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化手段破解改革難點 寧波市保險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編前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貫徹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新時代賦予保險業更重要的歷史使命,秉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精神,寧波保險創新為人民生活增添滿足感、為服務國家經濟建設持續發力。值此寧波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二週年之際,一點資訊寧波金融頻道推出原創深度系列報道五篇,該篇為系列報道之一。

以市場化手段破解改革難點 寧波市保險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7月起,寧波市“大病保險”檔次有了大幅提高,特殊藥品使用範圍從原來18種增至28種,緩解了百姓在患大病後用藥難、用藥貴的困境;

今年6月底,“商標專用權保險”落地寧波,解決了企業在商標維權上力量不足、成本高、訴訟成功後執行難等突出問題;

今年4月初,寧波鄞州區1403臺小區電梯全部承保“安全綜合保險”,維修成本下降50%,故障率下降近一半,電梯維修保養這一全國性難題迎刃而解。

這是寧波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兩年後,一批沉甸甸的創新“碩果”。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作為我國最早的通商口岸城市之一,寧波是現代保險業的重要發源地。早在1854年,寧波商人就簽署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份航海保險合同。到了20世紀初,朱葆三、盧緒章等為代表的“寧波幫”在上海創辦了第一批民族保險公司。

改革開放後,寧波作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外貿進出口規模高,外向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7年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近萬億人民幣,位居全國同等城市前茅。

發展前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伴隨經濟高速發展,一系列難解的社會問題卻頻頻擺在眼前。醫患糾紛接連不斷;颱風及颱風次生災害等自然災害頻發,防災救災工作難度較大,導致大災後農民收入的直線下降;外貿產品大多海運出口,沒有相應的航運風險補償機制......一時間,改革中的難點、痛點成了寧波發展過程中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單用傳統財政補助方法,一是效果不理想,二是政府負擔太重。發展中產生的問題,要用發展的思路去解決。”寧波市委常委、副市長劉長春說,寧波市委市政府攻艱克難,嘗試用市場化手段——保險,來解決改革過程中所面對的困境。

“在一般人看來,保險主要是用於災害事故時的經濟補償和事後救助。”劉長春說,其實現代保險的內涵和功能已經拓寬和延伸到了風險管理、社會治理、資金融通、財富管理等多個領域,保險已成為當代社會一種多元化、全過程的融管理與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工具。此前,有前瞻眼光的學者甚至提出了“保險型社會”和“保險國家”的概念。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面對日益突出的醫療糾紛,寧波引入保險理賠機制“醫療責任保險”,用獨立、公正的第三方平臺,將矛盾衝突從院內轉移到院外。這樣,保險公司既提供了可以轉移醫院經濟賠償責任的醫療責任保險產品,又提供了滿足社會治理需要的事前、事中、事後的糾紛處置服務,從單純的提供產品轉變為一攬子風險解決的處理方式。

寧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險種已覆蓋全市所有公立醫院和村級衛生室,全市“醫鬧”現象大幅度減少,截至2017年,醫責險保費總額達到5390.93萬元,賠付總額達到4702.92萬元,全年協調、調處成功率97.2%。有效提高化解矛盾的效率,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開出了“良方妙藥”。

此外,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也是久拖不決的“老大難”問題。2009年,寧波推出“城鄉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幫助小額借貸人以“無抵押、無保證”的方式從銀行獲得貸款,最高支持貸款金額可達300萬元。

隨著創新由點到面的提質升級,寧波保險一改“問題倒逼、被動創新”的狀態。2014年7月,“會省市共建”保險創新綜合示範區在這裡率先亮相。“用‘保險’這一市場化手段,來解決改革發展中難題和痛點,這是寧波敢為天下先的嘗試。”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金融辦公室主任姚蓓軍表示。

寧波市場經濟發達,區域面積和人口適中,政府運行透明度高,寧波人低調務實,開放包容,敢闖敢幹,寧波市金融辦公室等相關部門下決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內在活力,在保險創新上走出一條新路。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寧波獲批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

自綜合試驗區成立以來,寧波運用保險功能,創新化解社會矛盾,服務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持續、可複製的保險創新成果,兩年內已推出保險創新項目95個。不僅在巨災保險、城鎮居民住房綜合保險、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農村保險互助社等領域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方式,形成諸多“寧波經驗”和“寧波解法”,更在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在公共安全領域,自巨災保險實施三年來,累計向16萬戶居民家庭支付颱風救助賠款9500多萬元,數以萬計的受災群眾得到救助,起到了惠及民生的良好效果。

在特種設備安全領域,全國首創電梯安全綜合保險,通過保險機構對維保工作進行第三方監督,電梯維保工時明顯增加,故障率也有所下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77臺電梯投保,市場化運作電梯投保達287臺,電梯平均故障率下降36%。

在住房安全管理領域,目前已實現全大市城鎮老舊危房綜合保險全覆蓋,以及50%以上農村老舊危房的綜合保險覆蓋,保險機構成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幫手和“眼睛”。

在司法保障領域,在全國率先試點司法援助保險,為司法案件“執行不能”這一全國性難題探索破解之路。實施半年來,寧波中院已有14件“執行不能”案件得到解決,理賠金額累計81.2萬元。有效緩解司法救助的困境,並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全大市覆蓋。

今年上半年,寧波又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全域旅遊綜合保險、城市道路橋樑綜合保險、突發性地質災害保險等全國首創項目,更加全面地將保險嵌入到治理體系中,實現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為全國首批稅優健康險試點城市,寧波率先在全省開展個人醫保賬戶購買商業健康險試點;困境兒童綜合救助險、低收入人群醫療保險幫扶項目相繼落地。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在全省首創“精準扶貧綜合險”,為貧困家庭提供“救助+保險”綜合保障幫扶模式。

另外,政策性農業保險數量位居全省第一,開辦以來已累計向133萬戶(次)農戶提供了416億元的風險責任保障,累計支付9.5億元賠償款,為保護農業生產、保障農戶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寧波還新推出多項指數型農業保險,涉及50多個農產品,全面覆蓋農林牧漁等主導產業。

近年來,寧波不斷推進保險服務實體經濟,重大裝備首臺套保險實現了多年來零的突破,在全國率先開展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試點。全國首創的建設工程綜合險累計幫助1048家建築企業釋放各類保證金62億元,為企業減負約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兩年,寧波累計引進保險資金超過500億元,涵蓋舊城改造、海綿城市建設、支農支小、企業股權投資等多個項目,為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源頭活水。(範偉國 朱婷)

以市場化手段破解改革難點 寧波市保險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