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簡史,從「寶玉挨打」說起

01

在《紅樓夢》的第33回中,有一段給讀者留下印象非常深刻的情節,在書中的回目是“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寶玉捱打”的故事。

榮國府的公子賈寶玉荒疏學業,結交伶人,和母親的婢女調笑,被父親賈政在盛怒之下痛打了數十大板,要不是賈府的老祖宗賈母及時出現勸阻,寶玉甚至有性命不保的危險。

作者曹雪芹的這段生動異常的描寫,形成了我們對舊時代虎媽狼爸式家長和體罰教育的主要印象,那麼體罰在教育當中的應用中究竟始於什麼時候?棍棒教育是不是古代老師和家長頻繁使用的方式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關於棍棒教育的那些事兒。

02

在中國教育的歷史中,體罰的應用,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早。

“教育”的“教”字本身就和體罰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教育的“教”字是這樣解釋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

這裡的攴字,指的就是輕輕的敲打,後來在楷體字中寫成了反文旁,也就是“教”字的右半邊。

而成書於先秦時代的《尚書》,也指出“撲作教刑”,而這個“撲”字,指的是用來懲戒學生的戒尺。

《禮記》中記載的“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其中的“夏楚”,就是教師使用的教鞭,後泛指體罰學童的工具,多用於未成年者。

從以上這些歷史悠久的典籍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問題。

首先,以敲打為主要形式的體罰,幾乎是和教育本身的歷史相伴相生的。

其次,這種體罰從出現那天起,就附上了不要用力過猛的告誡,畢竟體罰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要“察其體而盡其心”。

而這樣的原則,也基本貫徹在歷代與體罰有關的規定中,《紅樓夢》中,賈政幾乎是痛下殺手的棍棒教育,並非是常見的狀態。

03

對青少年實施體罰的群體,主要是教師和家長,咱們先來說說教師。

關於教師對學生的體罰,比較早的詳細記載是出自於東漢思想家王充的《論衡》。

王充在回憶自己的經歷時,曾經提到過,童年和他一起在書館學習的學生有一百多個,他們中有的因為行為失當,有的因為字寫得太醜,都難免被先生責打的命運。而王充本人傲嬌地表示,行為謹慎,書法優秀的自己,就是為數不多沒有被先生責打的學生之一。當然,這種聽起來多少有點兒找抽的語氣,會不會被他的同學們打,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需要說明的是,體罰雖然在秦漢時期比較普遍,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分寸,教師通常對不合格的學生有除名的權利,但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就隨意地體罰學生,教師本人也是會遭受到處分的。

到了唐宋時期,學生的體罰標準開始細化起來,對於懲戒的條件、方式和程度,都有了更詳細的規定。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太學會依據學生的過錯行為,制定“五等罰”,這些懲罰措施當中既有身體上的懲戒,也包括限制人身自由,改變生活環境,隔離反省等其他舉措。而比較有效的一招,就是把學生的劣績記錄在檔案上,這會對他將來的入仕造成重要的影響。很多學生因為懼怕仕途受阻而不得不有所收斂。

到了明清時代,體罰更多的轉變成了“言語罰”和“教育罰”。根據晚清理學家唐鑑作品中的記載,學生如果不服教師的管教,教師可以進行訓斥和責打。在一些義學當中,也規定學生如果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或是頑劣成性,老師可以通過打手和打臀部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不過不能對學生的頭和臉等重要的部位實施懲罰,而當學生超過了13歲,一般情況下就不再進行體罰了。

魯迅先生在回憶幼年時,在他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處學習的時候,如是寫到:“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這或許也是當時很多宿儒的寫照吧。

04

相比於歷代的教師們在體罰方面的節制,家長們對棍棒教育的運用就顯得更加任性一些,歷史上湧現出了不少的虎爸狼媽式的人物。

在諸位“狼爸”當中,最有名的一個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皇帝宇文邕。作為皇帝,宇文邕算是一個一等一的人物,文治武功,道德品質,都沒有太多槽點,可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宇文邕就顯得過於簡單粗暴,而這樣的簡單粗暴,也為宇文家江山的斷送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宇文邕的大兒子叫宇文贇,是帝國未來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宇文邕望子成龍心切,對這位太子的要求也格外的高。

