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祕:台灣半導體人才爲何湧向大陸!



來源 | © 芯師爺

作者丨 © 李 彪

據芯師爺瞭解,2018以來,陸續有臺灣高級工程師投入中國大陸芯片製造商的懷抱,據初步統計已經超過300名。在此之前,自2014年北京設立220億美元基金髮展芯片工業以來,已有近1000人才投奔陸企業麾下。

芯師爺還了解到,芯片製造商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最近招聘的120名工程師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臺灣。從臺灣吸引半導體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芯片行業,減少對海外公司依賴的一個關鍵部分。相比引進韓日甚至歐美國家的人才,有著相同文化和語言的臺灣的工程師,更能很好的適應大陸的環境和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

1、大陸芯片人才嚴重不足

從2014年起,中國就開始引進半導體人才,而受中興事件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更加快了這一進程。2017年,中國進口半導體價值2600億美元,超過了原油進口,而本土生產的芯片僅滿足不到兩成的國內需求。

深度揭秘:臺灣半導體人才為何湧向大陸!


根據2017年5月發佈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顯示,目前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總數不足30萬人,但是按總產值計算,從業人員需要70萬人,人才數量總量嚴重不足。

再來看芯片人才培養,芯片技術的積累和人才的培養都需要很長時間。國產芯片的研發和應用短缺,更為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國計算機人才培養的“頭重腳輕”。對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計算機應用學科更受青睞,而有意往計算機基礎學科方向發展的學生寥寥無幾。

今年4月份,北京市西城區愛民裡的一套地下室,以1050萬元的金額成交。馬上有就段子出來說:芯片,要靠研發;研發,要靠人才;人才,要靠培養;培養,要靠教育;教育,要靠好學校;好學校,得買學區房;——所以,搞好芯片,得要炒房!

且不論房地產是否影響了芯片產業,單芯片的人才培養和認識上就存在巨大問題。為什麼現在的人不太願意從事芯片行業?比如,以前學電子通信的人還會來做芯片,現在大部分都會去互聯網公司,最近還流行去做比特幣的公司。為什麼?因為互聯網行業新鮮、有趣,又接近普羅大眾,看起來更是光鮮亮麗,關鍵是收入高,對優秀人才極具有磁吸效應。而芯片行業要日夜輪班研發、生產線是 24 小時運轉,又是熬夜傷身,又要日夜進無塵室,多數人不願意選擇走芯片行業這條路。

2、半導體產業的第三次轉移

一方面,大陸芯片產業亟待發展;另一方面,大陸芯片人才嚴重不足。臺灣芯片人才為何湧向大陸,我們先從大環境開始分析。

眾所周知,半導體產業經歷了兩次轉移,一次是在美國到日本,另一次是在日本到韓國、臺灣地區。現在第三次轉移即將來臨,有人說半導體產業的第三次轉移的陣地會是中國,因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已經具備了高速發展的條件。

回顧前兩次的產業變遷,我們不難發現,半導體的新霸主產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具有新技術的應用載體,比如日本的家電潮,韓國、臺灣的電腦潮、手機潮;2、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前期要能忍受財務壓力持續重金投入。反觀目前情況,中國恰恰充分具備這兩個條件。

半導體產業的第三次轉移,預示著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崛起和發展。大勢所趨,不可阻擋,英雄用武之地處處皆是,才德兼備之人大陸更是求之不得,許以重金、高位、厚福。再則,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臺灣芯片人才湧向大陸在大環境上也就說得通了。

3、臺灣經濟裹足不前

再來看臺灣的經濟。據臺灣人力銀行業者推估,若包含出島後再轉往大陸工作者,臺灣民眾在大陸發展的人約有100萬人。

一方面,臺灣經濟不景氣及過度低薪壓迫,迫使一般民眾紛紛出走大陸找工作機會,傳統上被視為精英的建築師、律師、會計師、機師、醫師、大學教師等“六師”人才也積極西進,爭取高於臺灣3倍以上的薪水,以及快速晉升高階職位的機會。

另一方面,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總處最新推算,臺灣人選擇到島外工作的第一名為大陸。主要是大陸薪資持續成長、臺灣薪資停滯,兩岸薪資差距逐漸縮小。且臺灣目前的實質薪資更是退回到18年前,根本沒有成長,促使更多臺灣人才願意赴陸發展。

4、來大陸為的是希望


一個臺灣芯片工程師曾言,工資的大幅提升,一年8次免費回家,還有一套高補貼公寓,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

據臺北招聘公司H&L Management Consultants估計,2018年以來已有300多名來自臺灣地區的高級工程師已經前往大陸芯片製造廠商。儘管臺灣為留住人才作出了相應舉措,但收效甚微。

37歲的芯片工程師湯米·黃,在2016年加入位於大陸南方、由臺聯華電子(UMC)與大陸合作伙伴的合資企業United Semiconductor。他表示,臺灣地區為留住人才所做的努力對他未起作用。

“如果你留在臺灣,你就沒有任何機會”,湯米·黃表示,他的大陸僱主每年為他5歲的孩子提供6萬元人民幣的學校補貼,且他的薪水是他此前掙的兩倍多,“我們來大陸,為的是希望。”

5、臺華亞科、美光人才流失嚴重

據臺塑企業總裁王文淵表示,過去一、兩年間,臺灣半導體高階技術人員遭陸企挖角的事件時有耳聞。南亞科流失48名高端技術人員,但“對南亞科沒有大影響,”王文淵說,美光子公司的DRAM廠華亞科比較大,跑了約400人。

他指出,臺塑關係企業南亞科雖然也有案例,就他所知有48名高端技術人才,但沒有太大影響。反而“華亞科、美光那邊人才流失比較明顯,”他說,雖然是預料之內的,但沒想到人會走那麼多。走的是高端技術人員,這一兩年當中就去往大陸,還好對南亞科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南亞科人才充足,反而是華亞科會有需要調整。

6、大陸半導體產業“芯芯”向榮

一個產業的高速穩定的發展,離不開政策、資金、人才和市場。

深度揭秘:臺灣半導體人才為何湧向大陸!

來源 芯師爺整理




深度揭秘:臺灣半導體人才為何湧向大陸!

來源 芯師爺整理




截止2017年4月,大基金已投資 37 家企業,46 個項目,承諾投資 850 億元,實際出資628 億元(含直接投資及生態建設項目間接投資),其中設計佔 17%、製造佔 67%、封測佔8%、設備佔 4%、材料佔 4%,基本完成了全產業鏈佈局。

深度揭秘:臺灣半導體人才為何湧向大陸!


來源 觀研天下


從大陸半導體市場方面來看,近幾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低谷,增速幾乎為零的情況下,我國大陸半導體行業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8 年受益於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景氣週期,加之AI、物聯網和5G的推動,我國半導體行業市場有望繼續增長。

如今的大陸半導體行業,政策、資金和市場已經萬事俱備,只差“人才”這一股東風。臺灣芯片人才湧向大陸,正好吹來了這股東風,填補了大陸芯片人才的空白,可提升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在政策、資金、市場和人才的四者加持下,大陸半導體產業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