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对抗虽然异常精彩,但其实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魏蜀吴三国建立没多久就覆灭了,魏国持续45年,蜀国持续42年,吴国勉强撑到了51年。如果你只是单纯的认为司马家族灭了三国,就真的是把这个问题看的太简单了。三国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灭亡,更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对抗的集团——门阀士族。史书和演义只告诉了我们三国争霸,却没有告诉我们整个三国就是一个对抗门阀士族的改革史。

《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历史是由胜利者编造的谎言,但谎言始终掩盖不了真相

说道这里我想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本人90年人),最火的一部“经济学小说”——《货币战争》。书中告诉了大家整个世界经济其实掌握在银行家的手中,他们操纵世界格局,操纵政治战争,写的十分邪乎,我当时也看的十分津津有味,虽然此书描写事迹的真实性存疑,但在中国的历史中还真有与此类似的一股势力影响了中国近800年的发展,这股势力就是今天要讲的门阀士族。

《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货币战争》经济学中故事写的最好,小说中经济理论讲得最棒

门阀士族在中国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影响了中国800年,可以说这800年的历史就是门阀士族的历史,王朝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与士族集团的博弈。

《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自古以来,有钱有权就是一切硬实力的标准

士族,又可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等。当年王莽篡位, 为此制造舆论,说王氏出于帝舜,意思是说老子家里也是王孙贵族,并用法律手段公开宣称他们的王姓是天下最高的望族大姓。 于是,门阀士族的玄幻传说就这么开头啦。

东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势力。东汉政权也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于是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古代大户人家

在东汉时期,当官主要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被举荐的才能做官,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然后官僚与自己的门生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所以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当地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所以门阀的两个特点我们就很明白了,「世」和「大」!也就是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

东汉末年,已经累世造就了公卿,一个家族全部出仕为官的现象非常普遍。土地兼并情况非常严重,比如荆州蔡家只是二流士族,却雇佣上万人种地,私兵数千。这个时期只是士族的萌芽阶段,但也可以影响天下。

荆州刘表的覆灭,根本原因是不能控制荆州四大家族。而孙权的无功,在于内部士族互斗消耗太严重。蜀汉的灭亡,在于荆州系和本土系的利益分配不均。

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替代,最根本原因是曹操的“寒门法家”。司马家族得到南北士族的支持,很快统一了中国,司马家族也给了丰厚的回报。晋朝成为士族集团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以致南北朝170年的混乱历史,各个势力背后都是士族集团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守江山比打江山难,现在想想意味深长

那士族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呢?当然是建立一个由本阶级掌握的政权。至少在这个政权地位中要处于掌握的地位。但我们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他们其实没有一人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属于赤裸裸的创业派,他们本身无法成为士族利益集团的代表人,也没打算让士族成为统治阶级。再加上东汉政权的灭亡,跟士族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三国的君主反倒很排斥士族当政,但由于魏蜀吴三国的具体情况又不是十分相同,所以我们也只能分开来讲述,看看士族阶级如何同三国进行斗争,最后又如何将他们归于一统的。

透过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实际解答三国里面留下的历史遗留争议。

1、曹操为何不称帝?

2、曹氏父子为何好人妻?

3、曹操为何要杀杨修?

4、诸葛亮为何要六出祁山?

5、诸葛亮为何要杀死李严?

6、孙权晚年为什么会黑化?

本期节目将会分为四期,喜欢的观众老爷还望点击关注。“子恒说三国”将会为大家带来更丰富、更深刻的三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你只看到了三国的战争,却没看到三国共同的敌人

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今晚(2018年10月2日),我就会更新第二集《曹魏政权和士族集团相爱相杀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