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王立平:與改革開放聯繫最密切的一代人 要在新時代創造自己的幸福和未來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王子衿)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橫空出世,收視席捲中國,三十多年後的今天,該影片依然是幾代人記憶中難以逾越的經典。

在電視劇中,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創作的《枉凝眉》《紅豆曲》《葬花吟》等音樂作為連接曹雪芹筆下人物與電視劇創作人員和觀眾的橋樑,至今傳唱不休。正如許鏡清先生之於1986版《西遊記》,很難說到底是《紅樓夢》成就了王立平,還是王立平成就了《紅樓夢》。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先生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方才成就一代經典《紅樓夢》,大觀園中的悲歡離合穿越千年依舊牽動人心。而在接受央廣記者採訪時,王立平也用四個“最”來形容創作《紅樓夢》音樂時的感受:最累、最難、最苦、最過癮。

作曲家王立平:与改革开放联系最密切的一代人 要在新时代创造自己的幸福和未来

圖為王立平接受記者採訪 央廣網記者李雪南攝

王立平曾經在三天之內寫出《太陽島上》、《牧羊曲》,創作《枉凝眉》和《序曲》卻用了整整一年,耗時四載有餘才完成全劇13首歌曲的創作。

“要讓廣大群眾能更理解《紅樓夢》,不能用已經有的作品,而是需要一種《紅樓夢》特有的音樂方言去寫。藝術要想前行一定要有深度、有深度,所以對我來說,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八生有幸’,很累,但也很過癮”,王立平告訴記者。

可以肯定地說,王立平用“《紅樓夢》應該特有的音樂方言”譜寫了一代經典,而他本人也被譽為“用音樂寫《紅樓夢》的人”。三十多年後,《紅樓夢》序曲響起時仍然會讓人潸然淚下,悲歡離合、家庭榮枯、社會興衰流淌在音符中,滴不盡相思淚,訴不完末世情。

豆花香千里 廠礦奏新歌

“小夥們背上六絃琴,姑娘們換好了游泳裝,獵手們忘不了心愛的獵槍”,1993年一首《太陽島上》讓哈爾濱成為眾人心中嚮往的浪漫之都,引起了一代人的共鳴。

談到創作緣起,王立平告訴記者,自己是“小題大做”,借太陽島表達出當時青年一代對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期待。

作曲家王立平:与改革开放联系最密切的一代人 要在新时代创造自己的幸福和未来

圖為王立平接受記者採訪 央廣網記者李雪南攝

不管是《牧羊曲》中“腰身壯膽氣豪,常練武勤操勞”,還是《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裡“豆花香千里,廠礦奏新歌”,王立平的作品總是在古典優美的歌聲中傳遞著積極向上的審美和願景。

“我們這一代作曲家是與改革開放聯繫最密切的一代人,新的時代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大家都有著強烈的願望,能夠通過勞動創造自己的幸福和未來”,“有一些東西是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作曲家的責任就是把這些挖掘出來,唱給大家聽”,王立平說。

著作權保護 大聲鼓與呼

1992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成立,這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而這中間離不開王立平長期積極為中國音樂著作權保護做出的努力。

“著作權保護既是對藝術勞動生產的保護,也是對人才的尊重”。在王立平看來,市場經濟大潮之下,作曲家首先要保證能通過自己的創作解決生存問題,而只有對藝術創作勞動予以尊重,作曲家才能有實力引進更先進的器材,並能夠通過進修、學習等不斷提高自己,從而創作出更高水準的作品。

作曲家王立平:与改革开放联系最密切的一代人 要在新时代创造自己的幸福和未来

圖為王立平演奏自己作品《大海啊故鄉》 央廣網記者李雪南攝

儘管在提倡之初曾不被很多人理解,但王立平仍然堅持為中國音樂著作權保護奔走努力,也欣喜地看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生的可喜變化。

“在中國文藝界的著作權保護方面,音樂可以說是走在最前面的”,“如果說當初聽音樂還要付錢,人們討論的是該不該給錢,現在關注的就是給多少錢的問題了”,王立平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