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爬過的山,比他的女人更精彩

王石語錄:“對人類來說,高山不僅僅有外在的雄偉,他還是聳立的靈魂階梯,是宗教的源頭”

《靈魂的臺階》作者是萬科董事長王石,這是他“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側重點在於談論人生的意義。

王石爬過的山,比他的女人更精彩

書主線是作者王石在攀登雪山過程中與各位山友及嚮導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及思想碰撞;他們對於死亡、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大自然的奧妙的一種崇敬之情。

書中有這樣兩句話對我影響甚大:

1.對成功重新定義—不必非要登頂,重要的是有沒有全身心的投入。

2.存在意義,就是存在。

書裡講到,曾經的北大“山鷹社”,這個社團以“挑戰自我,不畏艱難,強壯體魄,磨練意志,敢於面對死亡,敢於攀登”為精神。

王石爬過的山,比他的女人更精彩

他們在攀登卓奧友峰時,不幸遇難,七個鮮活的生命被大雪山無情的掩埋了,這當然對家庭來說是很不幸的了。事後北大師生、各界山友、社會傳媒,在震驚和悲痛的同時,也展開了討論和反思。

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遇難的隊員都是各省份高考中名列前茅的精英,是未來的棟樑之才,還沒有完成學業就因為冒險活動白白搭上生命,對的起國家的培養嘛?

為了表現自我,不顧危險登山而最終遇難,空留悲痛給自己的親人,對的起他們的養育之恩嗎?

青年人就不應該冒無謂的險,不應該選擇專業性很強的高山攀登-----網上幾乎一邊倒的反對聲,反對聲最後演變成聲討。社會負面輿論給北大和山鷹社帶來了巨大壓力。

但是這些從另一個方面看的話,也不盡是不好的方面。現在的大學生怎麼樣呢?!大多是一切以父母的安排生活,甚至父母為其打點好一切,之後時我們養成一種惰性,最終失去了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這樣更加可悲。

王石爬過的山,比他的女人更精彩

文中還講到在登山途中,海拔 6000 附近的一處冰塔林外側,依附著岩石黏附著斑斑點點的赭紅色的印記---一種高山菌類。

在海拔6000 米的位置仍然存在著生命,這是多麼頑強的生命啊!在高海拔低溫條件下,菌類和苔蘚可能經歷幾十年、上半年,才能長到斑點大小,在幾年的時間內,它們看上去基本沒有任何的變化。

我們不僅要沉思:這種沉默的生命,它的意義何在?

每一個人,每一種生物。它的一舉一動都有其目的或意義。毛主席一生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的獨立自由。劉翔姚明的意義代表著更快更強。

植物的草長鶯飛讓人們感受生命之美,動物的四季遷徙,生老病死提示著生命的繁殖、延續。而高海拔上的頑強生命不僅讓人感嘆“這些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存在本身”人給自己的一生附件了許多的意義,有正向的也有反面的。

如何讓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有意義,而不是像高原上的一抹苔蘚,碌碌無為的活著,我覺得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每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其實人生的方向盤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生存在自我造就中,是否活的精彩完全取決與自己。

王石爬過的山,比他的女人更精彩

再就是關於“登山即是人生的濃縮,也是人生的延長”的理解。 我覺得這句話分兩部分理解。

前句:“登山是人生的濃縮,”

登山鍛鍊了一個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勇氣,因為大雪山的情況是很複雜的,不知道前方會遇到什麼情況,所以登山是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對死亡的一種淡然而去的。只有這樣的心態才能處變不驚,沉著應對。

後句:“也是人生的延長,”人生的足跡遍佈的更加長了。

人生有“兩度”,一種是人生的長度,;另一種是人生的寬度。“長度”,就是人的壽命的長短;“寬度”,是人生所經歷的事情的多少。人生的長度和寬度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讀這本書之前,我是帶著問題走進書中的,王石,一個身價億萬的企業家。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不顧安危,登上一座又一座雪山之巔的。

在書中模糊間窺得了些他的想法,王石曾經自問“經過多年的奮鬥,隨著財富的增長,你慢慢就相信財富跟幸福是不等同的。

王石爬過的山,比他的女人更精彩

作為一個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多的物質財富,還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自我駕馭、更多的發揮和創造性、更多的自願合作、以及更少的不自願的服從和不是本人的目的。”

王石正是憑藉著這份內心的不安分,開啟了他輝煌精彩的人生。安逸的生活往往使人生惰,看看眼前的生活,我們是否在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家人、朋友、父母負責。讓自己的生命中滿意義,讓自己的生活不要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