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樣放縱人口發展,最後明顯是一大禍事,國家和政府爲什麼不加以控制?

偉134682046


現在印度的人口增加很快,目前已經超過十三億了,趕超中國也是不遠的將來就能看到的事。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可能覺得很難理解,印度目前還很窮,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搞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速度呢?

但這只是中國人的看法,印度人可不一定這麼想,他們對人口增速過快的影響並不一定會有中國人的看法。至少到目前為止,印度國內並沒有多少人真的提倡計劃生育,更沒有出現過類似馬寅初這種提倡計劃生育的專家學者,只是一些歐美的學者在不斷提醒。

而且,從客觀效果來看,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一些社會實驗,計劃生育究竟是正面作用大,還是負面作用大,現在爭議也比較大。比如按照一些人在山西某個縣做的實驗,沒有搞計劃生育,但並沒有影響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而是和全國發展基本上同步的。

換句話說,如果當年沒搞計劃生育,至少不是像當初那樣強制性的實行一胎制,中國是不是會比今天發展水平更差,這也是不一定的事。因為中國的人口控制主要是在農村,而中國的發展主要是加入國際分工體系以後帶來的效果,而人口出生率下降比較快,也是工業化、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後必然出現的問題。

到現在,中國已經不是人口出生率太高的問題,而是出生率太低的問題。而且,由於人口紅利的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以及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大量的資本正在流出中國,去了東南亞人口結構更為年輕化,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而中國這兩年放開二胎,也並沒有迎來人口出生高峰,放開生育限制已經迫在眉睫。

印度不搞計劃生育的另一個原因是,即便是印度中央政府有這個意願,是否能夠在各個邦執行下去,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印度和中國不一樣,印度是聯邦制國家,每個邦都有一定的獨立性,中央政府的法令在地方上能否執行,取決於地方議會是否能夠通過。這和中國中央一聲令下,地方上就開始執行,完全是兩回事。

此外,印度即便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同意搞計劃生育,還要受制於地方宗教勢力的影響。許多宗教都是反對墮胎的,

中國是一個世俗社會,政府的政策和法令不太會受到宗教的影響,而印度是一個普遍信仰宗教的社會,加上印度的民主政治和選舉制度,候選人是不能不考慮宗教勢力對自己的支持的。

但印度的問題在於,因為印度聯邦政府相對來說並不強勢,所以聯邦政府能夠做的也非常有限,無論是像中國這樣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強行實施義務教育,在印度都缺乏條件,所以印度的人口即便是達到乃至超過中國的規模,是否能夠變成印度實現工業化的推動力,也是不一定的事。


蕭武


眾所周知,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也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必須關注的重要話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經濟的發展,人口多可以促進經濟,少則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

例如,日本在1946-1949年,出生率高達33‰-34.3‰,出生人數在268~270萬人之間;1950-1955年,出生率降低到30‰以下,人口增長率在11.1‰-17.5‰之間。這是日本戰後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隨後日本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進入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長期。1956-1968年, GN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10.1%。1969-1973 年,增長勢頭雖有所放慢,但仍高達 9.4%。1955-1973年,日本經濟的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9.8%,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4.2倍。

1973年的資料表明,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078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11.7 倍(1955年僅為西德的56%)、美國的31%(1955年僅是美國的6%),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居世界第三位。

人口的增長對日本經濟蓬勃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只是現在日本人口增長緩慢,經濟也近乎停滯。

發達國家人口負增長現象嚴峻,發佈政策催生卻收效甚微

到了現在,發達國家大都面臨著生育率低下,人口負增長的問題,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開始持續下降,陷入一個超低生育率的“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德國:自從兩德統一之後,其生育率就一直徘徊在1.4左右,最低的年份甚至只有1.25,經過一系列政策的刺激,2016年才勉強回升到1.59;韓國:韓國統計局今年8月2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國生育率已低於1.0,在全球墊底,可能成為第一個“零生育國家”;日本:2017年生育率為1.43,新生人口數不斷創該國曆史新低,現在日本已經步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為此,大多國家都開始鼓勵生育,縱觀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法定產假超過6個月,且帶薪比例不低於原薪水的80%,一些國家還將育兒假的享受對象從媽媽擴展為父母,雙方可以根據意願自行分配休假時間。

