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另一部为人们所熟知的音乐作品。今天,在我们学习交响乐,列举有代表性的音乐创作时,即使再过精简,巴赫的这部作品依旧稳居清单之首,赫然在目。

《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协奏曲是巴赫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721年,为了在政治之都柏林求得一份好的差事,更为了向当权者展示他的音乐才华,巴赫把之前所做的协奏曲其中的六首凑在一起献给当时炙手可热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起初,巴赫只把它叫做《六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等待亲自指挥演出的巴赫,不曾想到这些作品自送出以后就没有被提起过。直到一百多年以后,这些乐谱才在勃兰登堡档案室里被发现。《勃兰登堡协奏曲》这个沿用至今的标题是19世纪发现手稿时候加上去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选用当时已经不占主流的体裁形式大协奏曲写成。所谓的大协奏曲是指,以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相抗衡的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巴赫把大协奏曲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正如许多研究学者所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F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因加入辉煌嘹亮的F调高音小号(Piccolo Trumpet)而备受青睐。巴洛克时期,小号还没有活塞,没有可以改变音高的装置,但是,正由于无可限制,小号可以在高音区中为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自由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在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中,高音小号经常作为旋律乐器出现。

《F大调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由快——慢——快的三个乐章组成,独奏乐器组使用了长笛、双簧管、小号、小提琴。作品具有“大协奏曲”的精神,音乐呈现出金色般的辉煌绚丽。

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高声部是主题的所在地,极具舞蹈性。旋律进行,活跃有力,生动明快。这一乐章,合奏和独奏交替发挥,时而混合,时而分开,辉煌而肯定,共同推动音乐前进。在弦乐组的配合下,独奏仿佛与其窃窃私语,进行着生动美妙的对话。该乐章从F大调出发,自由地转到邻近的大调和小调,经过一番酣畅淋漓的发挥后,音乐转回F大调。丰富的调性布局,同音乐的其他要素共同增强了恢宏壮丽的音乐色彩。

谱例5

这个主题由独奏部的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以及合奏部中的第一小提琴演奏出来,因小号的加入,颇为明亮光辉。

《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第二乐章,美妙的行板,调性以d小调为主,运用模仿式复调的手法写成,音乐柔静,纯美。在本乐章里,不得不佩服巴赫高超的创作水平,从第一乐章的辉煌明亮驶至本乐章的柔情和谐,不同音乐基调的旋律出现时顺其自然,毫无突兀之感。在大提琴和羽管键琴演奏出的通奏低音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双簧管和长笛之间缓缓地奏出带有亲切感的音符,与其说它们在进行优美真挚的三重唱,不如说它们正在描绘一幅静谧素雅的田园景色。

谱例6

《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卡农式进行,音乐从d小调开始,在数次转调后,最终辗转结束在明亮的D大调上。

第三乐章,快板,四声部赋格曲,音乐轻松、自由,洋溢着欢快的基调。大提琴和羽管键琴依然充当在第二乐章中的伴奏角色,用轻快的踏步式的节奏,送出由小号热情演奏的旋风式的民间舞曲主题,在此基础上,再由双簧管、小提琴和长笛轮流奏出活泼的舞曲风格。在小号最后一次呈示主题后,全曲在欢快雀跃的节庆气氛中结束。正是这样独创性的乐器演奏安排,终曲才这么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