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 肺虛 脾虛的自我調理方法

一、腎虛自療法

腎虛 肺虛 脾虛的自我調理方法

因為運動缺乏、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導致腎虛是現代人的通病。半數以上年輕人的瞳孔縮放測試、中醫把脈、姿勢型血壓測試,都證實處於腎虛的狀態。尤其有過敏體質的患者,三分之二以上有腎虛現象。

腎虛如果怕冷就是腎陽虛,如果怕熱就是腎陰虛。腎陽虛最簡單的自療法就是自制粉薑茶。

“粉”是粉光參,也就是美國花旗參,可以補充腎上腺荷爾蒙的原料;

“姜”是生薑,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參”的效果,配方雖然簡單,但效果宏大,不過,製法非常講究,做錯就沒效果。

將姜泥放入沸水中,水再開時拌入姜泥二分之一量的參粉,熄火悶蓋半小時,分多次在早上喝完。

除了粉薑茶之外,腎陽虛可用科學中藥右歸丸、金櫃腎氣丸,腎陰虛用左歸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氣血兩虛用十全大補湯,另外靈芝與樟芝也有調補的效果。

中醫療法

腎虛 肺虛 脾虛的自我調理方法

1、“揉耳垂”,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感冒前,鼻子開始打噴嚏、流鼻水,耳垂會先發冷、變冰,此時只要用雙手把耳垂揉熱,鼻水就停了,感冒也就終止了。鼻子過敏的人也適用此法,很有效。因為耳垂的位置在耳穴上對應的是腦下垂體與下視丘,溫熱它,就可以活化。

2、提高免疫力。鼻子過敏的人,也可以用食指擦“迎香穴”。身體虛弱時,頭頂會發冷、發酸,只要用指頭敲“百會穴”,就會有進補的效果,附近的“四神聰”最好也順便敲一敲。

“曲池穴”雖然是過敏第一要穴,但太深按不到,只好改抓“手三里穴”,效果很好、也很舒服。調節免疫力的第一要穴,非足三里莫屬,握起拳頭,像鐵槌一樣用力捶“足三里穴”,保證又酸又舒服,既補虛又抗敏。

3、身心運動,也是最根本的免疫調節法就是身心運動了,每天早上起床打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只要十五分鐘就有喝一碗人參湯的效果。

二、肺虛自療法

中醫說,肺主皮毛。所有的過敏,不管是呼吸道或是皮膚,都屬於中醫的肺的管轄範圍。臨床上,肺虛寒的過敏患者居大多數,這種患者,不管是皮膚過敏、鼻子過敏、氣喘,都可以使用三伏貼療法。

“三伏貼”是要在一年最熱的那“三伏天”,每隔十天,連續三次,在肺俞、膏肓、風門、大杼這些穴位貼上姜泥、細辛、甘遂、白芥子這類大辛大熱、逐痰去寒的中藥粉泥,最好讓局部起水泡,才能發揮提振陽氣的最大效果。

用辣椒膏貼上面的穴位,或加膻中、天突、腎俞也有不錯的自療效果。也不必限制是三伏天才能貼,基本上是“有是症,用是藥”,也就是說,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上背發寒、咽喉癢癢,就可以貼。

但要記得,辣椒膏要晚上洗完熱水澡之後才貼,洗完澡之後毛細孔大開,藥效很快滲透,隔天中午就可以撕下來,以免過度刺激。要注意,第一次貼會很辣,但第二次貼以後就習慣了。剛撕下來時,貼過藥膏的地方洗熱水澡會很燙,要小心。

三、脾虛自療法

腎虛 肺虛 脾虛的自我調理方法

中醫說的脾氣虛、中焦溼滯、運化失調,其實是同一件事。在自然醫學裡,就是胃酸不足、消化不良、小腸菌叢失衡、慢性食物過敏、腸道蠕動失調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相通的,而且症狀彼此相關。不管它們是如何形成,如何轉換,其實治療方法不外乎:補充腸益菌、補充水溶性纖維、補充水分、補充胃酸、補充消化酵素。

在所有的腸益菌當中,我們可以有兩種組合方式

第一,是挑選多種菌種,低劑量補充,長期服用可調理腸道菌叢。

第二,挑選兩、三種專攻過敏的腸益菌。

補充腸益菌的同時,如果也能適時補充腸益菌的食物,腸益菌就可快速茁壯,包括許多優質代糖,例如果寡糖、異麥芽寡糖、赤藻糖醇、麥芽糖醇之類。有些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例如柳橙,也有養育的效果,纖維又可刺激腸胃蠕動、吸附毒素,可謂一舉數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