給錢補貼也成為了最直接普遍的催生政策,以德國為例,每對新生兒父母享有的社會福利涵蓋了孕期、產後,直至孩子成年;德國孩子還有自己的津貼“兒童金”,這筆補貼從出生一直髮放到孩子18歲,此後如果繼續上學深造,可以領到25歲。

據“德國之聲”電臺報道,在該國撫養一個孩子長到18歲,父母可以從政府獲得總計近4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的“兒童金”,具體數字依據每年的通貨膨脹有所調整。

雖然發達國家們為了提高生育率而想盡辦法,但催生政策收效甚微,發達國家的生育率依然低迷。

相反在生育、人口這塊,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人口對印度經濟來說不是動力,而是阻力

印度現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紅利也讓印度經濟持續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末,印度人口13.24億,且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良性,呈現金字塔式的結構,勞動力人口充沛,年齡中位數僅為27歲,而2017年印度GDP總量為2.6萬億美元,超越了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但實際上印度人口的質量讓人擔憂。印度文盲眾多,男性文盲率為25%,女性為42%(以最基本的僅能夠寫出自己姓名做統計),人口雖多,但是卻大部分不堪重用。

另外,從全球範圍來說,工業化階段已結束,全球經濟進入了後工業化階段,對勞動力需求已經降至歷史最低,大量機器人將會取代了製造業工人的崗位,印度想要和中國一樣依靠勞動力從製造業發家,已經行不通了。

所以說,印度要是不加大力度整頓人口質量,限制人口增長,那麼印度可能會成為被人口拖垮的國家。


金十數據


印度無法控制人口增長有兩點:

第一點是宗教因素,印度的宗教提倡多生,長期積累下來的宗教觀念已經深入民心,想改變很難。

第二點是政治因素,印度是多黨制國家,民意對一個政黨存在的根基,由此任何一個政黨上臺都不敢實行強制性的政策,只能通過宣傳和倡導的方式讓印度人少生孩子,但是面對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印度政府的這種努力只能然並卵。

這兩點因素結合起來就是印度人口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印度政府放縱,而是不能阻止。

再加上印度的土地肥沃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和醫療水平的提升,讓印度人口急速增加。

當印度經濟發展起來的時候,印度的人口自然會停止增長。

經濟發展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但是生活品質並不是憑空而得,需要通過工作來獲得。

一個忙起來不敢生,沒空照顧孩子。另一個害怕生活質量下降不敢生,多生一個負擔太重,到時候會因多生而返貧,因為一個家庭收入基本固定,支出也基本固定的時候,他們就沒錢生了。

其實人口壓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人口壓力,整個國家的人慢慢的就會懶惰下來,在夠吃夠用的社會環境下誰會去奮鬥。

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因不就是為了改變生活質量,而改變生活質量則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就是一個文明進步的過程。

如果全世界的人對生活都滿足了,文明進步將會變的相對緩慢,保持適當的相對貧窮有利於文明快速進步。

一個人每天什麼都不做,就有飯吃,你叫他去幹活是不可能。

非洲有一個看起來很貧窮的國家,他們非常鄙視我們種田的行為,因為他們覺的一天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他們只要花一個小時就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並且問我們為什麼要去種田?

這就是因為他們人口少,自然物質顯的相對豐富的原因。等他們人口多了,自然物質供應不上來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種田有多重要了。

可憐的這個非洲國家的人,雖然不愁吃不愁喝,但是整個文明還處於原始時代。

人口壓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人口壓力會迫使人類積極是去創新,積極的去改造自然。


一號風手


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的印度,擁有著13.39億的人口,這個僅次於中國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即將在不久的將來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面對不斷增加的人口,印度並非沒有想過搞“計劃生育”,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計劃生育”卻阻力重重,從地方政府到普通印度人明顯對控制人口是持抵制態度的,究其原因,筆者覺得有以下幾點讓人口控制在印度顯得很不現實。



