗?


无线充电为什么还没普及?

“无线充电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过去之所以未能导入市场,主要是因为无线充电功率较低、效率较差,而且伴随无线充电的辐射安全性无法论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认为,如果无线充电能把这些老问题解决了,那么市场会以更快的速度接受它。

尽管现在宝马已经把这个技术导入到市场中了,但是能否把闫建上述所说的三个主要问题解决、加大普及化还不是现在可以下定论。我们伟大的精神支柱马克思爷爷说过,真理是需要验证的,何况是新的技术。每一项新技术的市场化、商用化都是需要经过试错、检验的过程。

不过,宝马如今敢于将这项技术投入到市场,在一定的程度上证明技术的相关问题是得到一定的进展的,因为注重用户体验的车企并不会在技术还非常不稳定的时候盲目投入到市场中的,不然企业自己就是在“自招黑粉”了。

而高通汽车无线充电业务高级技术市场经理舒杰的回答也印证了此观点。

舒杰接受采访时回答道:“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线充电的种种担心已经逐步解决。我们要知道,任何一项技术进入市场前,一定会经过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验证,也一定是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之后才能进入市场的。据我了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无线充电的相关标准都已经列入日程,确保相关产品在市场应用前得到验证。”

除了技术问题以外,没有导入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成本。市场应用少,成本自然高,企业也就不会贸贸然去“试水”。建设无线充电系统的成本是一个普通充电桩的好几倍,说服消费者买一个又贵又慢的充电设备......这分明就是个“坑”。

不过,舒杰对此并没有过多的担忧。他表示,相信随着市场应用的增加,成本被分摊后一定会降低。以宝马为例,其高端车的定位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对成本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这恐怕也是其敢于率先引入无线充电技术的关键所在。

商业模式的探索是市场化必不可少的经历,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电商、分时租赁等等汽车业务都是经历了无数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的探索,才逐渐找到自己存活的方式,不断壮大。如果无线充电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市场化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宝马推出的这种放置在地表电磁感应板,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无线充电的市场化。但是,这还只是它小范围的“试水”,而且车主自建一个无线充电系统的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好吧,说白了这服务暂时还是为土豪们打造的。

毫无大志的笔者表示要继续努力码字,有朝一日可能还能买上一块充电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