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陽泉土地流轉調查

陽泉土地流轉調查

閱讀提示

加快土地流轉,推進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和土地連片經營,是農業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現實操作層面,無論對於農民還是致力於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龍頭企業,流通瓶頸在制約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也影響了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

1 合作:從農民到“工人”

當了多半輩子農民,50多歲的趙佔元面對記者連說幾個想不到:“同樣是種地,每天按時上下班,還掙著工資。”

趙佔元是陽泉市郊區舊街鄉新莊窩村村民,發生在他身邊的變化開始於2011年。這一年,新莊窩村600畝土地以出租形式,全部流轉給山西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率先在全區實現了土地整體流轉。

2011年,陽泉市開始了對採煤沉陷區集中治理,新莊窩村整體搬遷至距離舊村2.5公里的舊街村。新莊窩村黨支部書記董永鵬表示,對於村中的年輕人,土地早已失去了足夠的吸引力,而這一次的移民搬遷,因為距離,讓原本對土地依賴的老年人、婦女也不得不放棄,村中的土地開始撂荒。

面對這樣的困擾,新莊窩開始圍繞土地做文章,吸引了山西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武韜說,作為農業企業,就是要依靠科技,讓土地的利益最大化。據介紹,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整體租賃新莊窩村的土地後,農民可在繼續享受國家糧食直補等政策的同時,在第一個十年中由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給予村民每畝年平均246元的租金收入,並優先安排該村村民就業。

從傳統農民到產業“工人”,趙佔元對這樣的變化很滿足。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不到10畝地,全部流轉給了天順寶公司,得了2000多塊錢。每天幫公司種地,掙50塊錢,這樣算下來,一年就是一萬多。

土地流轉是農村在保證農民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以自願原則,採取承包、租賃等形式,流轉給種植大戶、企業、市民經營,以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新舉措。通過政策引導,截至2015年,陽泉市3個農業縣區,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1.3萬畝。

2 瓶頸:農民的憂慮與企業的無奈

近幾年,陽泉市土地流轉的速度明顯加快,然而一些從事農業產業化開發的企業反映:這樣一舉多贏的事情推行起來卻並不順暢。據陽泉市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陽泉市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1.3萬畝,只佔到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13.8%,遠低於全省16%以上和全國30%的流轉率。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數量雖然突破了2400個,但單個項目流轉面積平均不到100畝,超過1000畝的鳳毛麟角。

在平定縣張莊鎮上馬郡頭村,祁素兵承包了村集體的160畝機動田。為了實現集中連片經營,這幾年,他又陸陸續續承包了村民土地150多畝,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祁素兵承包村裡集體的機動地,自己和村裡簽訂了合同,但是隻有短短的4年。祁素兵剩餘經營的150多畝土地都是和同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口頭承諾”,什麼時候收回就是人家一句話。

為什麼不能延長經營權?許多村民都表達了同樣的顧慮:土地收益在農民純收入中比例很低,但是象徵意義巨大。因為和市民比,醫保、社保、養老保險、戶籍子女上學還存在很大的差別。

祁素兵說,因為經營時間短,對土地的規劃、投入都受到了限制,經營者都擔心投入到時打了水漂。

陽泉市政協委員李建偉認為,就陽泉市而言,土地流轉的內在動力不足、農業組織形式落後,都直接制約土地流轉的速度和效益,從而也影響陽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據調查,陽泉市現階段土地流轉費用每畝在300元—1000元不等,以500元—800元居多。以陽泉市主要種植品種玉米測算,每畝成本300元以上,以近兩年的玉米行情計算,計入流轉費用,企業非但無利可圖甚至可能賠錢。

從農業的組織形式來說,土地二輪承包期最短的已經過了13年,最長的已經20年,而種植經營的主體仍然是家庭。農戶和農業經營企業者不能形成利益共同體,農戶擔心轉出去的土地還能不能回來,以及改變了土地的用途,多重顧慮也影響了土地的流轉。

3 對策:政策扶持,經營權轉移後利益共享

新莊窩能夠吸引山西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得益於土地流轉的順暢,天順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武韜告訴記者,能有這樣的合作,關鍵是雙方建立的是一種新型的農業合作模式,把農民的利益和企業的發展牢牢綁在了一起。

武韜認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無論是農業龍頭企業還是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不是局外人。有些龍頭企業經過一番精心包裝後改名叫合作社,並以合作社名義從農民那裡租賃土地,稱其為“土地入股”,再請幾個農民到企業打工又將發給農民的工資“利益返還”,出租土地的農民實際上根本不能從公司經營利潤中得到任何好處。

針對這一狀況,專家建議,土地流轉要尊重農民的權利,可以探索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形式,進行農業合作生產。

對於企業而言,要加快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引進新品種和新技術,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值、提高附加值。農業生產經營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後有利可圖,從而帶動他們擴大規模節約經營的積極性。

同樣,政策的扶持必不可少。和其他行業相比,由於受自然、氣候、疾病以及市場的影響,農業生產一直處於弱勢,但也是涉及面最廣、事關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的產業。為此,各級財政在每年的預算中必須安排一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專項扶持資金,逐年增加。應當實行金融信貸支持,把規模經營主體作為信貸的重點,協調解決規模經營主體臨時性、季節性所需生產經營資金。同時逐步建立多層次的農村保障體系,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會保險功能,為土地轉出解決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