一:受宗教影響。印度是一個多宗教並存共融的國家,印度人目前信仰的宗教主要有六大主流宗教,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錫克教和耆那教,其中有大約82%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這個教派在印度歷史悠久,根基深厚,特別是極受廣大的中”下層貧民歡迎,印度教宣揚的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都和佛教教義極為相似,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墮胎被印度教教徒認定為是一種殺生。因此墮胎在印度教教徒當中是很嚴重的一種罪,不管任何理由的墮胎行為都是為他人所不能接受的,對於幾乎全民信教的印度人來說,宗教的影響力阻止了墮胎的發生,同時,印度適孕女孩越來越低齡化,對避孕知識的無知和缺乏必要的避孕用具,讓印度每一年的新生嬰兒累創新高。



二:來自印度人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你以為重男輕女只存在於中國,不,印度人的這種思想比我們來的更嚴重,在普通印度人心中,男孩的降生被認為是可以給家族帶來好運和福氣。而印度女孩出嫁,父母需要傾其所有置辦豐厚的嫁妝送女兒風光出嫁,這無疑對普通印度家庭是個巨大的經濟壓力,為了生兒子印度人真是夠拼了,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兒,那就繼續生,如果二三胎還是女兒就接著再生,直到生出一個兒子才罷休,而對於印度人重男輕女的古老思想,印度政府並沒有過多的干預和疏導,這可能是現如今印度男女比例失衡,人口急劇增長的主要原因,這種來自民間的壓力,可能會讓政府間接放任印度人瘋狂的生孩子。



三:從國家戰略層面出發。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他把中國當成是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兩個國家的發展起點相同但發展過程卻完全不同,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印度在去年才以微弱優勢首次超過歐洲經濟大國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拼經濟印度已經與中國差了不止一個段位,但中國搞“計劃生育”多年,人口增長率已經呈逐年下降,2017年中國人口淨增長僅737萬人 ,增速僅為0.59%,與人口增長率放緩的同時,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問題也已經凸顯出來,這與年輕人口占大比的印度有著明顯的區別,印度人口趕超並實現對中國的超越,可能正是看到了當前人口紅利期正處在頂峰時候,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將成為印度邁向工業製造業大國,提升國家經濟的主力軍,這是印度從國家戰略層面出發,在目前還無法實施限制人口快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結合印度目前(2017年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4%)的人口增長率及中國的人口增長率(0.59%),印度人口有望在2028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到2050年人口將達到16.14億,同時中國人口與印度人口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大國布衣


不是不控制,是控制不住啊。


印度政府並沒有那麼強有力。1976年,印度總理甘地夫人曾採取強硬措施推行節育,據統計,有800萬男性接受這種強制絕育手術,結果引起民眾強烈不滿,直接導致她在之後一年的大選中落敗。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再也沒有政府敢推行強制的控制了。後來的政府曾經出臺過一個“家庭計劃”,勸大家只生兩個。但是實施的力度沒有那麼大,節育以自願為基礎,所以根本沒有人聽啊。


另外,印度的宗教問題,也導致了人口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伊斯蘭教崇尚多生育,以增加宗教的社會力量。有幾個孩子是真主賜予的,因此避孕的意識比較低,如今生五六七八個的情況也還是常見的。印度的政策向來是必須分別對待,於是彼此不服。印度教徒會說,憑什麼允許穆斯林多生育,而限制印度教徒的人口呢?


不過現在在大城市裡,尤其是中產階級以上,也很少見過度生育的情況。通常一個家庭也就是兩-三個娃。生的很多的,大多是教育程度比較低的,貧民窟的人家,以及鄉村人口。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窮人由於不接受教育,不能轉變觀念,就會生更多的娃;生了更多的娃之後,就無法讓他們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然後這些娃又早早地結婚生了娃。


最後,印度人結婚的年齡早,生育年齡相對也早。在農村裡很多姑娘十七八歲就嫁人了,那可不久儘早創造下一代了?當然這些情況,在城市發生的相對少,大多都是在農村。無奈在人口比中,印度還是農村人口占的比重大。


