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最近有幅對比圖很流行,你在的是好單位還是壞單位?一對比就明白。

總結起來,大概就是好的單位人才湧入,壞的單位庸才遍地;好單位牛人大咖一堆,內行領導下屬,壞單位關係戶一大堆,外行領導內行;好的單位員工驕傲自豪,壞的單位員工牢騷滿腹;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好單位員工有理想目標追求,壞單位員工得過且過,混日子嚴重;好單位給員工制定成長髮展路線,讓員工有目標能努力,壞單位給員工成長成才製造障礙,這不允許那要禁止;好單位鼓勵員工創新,壞單位要求員工絕對服從;好單位給員工充足時間,壞單位浪費員工時間。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1、對比之下,有的基層野戰單位幾乎條條中招,讓人瞬間淚崩。

比如為數不多的轉業名額,被拿來當成獎勵指標,按照這種反邏輯,將對單位未來發展形成致命的後果,有的人為了早點離開努力幹事,想待在單位的人都開啟混日子模式,混上十幾二十年,對單位只有負面貢獻,越往後,單位越落後。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按照正常邏輯,轉業幹部一般都是自身素質跟不上單位發展節奏,所以“被淘汰”離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一茬更比一茬強。這樣的單位有很多,比如那些把轉業當懲罰的單位,當你不好好履職盡責時,不好意思你轉業走人,當你得知自己被轉業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前途未卜人生渺茫時,當人們聽到你轉業時,都替你搖頭嘆息,感覺你失去了人生大好機會。恭喜你,你所在單位絕對是好單位。

把轉業當獎勵的單位,大概是壞單位的通用做法,只不過有的明文規定,有的是潛規則,那些單位的領導並非不知道嚴重後果,只是為了保住眼下的帽子,激發官兵活力不得已為之。如果沒有類似獎勵,那麼怎麼辦?當官兵都不再為幾個轉業名額奮鬥時,單位領導也該換了,沒有辦法,因為你的單位爛。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2、有的基層單位圍著兩個領導轉,工作一切出發點以上級領導滿意為原則。

基層官兵苦累死活無關緊要,開會提前半小時以上入場,為迎檢放下武器打掃衛生,領導看不慣哪個部屬可以隨意操爹罵娘。

你發現,你在單位最害怕領導突然有了新思想,搞這幹那,哪怕你心裡有一萬個不願意,到了嘴上你都是“是是是”,你只有絕對服從的命。你的工作想法,只能深藏於內心,害怕一說出口,領導對你有看法,扣上“政治不成熟”“缺少基層磨鍊”的帽子。你隨時都處於分裂的臨界邊緣,時刻懷疑到底是自己不行還是世界就是這樣。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然而外出學習,你發現,並不是所有單位的領導都是“土皇帝”,有學習的戰友對領導評價很高,個人開展工作自主權很大,幹工作不違心,領導和基層官兵打成一片,同事之間不會“爭寵”。真是對比出好壞。

3、可能不少基層官兵都不知何為福利待遇,因為他們除了工資,沒有待遇,所以天天盼著漲工資。

有些單位有些待遇,但在執行上打折扣,按照最低標準,出差報賬時,到了財務都是提心吊膽,害怕差旅費無法報銷,自己倒貼腰包。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有些單位給基層官兵裝了熱水器,得感恩戴德;野外按點兒吃上飯大肆宣傳,家屬來隊有了房格外了不起。看到有些文字有的圖片,內心格外傷感傷痛,對於差單位,不求平凡普通生活,不被折騰就已經幸福上天。

看到有的戰友,住在城市,天天開車上下班,老婆孩子熱炕頭,還說不太想幹了,待遇不行,趁年輕準備自己出去開公司了,大不了失敗了再找個單位上班,實在想不通,畢生最羨慕的人生和生活,竟然被他唾棄。你不得不安慰自己,有錢人不一定快樂,這些戰友也一定很痛苦。

好單位差單位並不絕對,但你內心的感受最重要,與其他單位對比之下,還是可以高下立判。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比如好單位重視高學歷幹部,鼓勵官兵學歷升級,壞單位阻止幹部外出上研,學歷越高越是拖累;好單位牛人多,比你還努力的多,不努力都不好意思,壞單位到處都是裙帶關係,領導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這個單位混,相互推諉扯皮多,告狀的多。更悲劇的是,這幫人不但不幹活,還成天指手畫腳,想把幹活的人擠走。

總之,好單位催人奮進,壞單位消磨鬥志。那麼你所在的是好單位還是壞單位呢?在單位有獲得感、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嗎?

多麼期盼,每名軍人,無論在院校、科研所、醫院、總部機關……還是野戰部隊、邊海防一線,都能充滿驕傲和榮光地轉發這篇文章,附上真實感受——

我在一個好單位!

你的單位是好是壞?這組對比圖看得野戰軍官淚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