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反杀案,不要再舆情沸腾,让“狂欢”绑架法律,真的好么?

昆山反杀案,不要再舆情沸腾,让“狂欢”绑架法律,真的好么?

这两天,昆山“反杀”案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据报道,8月27号晚,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发生一起持刀砍人案件。事发时,宝马车内一男子与一名骑电动车男子因交通问题发生口角,继而升级为持刀伤害,拿出刀先动手的一方,却被骑电动车的另一方夺刀杀死。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此事一经报道,“宝马男”“纹身”“砍人”“前科”“老实人”“弱势”“公平正义”等词语迅速霸屏。当前舆论关注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宝马男”是如何气焰嚣张,二是“白衣男”是如何从被动转向“反杀”的,三是法院最终如何判决。特别是第三点,法院对此如何判决。在这个问题上,因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查证明了,就是业内人士也有所争议。

就在警方尚在侦查之中,网上已经舆情汹涌,群情激奋,其中也不乏炒作,鱼龙混珠。公众对这事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网上凭感情用事,在警方尚未完全查证清楚之前,就擅发言论,是极不负责任的。已经有网友对这“上纲上线”,说若不怎么怎么判,就怎么怎么样,一副不能满足其愿望,天下就失去公平正义的凛然模样。而一些“专家”也唯恐天下不乱,在事实尚未完全明了之前对此案妄加评论,不排除有对此案的可能性进行商榷的出发点,更不排除借机拉抬自身的嫌疑。

现在人们凭的都是片言只语,凭的都是那段流传的视频。警方在通报中也提醒网友不要发布和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不要传播涉及相关当事人的照片和视频。在警方未完全公布之前,所有的说法,依据的都是片面的信息。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期待事实,期待正义的审判,期待对黑恶势力的震慑。在此之前,任何言论都有可能对公正司法造成干扰。若因舆情沸腾,让“狂欢”绑架了司法,反而失去了法治的本义,也有违公众的初心,更不可能真正维护公平正义,这方面的教训,中外历史上都毫不缺乏。

在人类发展到今天,你可以对法律、对法院提出各种不同看法,但事实告诉我们,总体而言,法律渠道是迄今最公正的渠道,没有之二。而走法律渠道,就是要让事实和证据去说话,而不能凭着感情,凭着片面信息。当然法院的判决,也要经得起公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让舆情沸腾,让“狂欢”去绑架法律,真的好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