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導讀

如今,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與一般網絡使用行為有何區別?近日,國家衛健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按照該標準,網絡成癮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後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其中,持續時間是診斷網絡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需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在國家衛健委日前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統計數據表明,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比例接近10%。目前,我國關於這一領域的治療規範仍在制定之中。

儘管網絡成癮治療規範尚未發佈,但陸林表示,網絡成癮現象的出現往往與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等)有關。一般而言,這些心理疾病得到改善後,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問題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遊戲成癮還被列為精神疾病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WHO就宣佈,將在今年發佈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並列為精神疾病。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

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網癮的慘痛教訓

有媒體報道,去年9月,在湖南武陵山區的一個貧困縣,初三學生小唐,因沉迷於“俠盜飛車”遊戲,將鄰居小西殘忍殺害。在公安機關在審訊過程中,小唐表示平日與小西並無仇怨,只是為了在現實中體驗虛擬世界殺人的“刺激快感”。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21歲的小謝在長沙讀大學,去年國慶長假和幾個要好的同學都沒回家,約好一起在網吧打遊戲。在遊戲的刺激下,小謝和同學們不知不覺在網吧待了三天三夜。小謝突然沒了聲音,並開始嘔吐,慢慢陷入昏迷狀態,同學立即把小謝送往附近醫院。醫生最後診斷,小謝為腦卒中(俗稱中風)。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去年10月1日,家住東莞長安鎮的吳小姐突然右眼一黑,什麼都看不見了。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後,竟是因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而引起的眼睛失明。經診斷,她右眼失明的誘因是長時間對著手機打遊戲。

院士聯名呼籲反對網癮

今年六一,我國17位院士也聯名提出讓兒童節成為“無網遊日”的呼籲。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聯名信部分截圖

反對網癮,高校各有妙招

早在201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就出臺過類似新規,規定中表示:為了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學校明令禁止學生在寢室內用電腦玩遊戲。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2015年4月,華南農業大學學生工作處發佈《關於開展本科生宿舍晚自習檢查的通知》,首次把“玩遊戲、看電影”等列入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且進行宿舍檢查。華農學生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校風建設的一部分,之後還將在全校18個學院成立院級學業互助中心,以促進學生你幫我助、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


而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自2018年1月4日起

禁止學生夜間通過

校園網訪問所有遊戲網站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你中招了嗎?

網癮如何預防

今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通知強調,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並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建設校園綠色網絡。

專家建議

家庭要成為預防

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

1. 每天花點兒時間和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2. 教孩子和他人交往的技巧,讓孩子有3~5個好朋友;

3. 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培養幾項家人共同參加的運動;

4. 把電腦放在客廳或書房,理智地支持孩子上網;

5. 儘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網;

6. 不要給孩子購買過於高級的手機,手機功能越簡單越好;

7. 為孩子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把大目標簡化成小目標;

8. 找出孩子的優點,適時地表揚孩子的進步。

網絡成癮,你中招了嗎?

來源:團中央學校部(ID:tzyxxb)綜合自: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微言教育(ID:jybxw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