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建議與過節攻略,你不是農民也要過節!

秋高氣爽可人天,稻花香裡說豐年。央視大篇幅畫面高調報道中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來了,誰有資格過這個節呢?農村戶口已經統一修改為居民戶口,進城務工實際上已經不是農民,土地流轉給專業種植戶……中國還有多少真正的農民?農民豐收節是誰的節日呢?是你的節日嗎?你又該如何慶祝這個美麗的節日?

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建議與過節攻略,你不是農民也要過節!

豐收節

一般過節,首先想到的是假期、聚會、海吃海喝一頓吧!這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該如何慶祝呢?首先沒有假期、其次你是農民嗎?你來自鄉村就是農民嗎?有多少年輕人會種地?我們希望的田野上出產什麼?組織以下鄉村旅遊、鄉村採摘就是過節嗎?旅遊也沒有假期呀!退休的大媽大叔也沒辦法扎堆去鄉村旅遊呀……一句話,普通人沒法過這個節,只有農場主有資格慶祝這個節日,分管農村工作的公務人員、鄉村幹部可以過這個節。國家既然確定了這個節日,頂層設計已經完工,民間該如何慶祝豐收節?一般吃瓜群眾該如何參與這個節呢?

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建議與過節攻略,你不是農民也要過節!

金色的季節

豐收了,應當感謝天、感謝地、感謝政府領導的好!我們是否應該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來一場濃重的感恩儀式?讓離開土地的年輕人在工作崗位上藉著分享豐收的喜訊,舉行一次莊重的感恩儀式。讓青年學生在學校裡集中學習以下所在地的農產品種植知識。公職人員是否也來個感謝的誓詞背誦儀式……當然吃還是需要的,最好由政府倡導以下豐收節的食譜。千篇一律的過節吃餃子與豐收節氛圍有點遠哦!吃瓜群眾的智慧是不用懷疑的,只要政府與媒體稍事引導就會迸發出無窮的智慧,想出若干過節的民間儀式。有了過節儀式就好說了,傳過一代人就會成民風,傳過兩代人就會成民俗……官節就自動成為民間節日了。那時候豐收節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才具有社會價值。

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建議與過節攻略,你不是農民也要過節!

豐收感恩節

農民豐收節,千萬不要搞的類似教師節,變相讓學生給老師送禮物,增加學生家長負擔,增加了師生不和諧因素,沒有達到設立節日是為倡導尊師重教的初衷,人家真正過教師節的人多數還是選擇孔聖人的生日來慶祝。相信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頂層設計一定很完美,期待基層政府如何操作及主流媒體如何引導了。應當考慮將“農民豐收節”簡化為“豐收節”,讓全社會有認同感!借鑑外國的感恩節沒有什麼不好,讓子孫後代傳承感恩不能只建立在家族親情層面,應當讓感恩成為生活習慣,讓感恩擴大到社會層面。某島國吃飯前的那句“我開動了”就值得我們學習,它的原意是“感謝動物與植物獻出生命餵養我”。我們的豐收節最好能儀式化、全民化,不需要追求假期、不以口福為目標,豐收節集體從心底感謝一次上天每日恩賜給我們陽光、空氣、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