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全球稅改潮」來襲,外貿人準備接受衝擊

warning!“全球稅改潮”來襲,外貿人準備接受衝擊

2018年來,關於稅的問題日益突出,有人將2018年稱為“全球稅改年”。

從主流市場國家美國、德國、日本關於電商稅費的調整,到新興市場馬來西亞、肯尼亞、印度等國家,“稅”也成為出口企業的擔心。在接下來的貿易大環境中,中國出口企業應該如何破解這個困局呢?

美國

今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在一項重大裁決中表示,美國各州可以向線上零售商徵收銷售稅。美國電商的稅收紅利期正式結束,電商將與線下零售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肯尼亞

據肯尼亞《商業日報》報導,肯尼亞財政部決定加徵進口產品關稅,以提高當地製造商的競爭力。此前,按照《東非共同體海關管理法》,肯尼亞稅率主要分為三檔,對進口原材料和生產資料稅率為0%,進口半成品稅率為10%,進口產成品稅率為25%。隨著關稅的提高,一些既有本地生產又有進口的基本商品,諸如小麥麵粉、蔬菜油以及服裝等的價格都會有所提升。

肯尼亞製造者協會(KAM)曾提議,將製成品的進口申報費(IDF)從目前的2.5%調高至進口商品價值的3.5%,並將鐵路開發稅(RDL)從1.5%調高至3%。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政府宣佈,自2018年9月1日起重新推出“銷售服務稅”(SST)來取代“貨物服務稅”(GST),其中銷售稅按5%、10%或石油產品的特定稅率徵收,服務稅按6%的稅率徵收。

印尼

印尼財政部長英卓華(Sri Mulyani Indrawati)於9月5日簽署了新規定,將對1147種的進口消費品徵收7.5%至10%的進口關稅,高於此前的2.5%至7.5%。新規涉及消費品包括消費電子產品、肥皂、洗髮水、化妝品和服裝,以及一些建築材料。

印度

除了自9月27日起對19種“非必要商品”提高進口關稅以外,據報道,10月1日起,Flipkart和Myntra等印度電商平臺的中小型賣家,在收到平臺支付的消費者付款時,也將需要額外繳交1%的TCS(源頭徵稅),並將其存入政府。

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為了保護“印度製造”,印度不僅大幅提升進口產品關稅,還提及將對進口貨物在基本關稅基礎上加收10%社會福利附加費。

另有人士透露,新加坡、泰國、俄羅斯等國在對電商銷售徵稅上也將有所行動。他指出,在目前全球稅改風暴下,新興市場國家徵稅措施也將逐步向歐美國家看齊,收緊稅改政策,不排除未來還將會有更多新興市場也進行稅費改革。

後果:會不會對中國製造的產品和價格上的優勢削弱其競爭力?

當然是不可否認的,稅收作為一個國家基本經濟制度,也越來越成為國家間競爭力與經濟效率比的重要體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稅改目的有明顯不同。美國、日本等國家稅改是為了增加稅收,平衡整體經濟,而肯尼亞、馬來西亞、印尼等稅改目的主要在於維護本土製造業,設置貿易保護主義,且對原材料優惠進口,對成品進口提高關稅限制,因此支持本國企業的發展,也一定程度上防止產品壟斷和傾銷。

中國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賣家在“稅改”中也感到冷與暖

稅改後產品的售價不得不提高,導致產品在價格敏感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失去競爭力,銷量走低,同時,新興市場的本地產品或會取代中國的進口產品,對於中國出口企業而言就危險了。過去,紡織服裝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進口稅為10%,如今,關稅上調幅度為20%,增長了1倍,中國製造產品價格優勢競爭力逐漸減弱。

應對:中國出口企業如何破冰?

據分析,新興市場都是發展中國家,擁有較多共同之處,他們都需要扶持當地製造業,扶持當地企業以此增加本土稅收。事實上,發展中國家的稅務通常都較為複雜,不同類別商品稅率變化各有不同,對稅務進行調整也屬正常現象。中國出口企業最關鍵的是能夠充分了解當地稅務結構,深入新興市場瞭解當地零售、批發市場商品情況,同步掌握相關信息,以便尋找更可靠穩定的服務商作為長期發展的合作伙伴。

中國出口企業要從大局上做好長遠規劃,建議如下:

1、由海外依託到內部推動。

當前市場上眾多小商品出口企業主要依賴大平臺做銷售,如果條件允許情況下,可適當發展自銷平臺。

2、分散風險,合理分配資源。如果在銷售渠道過於單一,那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亦很大。對此,中國出口企業可採取開拓多方海外市場進行全方位佈局,從而分散風險。

3、重產品,輕宣傳。當前海外市場稅改政策步步緊逼,在緊要關頭中國出口企業應當把對產品宣傳的精力更多的投放於產品品質提升上,一旦時機來臨之時,也就不愁無用武之地。

4、尋找本地合作伙伴和有資質的專業機構。本地合作可以進一步提升本土化運營優勢,另一方面,依託本地資質的專業機構也可以保證企業合規有效的經營。


(文章內容來自網絡消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