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得隴望蜀」背後,東漢劉秀如何在「三國爭霸」中險招求勝?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各地軍閥割據,經過長期的政治軍事鬥爭後,在中華大地基本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東漢建立之初,就曾經出現過非常類似的三國鼎立的局面。那一次的三國鼎立最終以東漢帝國的大一統告終,最終留下了一個成語“得隴望蜀”。

“得隴望蜀”出自東漢光武皇帝劉秀給屬下大將的一封信,信中說“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這裡的“隴”指的是盤踞在關中地區的割據軍閥隗囂勢力,“蜀”指的則是盤踞在四川地區的公孫述割據勢力,這兩方割據勢力與佔據中原的劉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語“得隴望蜀”背後,東漢劉秀如何在“三國爭霸”中險招求勝?

馮異像

在與隗囂的戰爭中,劉秀創造了很多著名的成語。他先是派遣了自己的同學鄧禹西征,失敗後又請出自己的心腹重臣徵西大將軍馮異。馮異佔據關中地區後接連取得勝利,劉秀稱讚他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又向眾人說馮異為他“披荊斬棘”,平定關中。但是在戰爭後期,馮異病逝于軍中,代替他與隗囂作戰的,大多是從隗囂一方投奔過來的名將。

這些名將中首屈一指的就是伏波將軍馬援和河西大將軍竇融。馬援是戰國名將趙奢後裔,三國名將馬超的先祖,少年時代就胸懷大志,說大丈夫應當馬革裹屍。他本是隗囂的屬下,卻不滿隗囂的虛偽狹隘,很早就投奔了劉秀,建議劉秀拉攏隗囂的部下,並對前線將領的疑問有問必答,極大地促成了劉秀的最終勝利。

成語“得隴望蜀”背後,東漢劉秀如何在“三國爭霸”中險招求勝?

伏波將軍馬援塑像

另一位名將是竇融。竇融割據河西,號稱河西五郡大將軍,見中原局勢穩定,想要依附劉秀。劉秀大加賞賜,並對他說你的地位極為重要,舉足便可以定天下輕重,這就是成語“舉足輕重”的由來。竇融後來率兵協助劉秀平定了隗囂的叛亂,隗囂憂憤交加而死,竇融獲封侯爵,名列三公。

對隗囂的戰爭勝利之後,劉秀便開始專心對付割據蜀地的公孫述,這位公孫述自號白帝,後世劉備駕崩的白帝城就是得自於這位白帝。劉秀對公孫述的戰爭和後世三國的戰爭也極為類似,他將戰場分為南北兩線,南線為水戰,北線為陸戰。

在南線戰場上,劉秀的大將是岑彭。後世曹操就把名將張遼視作是岑彭一樣的人物,足見岑彭名望之高。岑彭利用火攻破掉了公孫述的水軍,更是出其不意繞開公孫述主力,奇襲成都,三國時期鄧艾也是用同樣的方法攻到成都城下。可惜岑彭在一個叫做“彭亡”的地方駐軍,遭遇了刺客,殞身於此。北線的主將來歙同樣遭遇了刺客,身中匕首後從容安排好軍務大事,抽刃而死。

成語“得隴望蜀”背後,東漢劉秀如何在“三國爭霸”中險招求勝?

吳漢像

此後與公孫述作戰的主將是劉秀的大司馬吳漢,他在逆境中奮勇拼搏,被劉秀稱讚是“差強人意”(原意是能在逆境中振作眾人的心志)。吳漢原本是在河北地區投奔的劉秀,手下有著當時全國最強大的北方突擊騎兵。當時公孫述迷信預言“虜死城下”,出城與吳漢作戰,結果被突騎衝殺中箭,回城當晚立死。第二天其部屬投降,蜀地基本平定。“得隴望蜀”之戰,最終以東漢的統一而告終。

參考文獻

《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