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團發布新零售「小目標」 金融各條線率先接入協同平台

中信集團發佈新零售“小目標” 金融各條線率先接入協同平臺

“未來優享+會是一個億級用戶的平臺”,金融和實業並舉的中信集團制定了一個小目標,並正在向此目標紮實邁進。

9月17日,中信集團宣佈佈局消費零售領域,發佈“中信優享+”品牌,適應消費新需求和新趨勢,深化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戰略。“中信優享+”平臺首批成員包含中信集團旗下7家企業,分別為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華夏基金、中信保誠人壽、中信易家、中信出版集團、國安社區,金融企業佔據逾半壁江山。

中信聯盟運營中心總經理張凡回應《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對外發布之前,中信集團已經做了試運行,1個多月時間平臺註冊用戶超過300萬戶。從目標上來說,未來優享+會是一個億級用戶平臺,所以我們非常關注用戶流量的轉化。優享+作為互聯網生態協同平臺,期待無論是內部成員還是外部合作伙伴都可以實現企業和用戶的共贏”。

據介紹,“中信優享+”將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及雲化部署等服務,將中信旗下中信銀行多領域企業和外部合作伙伴連接起來,提供三大核心服務,即統一賬戶管理、實施跨平臺積分忠誠度計劃、設立智能場景化服務,實現“一個身份,萬千可能”的品牌理念。

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工作小組常務副組長、集團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張波表示,2016年8月份,中信在北京發佈了互聯網+轉型戰略。在這之前的半年,中信集團就成立了中信互聯網+的頂層決策機構,就是互聯網+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董事長常振明親自任互聯網+轉型領導小組組長;三位副組長中,一位是集團總經理,一位是集團監事長,還有一位是兼任中信銀行董事長的集團副總經理李慶萍。“從這個陣容就知道中信推動互聯網+轉型戰略決心有多大”,張波表示,“從2016年中信宣佈互聯網+轉型戰略以來,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打造有中信特色的產業互聯網經濟。”

張波解釋,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不同在於,後者主要解決的是需求端,是典型的流量經濟。而中信做的產業互聯網不只是供給消費者,還圍繞生產者服務,希望能夠把需求端和供給端有效聯繫在一起。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表示:“在技術快速變化的今天,中信已經開始從一家傳統產業為主的企業集團向一家數字化集團企業轉變。這個轉變是從擁抱互聯網開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推動中信的轉型升級。希望中信金融與實業並舉的綜合優勢能更充分的發揮,希望能更加高效和精準地服務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