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本文據《親情西花廳》一書的文章整理,作者系周恩來侄女周秉宜


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周恩來侄女周秉宜在寫書法

1965年,我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準備去報考大學。當時有兩所大學可以先報志願:一是學習油畫、國畫、雕塑的浙江美術學院;一是學習陶瓷、裝潢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經過考慮我決定去報考工藝美院。我去找伯伯,想聽聽他的意見。伯伯當時沒有直接回答我,只是說:“工藝美術學院,那裡的專業都是可以直接為工農兵、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後來,我報考了工藝美院。那時的工藝美院並不像現在這麼熱門。原因是設計花布、設計服裝永遠不能被稱為藝術家,所以它的檔次也就屬於二流。我以為自己甘願去做一個無名無利、只為大眾服務的工藝設計師,伯伯應該是挺滿意的。沒想到1968年春,有一次伯伯和哥哥談話時,他又讓哥哥轉告我,說如果我這會兒能去農村、去給貧下中農的孩子們教書,他才認為我是有出息的。

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1956年10月,周恩來與周秉華(左起)、周秉和、周秉建、周秉宜、周秉德在西花廳院內。

但我沒有聽從伯伯的建議去當農村老師。當時,我還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我沒有膽量脫離組織獨自出去闖蕩。因為我知道伯伯絕對不允許我說出和他的關係。在那個“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年代,我認為這個計劃根本無法操作。如今想起來,我一定很讓伯父失望了。我想我不如弟弟。

幾年前一位曾經在西花廳工作過的同志向我說:“秉宜,你們是總理的侄子侄女。你知道如果你們是他的親生兒女,他會怎麼對你們嗎?”我說:“我當然知道。看見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了嗎?毛主席把毛岸英送到朝鮮去抗美援朝。伯伯他要是有一個親生兒子,他不但會把這個孩子送到朝鮮,他肯定還得逼著彭總允許他的兒子上前線去打仗不行。要是個女兒,那就得上前線去當護士。”

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周秉宜幼時與總理在一起賞花。

我後來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母親。媽說她記得伯伯還真說過類似的話。那是在1961年夏我哥哥去參軍之前,伯伯要給哥哥送行,我們一家人都去了西花廳。媽說那一次伯父就對哥哥說過一句話:“你們不要以為我這個當伯伯的管你們管得太嚴。就因為你們是我的侄子。如果我有兒子的話,我肯定會管得比這更嚴格。”

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周總理與家人在一起用餐

1965年“五一”勞動節,秉華去西花廳看望伯伯。伯伯得知秉華即將高中畢業,馬上問他畢業後有什麼打算。秉華說還是去年那個想法沒有變,準備和班上幾個同學一起去山西插隊落戶。伯父對這個回答顯然很滿意,他說:“對嘛,我們周家有過當工人的了,還沒有一個農民。我支持你去農村插隊落戶,做一個農民。”不過伯父還有一點兒不放心。又盯著追問了一句,“你敢向我保證嗎?”秉華說:“當然敢,我保證畢業以後去農村。”

那時的插隊落戶並不像後來“文化大革命”中的全體知青下鄉。那時的插隊是由政府統一管理安排的,是屬於實驗階段。插隊的青年學生必須要經過挑選。原則是:本人不是獨生子女;本人自願,父母雙方同意,有一個不同意的都不行;本人品質好,沒犯過錯誤。所謂犯錯誤主要指打架鬥毆和小偷小摸行為。政府怕這些學生去農村表現不好,引起農民不滿。

秉華滿懷信心地開始進行去農村插隊的準備。膠鞋、手電、筆記本、臉盆他都買齊了。他甚至還買了幾本與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有關的書,卻不料隨後的一次全市徵兵任務把他的計劃打亂了。那時,凡應屆初、高中畢業生,不論你是什麼志向,是考大學還是去農村都得先去參加體檢。秉華也參加了體檢。秉華從小在八一學校練出來的那副好身板一下子就被西城區武裝部相中了。不多久,一份入伍通知書就直接寄到家裡來了。事先也沒有人徵求過秉華的意見。不過男兒當兵,保家衛國。還需要徵求意見麼?伯父自己就說過“好男要當兵”。通知書要求秉華於下月中旬去西城區武裝部領被服。

既然被部隊挑上了,還說什麼。報過到,領完被服,秉華給七媽打了一個電話,說自己已被應徵入伍,即日就要出發。現在他想去向伯伯七媽告別。七媽說那你就來吧。

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周恩來與鄧穎超

當時伯伯正住在釣魚臺。秉華去的時候,伯伯在辦公室工作還沒有出來。七媽對秉華說:“小四兒呀,你要參軍,要走了,伯伯說請你吃頓飯。”等了一會兒,伯伯出來了。談話就在飯桌上開始進行。伯伯第一句話就問秉華:“秉華,原來你跟我說你要去插隊當農民,我是很支持你的。現在又要去入伍。這個情況是怎麼回事?”秉華把今年畢業生去向的原則簡單介紹了一下,又說他體檢時並不知道市裡有徵兵優先的原則,是後來才知道的。伯伯聽後想了一下,說:“我知道了。既然組織有這麼個要求,你還是要服從組織分配。”但他接著又說,“你想當農民,將來從部隊復員以後還可以去農村,實現你的理想。”伯伯又問秉華參軍去什麼地方。秉華說是去陝西。伯伯就說:“當兵是很艱苦的事,特別是到陝西。今天我和你七媽請你吃二米飯,是大米加小米的二米飯。小米是好東西,我們當年都是吃延安的小米過來的。我們的軍隊就是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的飛機和大炮。你到了陝西,那裡沒有那麼多細糧,你可能一開始不適應,你得慢慢適應起來。”秉華馬上請兩位老人放心。他說:“我能適應。”

最後,伯伯又拿出一套毛選甲種本(上下冊)送給秉華說:“現在全國都在學習毛主席著作。我和你七媽送你一套書,毛選甲種本。你到部隊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爭取做個五好戰士。”

周總理曾說:如果我有兒子,肯定會管得更嚴格

左起:周秉華,周秉宜,周秉建,周秉和,周秉德,周秉鈞與七媽鄧穎超合影。

如今秉華和我回憶起這件事情時,說他感覺伯伯對他沒有能去成農村,很有點不甘心的意思。秉華說他後來特別能理解伯伯對六妹秉建去內蒙古插隊寄予那麼大的希望。確切地說,秉建去內蒙古不完全是秉建自己的事,更是圓了伯伯的一個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