味論天竺


為什麼要老盯著印度的缺點,而不看看最主要的宏觀經濟形勢呢?印度這十來年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緊跟著中國後頭快速增長著,而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已經超過了中國,印度以後如果按照現在的,年均百分之八左右的速度增長9年,它的GDP就可以翻番,名義GDP都有可能增長1.5倍左右,那時印度的經濟規模將最少翻一番以上,人均GDP基本上就可以達到5000美元,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這個國家的環境交通人民素質等等,幾乎社會的各個,都會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的,而這十幾年來,印度經濟不斷的可持續發展增,都是在每年人口增加2000多萬的情況下取得的,那就可以充分說明,印度人口的持續增加,是促進了印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絕對不可能是印度的災難。


ioo楽ooi


家庭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數千年來生生不息!只有上帝能夠控制家庭生育,能夠自由生孩子,也能夠自由不生孩子,人類父母不是豬,他們會懂得生孩子還是不生孩子,你們無權對印度家庭事務指手畫腳!


文化哲學餘萬凱


印度人口並不是無限制的增長,其實印度政府也曾有過計劃生育政策。但與中國計劃生育鼓勵一對夫妻只生一個不同,印度計劃生育政策主張一對夫妻最好生兩個。而且印度政府對計劃生育工作監管力度並不大,計劃生育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遠沒有達到“一票否決”的程度。但印度最關鍵的問題是,印度總人口還沒有達到(或接近)飽和的程度。對印度而言,人口增長利大於弊,福大於禍。印度現在還沒有人太多的煩惱。印度正在享受人口增長帶來的紅利。

印度目前有13億的人口,國土面積為3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印度可耕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8億畝。中國雖然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但是可耕地面積也就是18億畝。中印兩國可耕地面積差不多。根據印度專家的估計,印度人口峰值大概是16億人。印度以現在人口增長率計算,大概在2025年左右,印度的總人口將超過中國,達到14億。印度大約在2030年,總人口才會接近飽和程度。印度人口壓力比中國小,因為在印度產業結構中,大多是屬於基礎性產業,而且印度全國城鎮化水平僅僅是35%左右。印度全國大部分是農村,也就是說,印度未來將獲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以及產生大量的內需,而這些條件對印度發展經濟是有好處的。由於印度勞動力人口豐富,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世界上許多跨國公司和企業,紛紛到印度投資設廠。印度是一個極其年輕化的國家,平均年齡還不到29歲,具有很大的人口紅利。印度人口的增加給印度經濟帶來了繁榮。專家預計,到2030年左右,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凡事都是福禍並存,印度人口爆炸式增長也不例外。如果印度人口不斷增長下去,當然是禍不是福,或者禍大於福。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無限增長都是禍大於福。畢竟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人口增長一旦超過經濟所能承受的限度,導致的結果必然是經濟發展的成果被人口增長所吞噬。通俗一點講,就是“蛋糕雖然做大,但不夠分了”。如果總人口數量失去控制,學校教育、健康醫療、住房保障、環境汙染等就會成為社會問題。因此,對印度而言,人口增長近看是福,遠看未必。


深圳股哥


這是一種好的現象。由於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使它的生產力不能夠得到更大的釋放。財富聚集在少數人手裡。戰爭一旦爆發。富人只能拿出少量的財富。對中國的威脅。客觀上減輕了不少。客觀上對中國的挑釁。財閥們會謹慎地考慮。


修身養性115


人口生產是社會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什麼規律呢?

一、人口的自然控制。 自然界的食物鏈就是一種平衡,是不同物種之間的動態平衡。所謂動態平衡不是用數字定量的死的比例,而是低層生物有適當盈餘的平衡,而且,每一個物種短期看可能偏離少許,但大尺度,總體看是平衡的。

