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学英语:

听了半年也没开口说;

读了一年成绩也没上去;

然后看到其他孩子英语水平越来越高,

不由得焦虑!焦虑!焦虑!

这种焦虑的情绪又转嫁给孩子……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那些优秀的孩子,

无非就是靠天赋+勤奋。

但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S.Dweck

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一、看看你和孩子是哪种思维方式

【1】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规避挑战。

成长思维的人:欢迎挑战。

【2】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

:痛恨变化。

成长思维的人:拥抱变化。

【3】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老是关注限制。

成长思维的人:总是寻找机会。

【4】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

成长思维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5】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不接受批评。

成长思维的人: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6】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喜欢呆在舒适区中。

成长思维的人:喜欢探索新事物。

【7】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有时觉得努力无用。

成长思维的人: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

【8】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毕业后无需过多学习。

成长思维的人: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二、“成长型思维”理论

Carol S.Dweck多年前发现一些儿童会有意避免具有挑战的、困难的事物,而有些儿童却热衷于挑战。她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她给这两种类型儿童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题目。

通过这个实验,她发现那些畏惧的挑战的儿童其实是害怕失败,而那些乐于挑战的儿童在各方面会表现得更好。“成长型心态”理论就这么诞生了。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人类的能力是动态的,无论什么年龄,能力都可以学习、培训,不过前提是要不畏惧挑战。

三、专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能力就像肌肉,可以培养,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能力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持“成长型的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们都有不断挑战困难的意愿。他们积极地应对错误,大脑在高速运转, 积极地投入并剖析错误, 从中学习最终会越来越好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四、夸努力不夸聪明


鼓励,夸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夸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Dweck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五、家长建立孩子成长型思维三部曲


首先,当孩子尝试某件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他们可能有一些气馁时,可以对孩子说:“做得很好,你已经很尽力了!” “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这样

先夸赞一下孩子的努力,让他们暂时好受一些。

接着,去帮助他们继续挑战困难,并且去反思刚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帮助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最好的方式。可以说:“让我们谈谈你们刚才的努力,接下来要怎么去做。”

最后,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分数很重要,但是你的参与是更重要的。”太多的学生去追求分数的高低,企图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都没有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重要。

阅视野丨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都有这种思维(建议教师家长收藏)


内在的才能和成功并不是目标。

提高技能、扩大知识面才是真正的目标。

最后一句话,送给每个平凡的我们:

请相信自己永远可以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