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發布,軟體工程等三專業連續三年「綠牌」

最近幾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不僅成為助推經濟增長的新生動力,而且創造了大量新職業和新崗位。當今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主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正在全方位滲入各行各業,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成為吃穿住用行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互聯網+”時代所產生的大量新興就業機會屬於伴隨互聯網時代長大的90後原住民。

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發佈,軟件工程等三專業連續三年“綠牌”

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帶來的職業發展機會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必將推動優質企業的大量湧現和高質量就業崗位的持續增加,也對求職者的觀念、心態、知識、能力等職業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優質就業機會。

創新創業大潮帶來的職業發展機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於2015年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社會上掀起了一輪創新創業熱潮,一大批新興企業誕生,科技含量相對較高、對就業人員素質要求相對較高的新興服務業已經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之一。我國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領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通過構建高校、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聯動的創新創業支持體系,初步實現了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有效增加。

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發佈,軟件工程等三專業連續三年“綠牌”

高質量就業的剛需將會導致高層次就業競爭更加激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畢業生求職時扎堆大城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之間貧富差距的日益懸殊,而這種不平衡在未來較為長遠的時期還將會逐漸加劇。大城市的優質就業機會,不管是體制內外的還是外資企業的,都意味著更高層次的就業競爭,准入門檻會越來越高。“寧要都市一張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大學畢業生優先考慮大城市、競爭優質就業機會,從人性趨利避害的本能來看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相對於大城市就業,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是拓寬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的重要途徑,基層廣闊天地同樣也可以大有作為,需要相關部門建立一種使大學生能夠“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激勵機制。

相對弱勢群體的就業困境亟需更多社會支持

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崗位相對優質的用人單位一般會設置這樣或那樣的門檻,往往表現為學歷、性別、戶籍、經驗等方面的歧視,還會有用人單位在求職者的身高、顏值、星座、血型等方面有或明或暗的要求,這些損害了求職者公平競爭與平等就業的權利,也反映出我國勞動力市場在求職者權益保護方面亟需加強。面對各種各樣的就業歧視以及准入門檻,在心理、身體、學業、經濟、綜合素質等方面處於弱勢的高校畢業生群體,承載著太多的不堪承受之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社會支持,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事關社會穩定、和諧與文明,可以有效防止貧困的代際傳遞,切實提升受助大學生群體的社會信心。

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發佈,軟件工程等三專業連續三年“綠牌”

新型僱傭關係與職場文化的重構

前幾年還在熱議90後員工職場那些事兒,如今人們又開始熱議95後員工了。新生代的個性張揚與權益表達給組織管理帶來了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一個更加開放和多元的移動互聯時代,新生代面對管理者和僱主都將擁有兩張選票,當遭遇不公、感覺不爽時要麼用腳投票、拔腿走人,要麼用手投票、藉助於各種各樣的媒介表達自己的不滿。伴隨著新生代逐漸成為職場新生力量,新型僱傭關係與職場文化的重構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這些都增加了組織管理的複雜性,也表明新生代的職業成熟度還不夠,心態和能力方面的職業化素養亟需加強,從短期來看不利於其職場適應與融入,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其職業積累與成長。

就業不再那麼難,但優質就業越來越難

大學生就業困境的出現是多重因素綜合疊加的結果,其實大學畢業生找一份工作謀生並不難,但謀求優質崗位的難度係數比較大。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問題並不是找工作難,而是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比較難。體制內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與體制外的品牌企業、標杆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一直是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弄潮兒。要進入這些單位對於大學畢業生的軟硬件條件要求都比較高,當然也是小概率事件。

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發佈,軟件工程等三專業連續三年“綠牌”

體制外中小企業的招聘越來越難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為結構性就業困境,按照現有高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一些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去處,一些緊缺的專業人才高校又不能及時有效供給。在結構性就業困境短期內無解的情況下,體制外中小企業在招聘大學畢業生時始終面臨著“招不來、留不住、待不長”的人困境,招聘官奔波於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有可能無人問津,連簡歷也收不到。

畢業後就上班未必是必選項,還可以“慢就業”由於擇業觀念、價值取向、家庭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畢業生放緩了就業的步伐,目前又出現了“慢就業”一族,“不順從”、“不將就”、“不著急”,畢業後就上班未必是必選項。除了出國留學、考研深造外,慢就業的年輕人中有一部分是“間隔年”的身體力行者。“間隔年”是指青年在升學或畢業以後、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

職場流動性頻繁,短工化趨勢明顯

“工作那麼多,世界那麼大,我想多看看”,招聘會上、剛入職場,“騎驢找馬”、邊走邊看,是不少年輕人的就業心態。對第一份工作預期在一年以內,在一個崗位上呆不到一年,一年內換幾份工作,一言不合就跳槽,90後作為社會就業主力軍的職場流動性不斷加大,短工化的趨勢更為明顯。90後的離職更加隨心所欲,讓用人單位猜不懂、也很受傷。

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發佈,軟件工程等三專業連續三年“綠牌”

大城市的逃離還是堅守,是必須面對的選擇命題

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區域時,傾向於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能夠有效滿足大學生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等層面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城市繼續尋夢還是回老家謀發展之間充滿著太多的糾結。在鄉村空心化與城市規模化相交織的大變局時代,“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逃離、堅守和逃回的背後,是行走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的命運沉浮。

在高等教育轉型和變革的過程中,只有做好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的四個迴歸——迴歸常識、迴歸本分、迴歸初心、迴歸夢想,才能更好地做好高校就業創業工作。從個體層面來看,只有與時俱進、積極行動和更多擔當才能讓理想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