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上出現鏽斑、黑斑、白斑,都是怎麼回事?

顏值是鮮食葡萄商品性最直觀的體現,不過葡萄從掛果到採收歷期不算短,但凡遇上個病蟲光顧、機械損傷、果面藥害,這相也就給破了,果農收益也跟著大打折扣。

我們又是避雨栽培,又是果實套袋的,說到底,還不是為了葡萄有個好賣相?不過朋友們,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不少人都納悶,這病蟲也控住了,打藥也注意了,但這葡萄上的鏽斑、黑斑、白斑又是怎麼回事?下面我們來分別說明一下。

01葡萄鏽斑

葡萄上出現鏽斑、黑斑、白斑,都是怎麼回事?

鏽斑

鏽斑我們常稱為果鏽,一般僅在黃綠色葡萄品種上,屬於生理病害的範疇。歐亞種較歐美雜交種易產生果鏽;同一類歐亞種,皮薄的較皮厚的易產生果鏽。

主要症狀:果皮上如金屬表面生鏽一般,有鏽斑和鏽點兩種形式,形狀各異。

發病機理:一種是由於果面氣孔被堵塞,自由基排不出來,在裡面氧化,而產生果皮鏽斑;還有一種是果皮表面的細胞壞死,細胞內物質喪失造成的凋萎,而出現鏽斑。

發生原因:

①低日照、高溼度,果實發育較慢,給果鏽發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②各種藥,肥、調節劑,助劑等破壞氣孔保衛細胞的正常開合,會導致果鏽的發生;

③修剪不當,留蔓量過多,造成通風透光不良,容易產生果鏽;

④氮肥施用過多,果實易產生果鏽;鈣肥不足,果鏽發生率高;

⑤遭受氣灼或日灼部分雖未表現出明顯症狀,但後期也易產生果鏽。

防控方法:

①合理施肥 增加有機肥和磷、鉀肥用量,減少氮肥用量,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使果皮發育正常。增施鈣肥,如果期噴施蓋世美,可提升果皮厚度,促進果實膨大,減少果鏽的發生。

②科學用藥 果期禁止使用易使果面形成果鏽的有機硫或乳劑型殺蟲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含鋅或銅製劑等農藥;正確使用農藥濃度,一般從農藥使用下限濃度開始,以後逐漸增加;噴頭距果穗遠,避免造成機械傷害。

③果實套袋 掌握品種的最適宜套袋時間、方法,選擇通透性好的紙袋。如陽光玫瑰可採用綠色或青色果袋,對果皮黃化及果鏽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另外,在相對照度較低的部位使用有色袋時,因糖度上升有遲緩傾向,可等葡萄風味積累充分後再進行採收。

④適時採收 一般來說收穫期越靠後,果鏽發生量越多,當田間已有果鏽發生時,及時採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住果鏽。

02葡萄黑斑

葡萄上出現鏽斑、黑斑、白斑,都是怎麼回事?

黑斑

葡萄上的黑斑也叫小黑點病,有別於營養珠乾枯後的黑粉,營養珠的輕輕一抖就掉了,而小黑點病即便是用水都難以清洗,對淺色系品種的外觀品質影響較大。

主要症狀:小黑點只在果的表面,不進入果肉,可以用手指或簡易的工具剝落,會隨著葡萄的生長增大,有的會連成一片,無固定形狀,嚴重時可致果實開裂。

發病機理: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是微量肥料危害與鏈格孢菌危害共同造成的結果;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此病為穗軸褐枯病的果實表現症狀,因為該病的病原菌亦是鏈格孢菌。

發生原因:微肥吸收不均,葡萄外排後受到鏈格孢菌侵染。

防控方法:合理用肥,以預防為主,藥劑選擇三唑類殺菌劑,兼防炭疽。

03、葡萄白斑

葡萄上出現鏽斑、黑斑、白斑,都是怎麼回事?

白班

白斑其實是一層白色黴點,全名是果實溢糖性黴斑病,該病最早是2005在夏黑上發現的,通常在果實接近成熟時發病。

主要症狀:病果果皮表面佈滿雪花狀黴斑,雖然果實發病後並無進一步潰爛或落粒等現象,但卻對果品影響嚴重。

發病機理:

病原菌主要是橘青黴,通過在果面定殖而產生。

發生原因:目前的研究指出,該病可能為外源赤黴素處理促使果實表皮通透性發生改變,為橘青黴的定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潮溼的栽培條件易大量發生。

防控方法:由於葡萄果實溢糖性黴斑病發病程度重且發生於果實成熟期,不宜採用化學藥劑進行補救,因此目前只能通過提早採取措施進行預防。

①做好園區排水及通風工作,降低環境溼度;

②加強冬季清園,減少橘青黴的基數及可被其利用的生物基質;

③在保花保果過程中控制植物生長調節劑,特別是赤黴素的用量。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

葡萄上出現鏽斑、黑斑、白斑,都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