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中國古代孕育了許多充滿普世哲理的謀略思想,“奇奇為正,正正為奇”,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辯證關係。當所有人都用懷疑的眼光搜索“難知莫辯”的陰謀之際,大大咧咧的陽謀反倒成了人們的“盲點”,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燈下黑”。

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一直被世人看作是人類史上最陰險最狡詐的陰謀戰例,其實也有說法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不算是陰謀,而是一個提前20多年就在推進的“陽謀”!

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白沃特

偷襲珍珠港這一構想,早在事發20多年前就有人預知,到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暢銷世界的書,日本人幾乎是照抄照搬這本書的劇情,可偏偏高傲自大的美國人不當一回事,結果書中的構想真的成為現實!

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這個先知先覺者名叫白沃特,是一個英國間諜,他寫的這本書名叫《太平洋戰爭》。

白沃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是英國的秘密間諜,專注遠東和太平洋事務,這為他日後的預測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長期的間諜生涯,讓白沃特練就了敏銳的洞察力和預測能力。他對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日本狂悖的野心感到震驚,很早就強烈意識到這個看上去彬彬有禮的小矮子國家,遲早會凌駕於英美等西方列強之上,稱霸太平洋。

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一戰結束後至二戰前,日美就進行了海軍擴充,展開軍備競賽

1921年,白沃特的這種預感更強了。這一年,國聯居然授權日本統治西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和馬紹爾群島。這些群島原本是德國的殖民地,德國戰敗後這些島嶼便成了日本戰利品。早在明治時期,就夢想“拓萬里波濤揚日本國威於天下”的日本,現在“疆域”一下子真的遼闊了無數倍,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帝國”。

一直關注日本的白沃特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憂慮之餘,白沃特寫了他的第一本書《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書中,白沃特明確告訴讀者,日本必然有稱霸太平洋的舉動,告誡世人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必然與太平洋東岸的美國產生不可調節的矛盾。這本書最後一章的題目是“太平洋戰爭的可能特點”。

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華盛頓會議商議了平衡英美日等國的海軍擴充比例,日本被迫同意造艦數量只能維持在美國60%的比例】

寫完這本書後,種種新的跡象讓白沃特有了更加清晰而篤定的認識,覺得《太平洋的海上力量》還是太淺顯,許多新的觀點沒有表達,索性就在最後一章的基礎上,寫出了新書《太平洋戰爭》,於1925年出版。

新書中,白沃特筆鋒大變,像寫科幻小說一樣大膽而逼真地進行種種虛構式的描寫:國內資源匱乏而又野心膨脹的日本,侵略步伐越來越加劇。首先加緊對中國東北的侵略,國際上只是象徵性地抗議,並沒有實際制裁(不幸言中)。日本不滿足中國既得利益,又把侵略目光投向太平洋,與美國處於戰爭邊緣。兩國展開談判,但日本卻拿談判當作煙幕彈,暗中調集龐大艦隊,突然襲擊了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和美國在亞太最大殖民地菲律賓!

並不是軍事家的白沃特還驚人地預料到了航空母艦、魚雷轟炸機等二戰決勝性武器的作用,認為日本運用航空母艦和艦載魚雷機是日本取得偷襲巨大勝利的原因,這些都同樣言中。

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華盛頓會議其實不但沒有約束日本,反而激起日本更大的野心

《太平洋戰爭》問世後行銷世界,引發日本軍界的關注。早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出版時,日軍參謀總部就第一時間將它譯成了日語,發給海軍軍官閱讀。《太平洋戰爭》一書出版後,日本軍部更是如獲至寶,將它作為教材,指令海軍軍官閱讀。日本海軍學院明令學員閱讀,日本帝國學院則要求學員們在閱讀後還要討論,務求消化吸收。日後率領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更是仔細拜讀過這兩本堪稱石破天驚之作。所以說,書中描繪的日軍伎倆,很可能從1925年就已深深印刻在日本海軍軍官頭腦中,之後只不過是行動實施而已。

相反,這本書在美國沒有受到重視,1925年在美國出版時,《紐約時報》只是進行摘要性的刊登。即便這樣,還引來日本的抗議,日本人指責美國宣稱這樣的書,是破壞日美友好關係。其實,日本人一邊明令自己的軍官認真學習,一邊又恐懼美國人看到此書,可以想見日本已經把美國視作敵人了。

有人提前20年預知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居然是“陽謀”?

不過,要是由此指責白沃特“慫恿教唆”日本,也是冤枉了白沃特。因為《太平洋戰爭》一書更多的篇幅,是預測到日本一步步走向失敗。白沃特相信,國力雄厚的美國很快會轉入反擊,在太平洋進行“蛙跳式”戰略進攻,直到進攻日本並最終迫使它投降!這同樣是被歷史驗證的神奇預測。

日本人既然如此信奉白沃特文章的前部,為什麼就不認真反思此書後半部的警告?正所謂“利令智昏”,侵略的野心和慾望遮蔽了日本人的理性,使其孤注一擲,走上萬劫不復的邪惡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