二、作為人類,在誕生之初,由於數量不是太多,是自然食物鏈的組成部分,但不是食物鏈的是頂端,至多是次頂端。依靠個體力量在猛獸面前是無法生存的。有鑑於此,人類組成了社會系統。由於人體的脆弱,消化系統的嬌嫩,依靠像螞蟻、蜜蜂、狼的簡單組織形式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更復雜的組織,而複雜的組織需要智慧與語言工具。於是長期與自然界的鬥爭過程中產生了智慧與語言,這種進化過程並以基因的形式固定下來。 智慧的產生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因為人不再滿足於索取現成的自然產品。隨著人口的暴漲,加上人以系統的形式組成的超級索取能力,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使自然食物鏈面臨崩潰的危機,擁擠的非洲原始森林,已經容納不下人類。於是,一大部分裸人脫離了原始森林,開始萬里迢迢,奔向各大洲的遷徙。遷徙的道路上再沒有搖籃裡面的優越條件。智慧有了用武之地。再造宇宙從此開始,真正的人類逐漸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造食物鏈越來越獨立於自然食物鏈,到了今天,二者基本分離。雖然動植物的基本屬性沒有本質區別,但生產方式完全不同,一個是自然界食物鏈的平衡,一個是人造食物鏈與人類生活的平衡,人類食物鏈已經無需自然食物鏈頂端物種的控制。

三、由於初期的人類生產力水平極低,要想積累一定的物質產品供養社會的系統的管理者,科技文化的生產者,人口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單從人口密度來看,中國的各個朝代,很少超過5000萬人。只有清末達到了4.5億人左右。這裡疾病,地震,戰爭,火山爆發,自然災害,氣候異常等是控制人口的自然力,比如歐洲中世紀爆發的黑死病,使歐洲喪失了1/3的人口,這是疾病控制,中國的人口在鴉片戰爭前是4億,辛亥革命時期,下降到了3億。這是戰爭控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傷亡1億多人,尤以蘇聯傷亡人數最多。南斯拉夫的比例最高。這是戰爭對全球人口的控制。

五、二戰後,世界相對和平至今,醫學水平與衛生條件的極大提高,打破了自然界對人口的控制,原來的自然平衡因為醫療水平的明顯提高被打破,特別是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暴漲,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 ,國民經濟成了吃飯經濟,哪還有能力發展科技,溫飽問題成了基本問題。馬爾薩斯人口論由於不人道受到人們的攻擊。面對現實的人口壓力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控制人口,勢在必行。根據馬寅初的人口論,1970年代開始了計劃生育,並作為基本國策執行到2017年,整整40多年。這是人類干預人口生產最成功,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六、為啥發達國家的人口保持穩定,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如脫韁的野馬直線上升呢?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發達國家在二戰後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而傳統以數量的增長為特徵的傳統行業相繼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知識經濟需要的是對智慧的開發,人的價值迅速提高,教育成本飆升,由於經濟持續繁榮,產生了多餘的貨幣,富人的過剩資本大量投資房地產,隨著經濟的持續高漲,房地產的暴利吸納了大量資本,房價持續高企。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大升高,哪還負擔起孩子的撫養和生育,由於生女孩的成本較低,所以發達國家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欠發達國家則相反。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已經接近西方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房價,教育成本與收入已經不成比例。由於國家顧忌老齡化的出現和未來勞動力的缺乏,在嚴峻的事實面前不得不放開了二胎生育。效果咋樣啊?不理想。除了農村個別地區,廣大城市居民,不要說生二胎,生一胎都是問題。不是人的思想觀念的問題,而是經濟基礎決定人的思想觀念。

七、假如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人口肯定迅速萎縮。這符合宇宙規律嗎?當然符合宇宙規律。因為隨著社會生產方式進入以精神生產為中心,人類的質量成了最關鍵因素,只要把設計出來的產品交給自動化的生產力,根本不需要龐大規模的簡單勞動力,加上智能機器的出現,即使是服務業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人不就業怎麼吃飯穿衣養家餬口過日子?這是分配的問題。它需要經濟學的根本創新。請不要不要疑惑,我已經完成,發表在今日頭條請見《未來經濟學》。

八、由於精神生產需要的是智商的提高,智慧的培育,人身的昇華是一種必須。馬克思的社會生產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當然包括人口生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這裡從略。

九、人口生產從自然控制——食物鏈控制,到人工控制——計劃生育,再到自我控制——按社會需要生產。從個體生產養育進化為社會化生產養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