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網絡詐騙行爲案件增長70%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佈的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法院已結一審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量同比增長70.34%,增幅較大。其中,通過改號軟件、微信進行詐騙的案件增幅超兩倍,通過木馬、釣魚網站、語音平臺進行詐騙的案件增幅超100%,遠超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總體增幅。

近兩年來,法院審理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有向內陸擴展的趨勢。福建、廣東兩地案件量佔比由2016年的17.71%和17.13%降至11.14%和13.04%,福建同比降幅明顯;河南案件量上升6.07%,2017年位列全國第三。

2016年,通過讓受害人充值或刷單進行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佔比6.22%,2017年迅速上升至11.78%,上升顯著。犯罪分子還通過欺騙受害人、發佈虛假廣告、冒充熟人、冒充公檢法和軍人等特殊身份人員,以辦理信用卡為名等騙術進行電信網絡詐騙。

2017年,已結一審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為44.78%,被告人為累犯或再犯的案件佔總量的7.19%,2016年兩項數據分別為43.07%、6.38%。

在所有網絡詐騙類型中,散佈虛假的利益誘導相關信息進行網絡詐騙的行為最為普遍,佔比達到31.25%。可見網民普遍對利益誘導的虛假信息甄別能力不夠,提防意識不強,容易落入犯罪分子的騙局和圈套。

其次是建立偽基站,冒充執法、銀行等特種機構服務人員,佔比達到21.88%。由此可窺見,網民對公檢法、銀行、電信等系統工作人員的高度信任與公共執法及信息系統網站安全存疑的現實無奈。

再次是利用木馬病毒盜取用戶信息詐騙和身份冒充財產詐騙,分別佔比12.5%和10.38%。而網絡非法傳銷詐騙、網絡釣魚詐騙則佔比相對較小,分別達到9.38%和8.38%。還有其他新型網絡詐騙,6.25%的佔比額不容忽視。

網絡詐騙主要表現形式及平臺發佈

QQ、微信等社交平臺是網絡詐騙重地。從平臺分佈表可見,除“虛假餘額變動”及“建立偽基站冒充權威機構”詐騙類型外,無論何種網絡詐騙形式,均可通過QQ、微信類社交平臺得以實施。這源於QQ、微信等社交平臺使用率高,支持網頁、鏈接、圖片、視頻、語音電話等多種信息呈現功能,極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金融類詐騙佔比極大,風險高。30%的網絡詐騙均發生於金融證券類網站、網上銀行、電子商城或微店、微商等平臺,且大多涉及金融詐騙。相對於社交平臺詐騙,這些平臺的詐騙作案成功率更高,且該類詐騙嚴重危害網民金融安全,是詐騙較為嚴重的陣地之一。

購物網站平臺詐騙此起彼伏。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購物網站、電商興起之初,偽劣假冒及欺詐就是阻礙其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時至今日,經過多年治理及發展,購物平臺雖有很大改善,但購物平臺發生詐騙事件仍此起彼伏。從詐騙平臺分佈圖可見,仍有25%的詐騙發生在購物平臺。該平臺詐騙主要以“低價”、“打折優惠”類信息為誘餌,利用人們的貪便宜心理實施詐騙。

9月24日上午,六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按照《通告》,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後到賬。除此之外,小編通過歸納網絡詐騙的特點,發現徹底打擊網絡詐騙的六大招式。

近日網友在微博上傳的關於在網絡遇到的詐騙行為。該騙子以辦證件為名,進行網絡詐騙。

網友小張在網絡認識一個聲稱可以辦理證件的QQ好友,一些證書和證件都可以辦下來,小張此時正在找工作,該騙子得知後,立刻對小張說可以為他辦一個學歷證書,找工作會更加容易一些,小張聽後覺得不錯,就被對方說服了。在騙取小張的信任後,該騙子要求小張先付一定的定金金額是2200元,小張沒有這麼多錢,在向親朋好友借夠了後,便轉賬了給該QQ好友,在小張付款那一刻,領小張傻眼了。該騙子微信和QQ便立刻刪除拉黑小張,小張電話打過去,對方也不接。就這樣,不到一天時間,小張便被網絡詐騙騙去了2千多元。小張事後告訴記者,這2千多元都是他向親戚和朋友借的,事後肯定無法交代,現在他尋求記者幫忙。


大數據:網絡詐騙行為案件增長70%

網友公佈騙子的QQ號


大數據:網絡詐騙行為案件增長70%


大數據:網絡詐騙行為案件增長70%

網友曝光的騙子截圖

雖然近年來政府對網絡安全環境的治理力度逐漸増大,但網絡詐騙行為依舊猖狂,並且出現了受害群體上至社會精英、下至學生群體,犯罪分子異地隱秘、團伙作案,騙局設定緊跟熱點,多重詐騙花樣交叉等新特點。 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網絡信息安全、財產安全形勢嚴峻。截止目前,有超過半數的中國網民遭遇過網絡安全或網絡詐騙問題。

最後記者奉勸一句騙子的詐騙手法五花八門,詐騙活動猖獗,虛假故事層出不窮,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