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舉國歡慶,此人爲何悶悶不樂?

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把美國拖入戰局,引發太平洋戰爭,實際上是整個二戰最重要的一個事件。這一動作使得盟國有了勝算,美軍參戰把蘇聯、中國、英國的戰鬥力和戰場局面都給解放了出來,影響深遠。引發戰爭潛力雄厚的美國參戰,是日本人犯的愚蠢錯誤,害了自己也坑了德國。

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舉國歡慶,此人為何悶悶不樂?

但是在珍珠港偷襲成功之後,美軍的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被完全摧毀,日軍一度是無敵於太平洋之上的。從1941年底到1942年上半年,日軍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對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中國香港的佔領,不僅將國防圈向太平洋大幅度推進,同時佔領了大量殖民地及廣闊油田,實現了開戰前的戰略目標,國土面積在1942年4月一度達到了930萬平方公里,是實際上的西太平洋霸主。

珍珠港之後日本大肆鼓吹戰功,全國上下都陷入了“打敗了美國”的狂歡氣氛中,進一步滋長了對於侵略擴張的狂熱。但在狂歡的氛圍中,只有一人不僅沒有感到輕鬆和預約,反而陷入了鬱悶的沉思中。這個人就是聯合艦隊的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山本是珍珠港偷襲的策源之人,正是他提出了以航母艦隊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方案,現在目的達成了,他為何卻不高興呢?

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舉國歡慶,此人為何悶悶不樂?

山本五十六早年被派往美國,擔任武官,實際是刺探美國這個潛在對手的情報,給日本將來的備戰提供依據。在美國期間,冷靜的山本五十六就發現美國的工業產值巨大,日本只是美國產值的零頭,將來應當避免遭遇美國這樣的對手,否則日本必然會吃大虧,山本一早就判斷出日本和美國相比後勁不足,碰誰也不能碰美國。因此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山本是日本國內最反對和美國開戰的人,為此他遭受了不少狂熱分子的批評,應該說山本的判斷是很清醒和準確的。

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舉國歡慶,此人為何悶悶不樂?

但是日軍大本營制定了南進戰略,必然要和美國開戰,山本只好找出最理想的攻擊方案。常規的戰列艦海上對決的戰法無法幫助日軍在持久戰中打敗美國,山本瞭解美國的戰爭儲備和工業實力,常規打法只能把日本海軍拖進死衚衕,因此山本才提出了航空母艦在開戰之初突然襲擊美軍基地,一舉瓦解美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勢力,從而贏得主動,封鎖美國西岸,迫使美國簽訂妥協的條約,從而達成日軍南進戰略。在當時的條件下,山本能想出這樣的作戰思路,其實是很有創造力和膽識的,很難有更好的方法。

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舉國歡慶,此人為何悶悶不樂?

實際執行過程中,雖然日軍摧毀了美國港口內的大部分軍艦,然而美軍的三艘航空母艦卻不在港內,躲過了襲擊,這為美軍後來在太平洋上的反撲留下了基礎條件。深知航母威力的山本五十六預感到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因此憂心忡忡,沒有對珍珠港的勝果感到一絲欣喜。後來的中途島海戰,正是美國僅存的這幾艘航母發揮了巨大作用,擊沉了日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母,扭轉了戰局。這也印證了山本的擔心。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全史》

《山本五十六》

《日本帝國的衰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