宇文贇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和大臣一起上早朝,要風雨不誤;宇文贇喜歡喝點酒,而他的爸爸卻要求一滴酒也不可以帶入東宮;這還不算,宇文邕還要求輔佐太子的官員,每天記錄太子的行為,並每月向他彙報一次,稍有不合意,就當眾用板子抽上宇文贇一頓。

宇文贇成年後,父親的棍棒教育,還是絲毫沒有減弱的意思。一次宇文贇隨軍出征,在前線做了一些不合規矩的事兒,被官員舉報,老爸二話不說,拿起棍棒,又對宇文贇一陣暴打,以至於在宇文贇的腳上留下了永遠無法消除的傷疤。

從心理的陰影到身上的創傷,宇文贇感覺自己對這位嚴父除了仇恨就是恐懼,已經沒有什麼親情可言。

待到父皇駕崩後,登基的宇文贇終於如釋重負,他選擇了放飛自己以彌補此前的壓抑。他殺掉了一大批父親信任的重臣,更改了父親制定的制度,整日縱情聲色。可惜這樣的時光非常短暫,僅僅兩年時間,宇文贇就因為放縱過度而去世,屬於北周的天下也很快易主。超級狼爸宇文邕的棍棒教育,摧毀的不只是親情和兒子的前途,甚至是原本屬於宇文家的整個天下,這個代價恐怕是他全然無法預想到的吧。

05

下面出場的這位“虎媽”的代言人,雖然沒有宇文邕的地位那麼顯赫,但彪悍的程度卻毫不遜色。

這位“虎媽”,就是唐朝御史李景讓的母親鄭氏。

鄭氏還很年輕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自己含辛茹苦地撫養三個兒子長大。

而身為長子的李景讓,也足夠爭氣,讀書上進,寫得一手好字,二十幾歲中了進士,此後官至御史大夫和太子少保。

可即便是這樣的成就,還是沒有辦法逃脫“虎媽”鄭氏的棍棒教育。

原因是,他雖然科舉仕途一路順利,但他的一個弟弟李景莊,多次參加考試,卻一直落榜。

在鄭氏看來,身為長子的李景讓,只顧著自己進步,卻沒有盡到兄長的責任,自然該打。

據說弟弟每落榜一次,兄弟二人都要捱打。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李景讓已經身居高位後,依然如故。

最終,連主考官都看不下去了,通融了一下,破格錄取了李景莊,終於免除了年紀一把的御史大人的皮肉之苦。

而虎媽鄭氏的事蹟還遠不止於此。此後,她竟然通過鞭打自己的兒子,成功地制止了一次軍事譁變。

《新唐書》中記載了這一戲劇性的事件。

李景讓在浙南為官時,有一位不遵守紀律的下屬,受到了李景讓的杖責。不知道是李景讓受到虎媽自幼體罰的影響,囑咐杖責的衙役下手太狠,還是這位下屬本來自己身體羸弱,總之這位下屬竟然在杖責後意外死亡了。

這一事件引起了軍隊的騷動,譁變一觸即發,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鄭氏華麗登場,她讓李景讓趴下,用鞭子大力抽打他,一邊打還一邊罵,國家給你的權利,不是讓你隨便殺害下屬,你這個樣子,有什麼臉面去見你九泉之下的父親。

鄭氏越說越氣,鞭子也抽得一下緊似一下,各位軍士看著這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原本憤懣的心情也逐漸平復下來了,反過來還奪下了鞭子為李景讓求起情來,一場危機就這樣被鄭氏用特別的方式平息了,實在令人稱奇。

06

同樣是棍棒教育,“虎媽”鄭氏,做法雖然手段略顯奇葩,但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不但三個兒子最後都成就了一番事業,甚至還意外地挽救了一場重大的危機;而反觀宇文邕的教育,不但隔絕了父子之間的情分,甚至還間接地導致了一個國家的傾覆,一得一失之間,可以給予我們很多思考。

每一種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具體場景,而且往往在細節處見功夫,“棍棒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的階段有著必要性,我們今天當然不應再倡導所謂的棍棒教育,不過關於教育的獎勵和懲罰,依然可以從古代的教育中汲取很多有益的養分,為己所用。

無論是一味地懷念“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偏執觀念,還是以存在體罰形式為由,全面否定傳統教育中的亮點,都是不夠客觀的行為。

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感謝大家收聽,咱們下期再見!

文章轉自“師之”app中的《教林廣記》欄目,歡迎前往下載註冊並訂閱查看最新內容!

棍棒教育簡史,從“寶玉捱打”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